- +1
问吧精选 | 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环境何以恶化?
【编者按】
日前,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历史性协议,各国约定把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前工业化水平之上2摄氏度”,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变暖问题备受关注,然而从历史时期看,20世纪并非是历史上的最暖时期,那么如何看待全球变暖问题?厄尔尼诺现象与极端气候事件有何关联?气候变化是否影响王朝命运?近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杨煜达做客澎湃·问吧,与网友交流相关问题。私家历史选择部分回答,与读者分享。
h62277:杨老师好,请问从两千年的尺度上来看中国气候变化,当前全球变暖下中国气候是否呈现明显超出历史时期的异常状态,如在温度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方面,当前是否达到中国两千年来的一个极值?未来有无突破阈值的可能?
杨煜达: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有3个指标:一是过去2000年内有无比现代暖期更暖的时候?二是历史时期暖期的升温速率与现代比较,是否现代的更快?三是现代时期暖期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是否比过去要高?
从中国历史气候学者的研究来看,最新的研究应该是中科院地理所葛全胜团队的工作,表明在过去2000年内,至少中世纪温暖期最暖的百年,其温度略高于20世纪,其升温速率也更快。而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20世纪后半叶也未明显增加。
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发表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但是,由于现代暖期的增温,很大程度上与矿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有关,因此,未来的增温超过中世纪温暖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这就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原因。
小圣:气候变化对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影响大吗?比如有说法是某个朝代或者民族因为温度上升下降,就兴起或者没落?
杨煜达:气候变化无疑对社会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将某个朝代或民族的兴起或没落简单地理解为由气温的上升或下降所导致的,就太简单了。
大家知道,隋和唐代前期是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之一。而明代后期,天气是偏冷的,有说法认为明的灭亡与小冰期气候有关。但是,清代的康熙时期,也是所谓的小冰期最冷的时期之一,而这个时候,恰是清朝国力上升、奠定所谓的康乾盛世的时期。所以,简单说,气候变化,只是一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一个民族应对得好,则可能顺之而兴,应对得不好,则可能由之而衰。
Frog:杨老师,你好!英美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也有雾霾问题,那些雾霾最后都去哪儿了?我们国家的城市现在有时雾霾严重,偶尔蓝天白云,那些雾霾以后会去哪儿呢?
杨煜达:雾霾的问题是污染的问题,不是气候变化的问题,不是我的专业方向。但是这次的问题很多都和雾霾有关系。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我的认识,供参考。
现在的发达国家,在1970年代之前,其污染也是很严重的。伦敦号称雾都,曾发生过严重空气污染导致大量死亡的事件。流经海德堡的内卡河上,现在清澈干净,但是在1970年代之前,河水也是污浊不堪的。日本也曾是这样,以前说的“水俉病”,就是工业导致水污染而引发的疾病。
发达国家现在山清水秀,空气质量好,靠的是治理。一是产业转移,将严重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二是技术改造,提高工业三废的排放标准,提高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总之,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三是人们提高环保意识,一方面政策引导,一方面人们自觉,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说上下班尽量坐公交,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家庭和办公室不安装冷空调,减少电能的消耗;家庭住房不要太大,太大的话冬季取暖消耗的能源会很多。德国最富有的人是连锁超市ADI的老板,他的住房就是一套公寓房。日本人的住房也不大。这些措施下来,发达国家的污染慢慢就控制住了。我记得泰晤士河上重新出现游鱼,《参考消息》还做了报道。
所以说,现在的雾霾,只要治理,我相信是能从根本上控制的。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1927年1月17日,因大雾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铁路和公路交通完全停滞,工人们被警告,上班可能会不太方便。HANSON:杨老师,您好。我是高中的一位选学地理的学生。最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新闻里说今年是厄尔尼诺年却又同时说今年上海会迎来暖冬呢?网上查到有专家说是诸多因素导致这一现象,但是我想知道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气候因素在打破这一规律呢?可以帮忙解释一下么?谢谢。
杨煜达:很高兴您选修地理。关于厄尔尼诺,是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的一种现象,当这种异常达到一定程度,就被定义为厄尔尼诺年。一般厄尔尼诺年,都会发生全球性的气候异常。中国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异常在中国的体现,是复杂的,一般情况会出现降水格局的异常,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水,就与厄尔尼诺有一定关系。也有这样的年份全国降水偏少的。而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冬季风可能偏弱,出现暖冬的概率较高。但是,每次厄尔尼诺年,对中国气候的影响都有差异,因此,厄尔尼诺年中国气候会具体发生什么异常,还不能说是规律,只能说某些异常出现的概率会增高。
天堂土著:史前大洪水的传说,如中国的大禹治水,西方的诺亚方舟,据说巴比伦也有类似记载,请问这个大洪水真的存在吗?有地质证据吗?还有是什么极端天气引发的?
