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线上读书会|跨学科视野中的唐宋变革

天地无用/整理
2021-08-20 10:5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吉尔伽美什史诗》:比《荷马史诗》还早

时间:8月20日(周五)20:00-21:00

地点:淘宝、天猫、哔哩哔哩·商务印书馆1897

主讲人:拱玉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名学者拱玉书精彩译注,带你了解经典《吉尔伽美什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人类历史上比《荷马史诗》和《圣经》更早的史诗,4000多年前书写在十二块泥版上的一部不朽的传奇诗篇。最新的中文版本,根据楔形文字原文翻译,配以珍贵的史料图片,参考了国际同行最新的研究成果。

星星涌动,我们必须徒步穿越——《新九叶·译诗集》诵诗分享会

时间:8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单读微信视频号

嘉宾:姚风(澳门大学葡文系教授、主任)、李笠(诗人、翻译家)、树才(诗人、译者)、高兴(《世界文学》主编)等

诗是空间,译诗让想象力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10位“新九叶”诗人兼一线译者,翻译了13位殿堂级世界诗人的诗作,涉及英语、法语、葡语、瑞典语等7个语种,这些译作集结成《新九叶·译诗集》。8月21日,单向空间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贝贝特邀请《新九叶·译诗集》的十位诗人译者姚风、李笠、金重、高兴、少况、黄康益、树才、骆家、姜山、李金佳与作家走走一起,以双语诵读诗歌,并分享如何在母语中再生一首诗,重建诗国巴别塔。

碳中和,从我做起——从企业、个人以及全球视角论社会责任

时间:8月21日(周六)14:30-16:00

地点:ZOOM会议

嘉宾:钱小军(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办公室负责人)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新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不只是某一方的责任。在自然环境面前,没有旁观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人人都是主角。8月21日,耶鲁北京中心邀请到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教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刘萌。她们将分别从个人、企业社会责任、全球视角探讨如何从我做起,共同实现碳中和。

我若不坚强,谁替我勇敢?——旧海棠《消失的名字》线上发布会

时间:8月21日(周六)15:30-17:00

地点:小麦自在生活微信视频号

嘉宾:旧海棠(诗人、小说家)、李伟长(评论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笛安(作家)、郭玉洁(媒体人、作家)

《消失的名字》是诗人旧海棠首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基于个人经验的复活,讲述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存故事。周六下午,我们邀请旧海棠,与笛安、李伟长、郭玉洁三位嘉宾,一起参与这部作品的线上发布会,并与读者分享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

李辰冬与《诗经通释》

时间:8月21日(周六)19:00

地点:新京报APP、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新浪微博

嘉宾:李洱(作家)、解玺璋(评论家、学者)

《诗经》不是诗歌总集,而是一个人的作品,这可能吗?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早在50年前就被提出了,但今天大多数人仍没听说过它。持此观点的学者叫李辰冬,他认为《诗经》是西周人尹吉甫所写,或者说,《诗经》讲述的是尹吉甫的一生经历。李辰冬以这个角度,对整部《诗经》重新进行解释和今译,写出了《诗经通释》这本书。8月21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联合汉唐阳光举办《诗经通释》线上读书会,邀请了作家李洱、评论家解玺璋,与主持人刘苏里来聊一聊李辰冬和他的《诗经》研究,重新发现这位非常重要的学者。

宇向诗歌朗读交流会

时间:8月22日(周日)14:30-16:30

地点:在艺视频直播

嘉宾:宇向(诗人)、大弓一郎(画家、吟游诗人)

“诗歌来到美术馆”本期诗人宇向,是“70后”女诗人的重要代表之一。宇向尊奉“孤岛”的诗学,长于写日常事物中的疼痛,她的诗质朴、从容、敏感、决绝,与诗人本身得到一种天然的融合。在宇向看来,诗歌写作的使命就是与我们的现实和生存环境之间发生关系,并形成一种张力。她的诗指向茨维塔耶娃说的“人格化诗歌”:全力以赴,让写作与生活中的人不再分离,呈现了一个“我几乎看见”的世界。对于宇向来说,写作和视觉表达是两种不同的安慰,本次活动特邀请画家、吟游诗人大弓一郎弹唱宇向的诗作,让我们来聆听从生命体验到情感表达,诗歌与音乐间的互通互融。

