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和华为分手,这个人工智能大厂,正在砸钱买梦想

2021-08-19 14: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简称WAIC)吸引了300余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参展。作为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寒武纪在此次展会上首次展示“云边端车”全新布局。

同时寒武纪还集中展示了寒武纪成立5年来交出的成绩单,包括“云边端”全覆盖的智能处理器和芯片产品、众多行业落地案例、解决方案及多样化的AI硬件产品形态。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寒武纪自身的落寞。

一个以AI芯片作为故事的企业,在和华为分手后,日子过得有些恓惶。

尤其是7月20日,对于“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一天,寒武纪迎来了上市一周年纪念日,同时也迎来了自家股票的解禁时刻。

与其刚刚登陆科创板时市值一度超过千亿元相比,此时的寒武纪市值已经腰斩,风光不再。

寒武纪遇到事了,事还不小。

亏损是一个常态性的问题。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寒武纪目前仍处于持续“烧钱”的状态。

2017年至2020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四年累计亏损20.36亿元。

超高的研发投入力度则是寒武纪目前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7年至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高达380.73%、205.18%、122.32%、167.41%,平均值218.91%。

和大客户分手,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难题。

作为一家源于中科院计算所的公司,寒武纪自2016年成立起,便受到业界的无数青睐和推崇。

2017年9月,当集成了寒武纪NPU的华为麒麟970芯片惊艳亮相柏林IFA展会时,一时间寒武纪名声大噪。

在2017年、2018年这两年期间,也是寒武纪与华为的“蜜月期”。数据显示,来自华为的销售金额分别占据当年寒武纪营业收入的98.34%和97.63%。

寒武纪超九成的收入都来自于华为,可见后者对于寒武纪的重要性。

然而好景不长,2019年6月,华为不再继续采用寒武纪的AI处理器,转而推出自研达芬奇架构的手机AI芯片麒麟810。

从此华为自研,寒武纪九成收入凉凉……

甚至于,华为还成为了寒武纪的对手。

2018年开始华为发布多款芯片产品,就成为了寒武纪重要竞争对手。

2020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同比下滑82.96%,主要就是因为华为海思选择自研终端智能芯片,未与寒武纪继续合作。

从业绩表现看,受华为变化影响,寒武纪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正逐步降低,2018-2020年,寒武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95%、95.44%和82.11%。

寒武纪的目标,是想凭云端AI芯片打进巨头云企业,但突破不易。

对此,多个媒体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有理想的寒武纪,还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只能砸钱来买理想。

当然,寒武纪市值表现并不一定和实际战力成正比,人工智能企业在风口上的市值和沉稳状态下的市值,都只是市场期望值而已。

人工智能企业高研发、高亏损的现状是普遍性的,而且还会延续一段不短的时间,这是一个需要强大技术堆积才能真正迎来爆发的领域,也是一个值得长线孵化的领域。

目前,寒武纪的底牌依然是AI芯片。

事实上,AI+云端芯片是未来芯片发展的一个方向,寒武纪知道,其他厂商也同样知道。

如今,自研云端芯片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标配。阿里有玄铁CPU和含光AI芯片,百度有昆仑AI芯片,华为有昇腾AI芯片,字节跳动在组建芯片团队,腾讯如今也宣布下场造芯。

互联网企业对此进行布局,符合其自身的互联网属性,也符合其发展赛道上的刚需,因此疯狂进击,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技术堆积能够在未来解锁更多场景,也解锁可能出现的卡脖子问题。

寒武纪有自己的前期铺垫,尽管受到华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影响,但底子在,开拓和占领市场的底气也在。

所以,只能一条路走到黑,砸钱搞研发,想要重回荣光。

但比财力,寒武纪却无法和互联网大厂比拼,结果就尴尬了。

因此,它再次进行了赛道的垂直化,看似蹭风口,其实很无奈。

今年6月,寒武纪公告,全资子公司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 1.7亿元并引入投资者。

除了引进战略投资者,寒武纪高管团队将注资,增资对象主要目的是发展车载智能芯片。

“智能驾驶是AI芯片行业重要应用领域之一,车用芯片需求未来会迅速扩大,寒武纪不会缺席这样一个重要的应用市场。”寒武纪董事长、CEO陈天石曾表示。

不过,汽车芯片的竞争也同样激烈。

市场上除了瑞萨、英飞凌、恩智浦这类传统汽车半导体巨头,也有例如地平线、黑芝麻等国内新兴企业。

芯片从设计到最终量产出货需要一定周期,同时,由于汽车行业自身的独特性,更注重功能性和安全性,因此,还需要在寒武纪既有的芯片技术组件基础上叠加设计符合车规级要求的芯片。

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赛道是当下的热门,也是5G创造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实现可能性下的必然。

早期的技术积累配合专门的场景开发,寒武纪还是有先机的,但能否突围,还要看其最终落地应用下的战斗力。

目前来说,似乎寒武纪在车载芯片上的动作,似乎还在组队之上,距离落地遥遥无期。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的“云边端车”布局,则可以算是亮肌肉,但也还只是气泡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