杨煜达: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是很多民族共有的。最早有关大洪水的文字,应该出现在两河流域的泥版文书中。
可以比较的是,几大文明古国,无论是埃及、两河流域还是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都产生在泛滥平原上,因此,和洪水的斗争,应该是这些文明共同的记忆,历时几千年,其间总会有特别少见的极端事件,强化这种记忆,乃至成为一个民族新生的标志。但是,由于东亚与西亚的气候机制不一致,发生在西亚的大洪水事件,与发生在东亚的大洪水事件,未必会是一回事。
至于说地质证据,在黄河下游和两河流域下游,地层中总会有若干层洪泛的记录的。
反映大洪水传说的画作:上帝命令诺亚将每种动物带两只到船上以避免即将到来的大洪水。月光的森林:杨老师,您认为华北平原目前的生态现状中,人为和自然哪个是主要的?很多学者认为由于明清人为过度侵占自然空间,才导致了如今的生态恶化。但我觉得人为因素只能说加速,而不能说是决定气候和生态演变。自然本身变化(如气候及引发的旱涝等)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请问杨老师您的看法是?
杨煜达: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您所提的生态现状这个词不好定义。
从华北平原的情况来看,其地貌的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这个影响从原始农业出现就越来越显著了。简单说,在史前时期,黄河在华北平原上并没有稳定的河道,其稳定河道的形成,要到战国时期诸国筑堤固水才逐步形成。而现代海河水系的形成则更要晚得多。
华北平原与之联系的水环境、动植物群落等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但是,虽然人类从出现农业开始,就一直在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改造下垫面,从而影响到气候。但其活动能显著影响到气候的,还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华北平原从原生的生态现状改变到现在的生态现状,主要还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非自然本身的变化。
Eric:教授您好,我是北大的学生,有两个问题,一、黄河流域这个中华民族发源地从目前来看反而不适合生存或都市建设,您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的气候变迁吗?二,了解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有紧密关系,那以古看今,未来20-50年内气候变迁是否对我国某些区域造成动荡或人口迁移的风险?
杨煜达:说黄河流域现在不适合生存是有点过了。
黄河流域超大都市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与污染的问题。污染问题南北都有,这里不谈。黄河流域处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要比长江流域少很多。
从古代来说,由于没有工业,主要是农业和生活用水,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小很多,因此资源相对现在来说没有这么紧张。现在北方的一些城市规模都很大,很多还是工业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很大。这就导致很多城市水资源的紧缺。
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技术与产业转型。
气候变化和朝代更替的关系,前面已有简单答复。未来气候变迁对中国区域社会的影响,风险是存在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黄土高原的航拍图
123...:气候变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知道其实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几百倍。海水的温度变化导致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也就是说气候变暖在先,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在后,所以到底是什么导致气候变暖的?
杨煜达:海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对于全球碳循环是十分重要的。您所说的气候变暖在先,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在后,这种说法不是一种多数科学家能接受的解释。因为19世纪末期开始(各个区域不一致)的增暖,是在18世纪后期化石燃料使用开始大幅增加后才发生的。而19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长,更是和20世纪内燃机以及电力大量使用后才发生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