跨学科视野中的唐宋变革(圆桌会议)

时间:8月22日(周日)21:00-23:30

地点:腾讯会议(ID:736900658,密码:666666)

嘉宾:陆扬(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光临(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丹丹(纽约州立大学副教授、河南大学文学院兼职讲座教授)等

此次圆桌会议,几位学者将分别以“‘唐宋变革论’与唐宋变革:一个史学命题的方法论问题”、“中晚唐的藩镇:一个难以被纳入唐宋变革论的议题”、“唐宋变革与财政国家”等为题展开线上讨论。

附:线下活动预告

上海|在山风花影中回到过去——《王屋山居手记》诵读会

时间:8月20日(周五)19:00-21: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17号思南书局

嘉宾:易肖奇(图书编辑)、耿德加(图书营销编辑)

《王屋山居手记》是作家青青在王屋山下山居五年创作的散文随笔集。青青以敏锐而深情的视角观察自然,记述一种与万物紧密相连,具有古朴意味又充满时尚意趣的生活方式。8月20日晚,《王屋山居手记》编辑易肖奇、耿德加将在思南书局,讲述作家青青与山石草木相伴的点滴故事,与读者一起在山风花影中远离尘嚣,回到过去。

上海|读建筑 观古今 识中国——《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21日(周六)13:30-16:00

地点:闵行区七莘路305号新闵万科超链工场图书馆

主讲人:王启元(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体现,其技术工艺、风格艺术及所存文物皆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次沙龙围绕《建筑中国:半片砖瓦到十里楼台》这本书展开,聚焦中国建筑,感受中国建筑艺术。

上海|江户饕餮物语:《四口吃遍江户》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21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兴业路123弄新天地南里1F中庭

嘉宾:沙青青(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主任)、黄立俊(播客主播)

充满人情味的街头巷尾催生出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与鳗鱼这四种传承至今的美味,它们不仅最受江户人喜爱,还成为了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然而这四种为人熟知的美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并蓬勃发展,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态?带着这样的好奇,《四口吃遍江户》新书分享会邀请中日近代史研究者沙青青和播客《东亚观察局》主播、《平成史》译者黄立俊,从这四种美味入手,带领读者重返市民文化鼎盛的江户街头,一窥日本饮食文化的魅力。

上海|女性主义浪潮下,男性对婚姻的反思尤为重要——《鄙视》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21日(周六)15:00-17:00

地点:长宁区番禺路381号A座幸福集荟

嘉宾: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昱宁(出版人、小说家、翻译家)

当婚姻经过女性主义的冲刷,诸多观念正在被挑战,这是女性和男性共同需要反思的议题,而且男性的反思尤为重要。《鄙视》从丈夫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婚姻的崩塌。作者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是20世纪意大利的国民作家。周六下午,我们邀请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老师,作家、翻译家黄昱宁老师,以及担任主持人的《上海书评》主编郑诗亮,一起来解读莫拉维亚及其《鄙视》,借文学作品探讨现实生活里的摩登情爱。

上海|一部世界上最难读的小说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时间:8月22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

嘉宾:孙甘露(作家)、戴从容(翻译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包慧怡(作家、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尤利西斯》是 詹姆斯·乔伊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这部长达千页的意识世界史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文学史上最难读懂又最受赞誉的作品”。8月22日下午,著名作家孙甘露,学者戴从容、包慧怡,书评人云也退,将携《尤利西斯》百年纪念版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与读者在艰涩难懂的语言中抽丝剥茧,追问这部“世界上最难读的小说”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