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839摄影奖的惊喜与遗憾

2021-08-20 11: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几天前,我收到第三届1839摄影奖的揭晓推送,仅凭公众号的呈现方式很难展现全貌,所以我要了完整版的入围作品。海杰传了我一个网盘链接,一共32个文件(夹),包括31件作品与1个详细评选投票结果的EXCEL。我没有打开EXCEL,而是按自己的看法先过了一遍,给几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做了标注。在浏览完所有作品后,我比对了揭晓的奖项,结果大同小异。

对这样一个面向学生作品的摄影奖,我有自己看作品的标准:视角、感觉和整体完成度是基础,语言纯熟度是加分项。

有一些人的图像感觉很好,葛玮珩和罗莎就是这样的人,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多停留了一会儿。我羡慕他们,也曾幻想自己能拥有那种感知世界的能力。但触及虚幻灵光的摄影是不是有可能持久保持活力?我对此表示悲观。特别是在如今的图像海洋里,它们一次次地令人愉悦,但也容易成为房间里的大象。

葛玮珩「参与灵光」

罗莎「冰晶云,山巅,闪电」

我很喜爱施泽科、梁谋杰、林凯辉的作品《小洲村》,他们仰头拍下了城中村里的逼仄天空,占据大面积的暗部和极少的细节是观看的大敌,天空既是照亮城中村建筑的微弱的光,又被城中村的生长所挤压,让我想到了半杯水的故事:究竟人看到的是满的半杯还是空的半杯?他们的视角让我出乎意料。

施泽科+梁谋杰+林凯辉「小洲村-东北面-天空」

但《小洲村》缺了点作品感,这也是一些入围作品所欠缺的。他们实验性很强,但如何把实验变成作品,是一件值得琢磨的事。大奖李安琪的作品完成度很好,图像感觉也很不错,色彩、用光、构图等都经过仔细的斟酌。这件作品的优势就在于其作品感,李安琪无疑知道,对摄影来说,视觉依然是优先的。作品不等同于观念、问题、想法,而应成为作品本身。

李安琪「隐秘的爱漂浮在第七大陆」

除了用相机拍,本届1839也有许多综合媒介的作品。1839对于媒介一贯持开放态度,但其开放程度也曾遭到过质疑。吴毅强去年就此发表了观点,他觉得奖项里视频作品占比太大,认为“多出一条时间维度是对静态摄影的降维打击,创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媒介,但奖项需谨慎对待媒介宽容度。”海杰之后做了回应,他认为使用媒介形式是其中之一,对媒介的思考和认知也是重要的。他的观点简而言之,就是可以用摄影,也可以谈摄影。可以用摄影谈其他,也可以用类影像的手段谈摄影。重要的是是否可以引发对摄影面临问题的思考。彭靖用摄影思考了当下图像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张嘉伟虚构了一场假展览,质疑了艺术评论和价值评判体系。这些不是新问题,但作品表现力不错。

从今年揭晓的结果来看,相比去年,视频的比重有所下降。仅有张钊的《2021从冻河流出》等少数几件作品是用录像作为主要的表达媒介,且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固定机位,也有静态图像作为辅助,它们主要承担了截取片段的作用。

张钊「2021从冻河流出」

除此之外,许多入围作品都用了综合媒介,比如手工书、3D建模等等。王菲雨的作品让我们想到了迪曼德,但材料并不是现实里的物质,是3D建模完成的。在于音的作品《阿姨们的房间》里,她把对和离异后父亲交往的阿姨们抽象成了一个个房间,并用装修软件设计了它们的样子,然后截图存照。房间的风格就像是人的另一维度的肖像,对曾经闯入过她房间的人,于音也以同样的方式建构她们的模样。艳丽的色彩里有点沉重,有种古怪的幽默。

王菲雨「生活剧场」

于音「阿姨们的房间」

如果按照摄影即是选择来看,这也算符合摄影的方法。我又想到了1839这个数字,摄影从自然的铅笔,脱离画意确认其独特的艺术媒介,到突显创作者作为主体和摆布现实,在数码相机出现之前,科技从没有把摄影带出过相机的成像。但今天,一切到了另一个维度,现实特征已被算法、贴图和渲染转化成计算机语言,摄影从银盐的化学反应转化成了RGB数值和排列组合,另一种现实生成了。

它沿着它走来的路,又不断打破自己的界限,而对它的探索,则伴随着不稳定和更大的争议出现在了我们面前。1839奖的愿景“回溯历史又延展”,看来就在于提出这些争议,开启对当下摄影的思考。从这点上来看,奖项仍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但我仍对此表有遗憾,同时也存有担忧,就是:作品与现实渐行渐远了。

那些关心现实问题(非现实里的艺术问题、图像问题)的作品更少了。即使用相机,图像更多也不是以现实里的模样出现,而是经过创造的现实。摄影创作里的作者主体性达到空前的高度,作品越来越像确证自己意识存在的产物,而那些可与他人共情的部分,可引起他人参与的讨论,以及对象本身的样子似乎快要消失了。这是需要警惕的。现实世界真的如此么?还是当下每个人感知世界的方式真是如此?抑或是摄影专业学生的视野范围所限?而对一个摄影奖来说,想要成为一口凿得很深的井,还是多点开花的水井系统是一个面临的问题。我惊喜于看到学院学生对摄影的提问,也希望创作者能把图像作为方法,把虚拟作为手段,把提问作为态度,投身到现实里,到那些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这需要更大的勇气。

关于作者

吴栋,影像评论人,写作者,曾在媒体工作,现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1839摄影奖的惊喜与遗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