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说“绿色”、“智慧”时,我们在说什么:绿色智慧城市探讨

黄希熙
2015-12-22 22:5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国开金融、能源创新组织及能源基金会已共同发布《绿色智慧城市开发导则》。我们编撰该系列文章,旨在就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做深入研究。

绿色智慧导则的下载链接:http://energyinnovation.org/what-we-do/urban-sustainability/7118-2/

即使是一个极好的想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总是遭遇重重困难。中国的绿色城市就遇到这样的窘境。有专家指出,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还不成熟”。去年,在一次生态城市会议上,一位政府官员就已历时三年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表示:“没啥亮点,真没啥亮点。”而中外媒体也常将“鬼城”和“生态城”相提并论。

引发上述情绪的原因颇多。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已今非昔比,高举生态城市开发的大旗,却能获取不少补贴。但是,创建真正的绿色城市,需要投入更多时间,进行更周密的规划,而开发商显然不愿这么做。还有人认为,在生态城市中只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末倒置,而在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其他方面,如教育、医疗卫生及其他社会服务等,却都不够重视。也有人说,城市需要时间完善成熟,批评者都是期望过高,过分急于求成了。

挑战是巨大的。但是就绿色城市而言,中国不容有失。到2030年为止,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如果届时中国的城市仍受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和宜居性问题困扰,那么中国的经济势必停滞不前。

在创建绿色城市的路途上,中国不能甩手不干。那么,中国要想取得成功,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区别好城市和坏城市的关键基准又有哪些?中国又能从哪些成功范例中汲取灵感?

我们与国开金融、能源创新组织及能源基金会合作,主要想通过《绿色智慧城市开发导则》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认为,绿色和智慧的融合非常必要。智能技术的战略运用,解决了许多在建设绿色城市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要想在中国成功实现绿色城市,那么地方政府、投资者和开发商均应在关键要素上达成共识,并在实施所需的融资、规范及技术工具方面取得一致。

就《绿色导则》而言,我们提出在城市形态、交通及能源等方面对绿色城市最为关键的12个元素。这些导则是在世界各地的案例中被验证过的、成熟的国际最佳实践。对我们而言,这12点元素是“根本的、必要的”。每个概念对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及环境卫生均有极深的指向。众多上述关键元素虽未在政策文件中明文规定,却已出现在关于绿色城市的官方话语中。比如,公交导向的发展(TOD)对预防交通堵塞、提升城市流动性等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诸多已有导则缺乏具体措施,以指导规划过程,确保其顺利实施。部分导则一定程度上已经在中国城市实施,但最大的挑战是综合实施这里的12条。

就《智慧导则》而言,我们选取了城市系统中六个关键方面,这六个方面可通过智慧技术进行优化。

我们的导则聚焦于当地政府、开发商和运营商的需求和目标,而不是着眼于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我们也鼓励城市创建开放的数据平台,以便公司和大众参与其间,协助发现并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用案例说明,这样做的重要性,即为何不直接把智慧技术拿来,而是为应对具体挑战而采用这些技术,并使用数据管理,寻求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指出了中国可效法的两个城市。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珍珠区是个宜居的可步行区域,该区域拥有保留空地、为数众多的绿色建筑以及区域能源系统。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哈马碧新城是另一个绿色城市的典范。哈马碧50%的能源均为可再生能源,100%的水都是可循环利用的,且因其卓越的公共交通、完善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当地的汽车保有率非常低。

《12条绿色导则》和《6条智慧导则》中文版。点击这里(http://energyinnovation.org/what-we-do/urban-sustainability/green-and-smart-guidelines/),可查看导则的英文版和中文版。

《绿色智慧导则》发布后,我们希望将公众、专家、学者、开发者及所有关心城市的人聚集起来,探讨中国城市未来的机会。我们会与澎湃新闻一起,共同组织探讨绿色智慧城市的活动,旨在探讨每项导则的基本原理及其他相关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文章,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描述,并引发公众讨论。我们欢迎来自不同国家、机构的人们,对相应的挑战、机遇,以及与导则相关的案例研究进行讨论。目前,《绿色智慧导则》仍为“征求意见稿”,我们正在征求意见,希望取得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如有任何反馈或有意投寄文章,请联系:urban@energyinnovation.org。

(黄希熙从事能源创新的政策分析,是《绿色智慧城镇开发导则》的主要编撰者,具有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的硕士学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