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抑郁自残、10岁辍学在家,听听这4个“问题孩子”的呼吁

2021-08-20 0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eryl 精英说

孩子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方方面面关注的热点。当我们在讨论教育的时候,所注视的不仅仅是焦虑的家长、激进的老师,还有“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不被倾听”的孩子。

在《少年发声》一书中,收录了作者陈瑜与16位少年的真实访谈,他们有的是在自习课上自残的名校学生;有的是每周至少挨家长三顿打的“皮大王”;还有的是因交不起转学费、在家自学的特殊分子......

从他们真实的对话中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内卷式教育的时代,大人世界所面对的孩子已和从前大不相同。

《少年发声》

陈瑜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7

或许我们从没有思考过:

那个在课堂上尝试自残的孩子,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压力?

那个二胎家庭里的老大老二,对兄弟姐妹怀着怎样的情感?

那个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

以及那个调皮、叛逆的“坏孩子”,内心世界究竟有怎样的翻腾?

当心理诊疗室里挤满了被评价为“不是”、“不堪”、“不可理喻的”的“问题孩子”,真正需要治疗的,可能是充斥了无措、哀怨与绝望情绪的父母。

不想浪费爸妈的精力和钱,

我在课堂上自残

小依/女生/十年级/上海

我叫小依,从四年级开始,每当题目做不出来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啃咬自己的指甲,考试的时候考着考着就把自己的手抠破了,抠破了才意识到。

初二的暑假,我的“自残行为”愈演愈烈。为了不留下疤痕,我开始用铅笔划手臂,会肿起来,出荨麻疹,但不会破,不会出血,留下很小的伤疤。

被妈妈发现后,想象中的关心并没有出现,她给我换了手机,丢下一句“你满意了吧”就转身走了,但我想要的,根本也不是手机。

图片来源自网络

到了高一,我和妈妈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总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爆发了争吵,她一边吵一边哭,打电话向爸爸哭诉我的“冥顽不灵”。

其实我不想和她吵架,吵赢了也会感到烦躁,想哭又不敢哭。只能拿出铅笔划自己的胳膊,又疼又不留疤,心里会平静一点。

其实小时候我也很爱哭,妈妈罚我面壁思过,我就一边哭一边站墙角,结果我一哭妈妈就更生气,后来她一吼,我就哭,我一哭,她就吼,鸡飞狗跳的。

图片来源自《小舍得》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和妈妈没什么矛盾,除了学习。

从一年级开始,我的生活就和各种辅导班、补习班填满。老爸老妈一左一右夹着我,送我去学英语口语,一边哭一边在那儿练听力。二年级开始补奥数,找关系塞进了学而思的超常班。

我觉得妈妈大概有点高估我。我坐在教室里根本听不懂,做题也做不对,就一直很挫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初二,我完全听不懂了,回到家和妈妈大吵了一架:“这个课报了就是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对数学成绩也没用,你报个简单点的适合我进度的,还有点用!”

在我的强烈抗议下,她退掉了课程,但后来只要数学考试成绩有下降,她就会把这件事拿出来说。

图片来源自《小舍得》

小升初阶段,上海有个“小五班”(特指摇号政策颁布前,上海等地五年制小学生在进入小学第五学年时,为升入各大名牌初中,参加相对应的考试补习班),我妈一口气给我报了3个。

小五班每次上课都是四五个小时,我还要额外参加一个奥数班、一个英语班,哦对了,还有手风琴课。

一个周末打四五趟出租车穿越中心城区,天天在出租车上吃星巴克快餐,夜里写作业写到凌晨1点,除了累,我只是觉得,车费和快餐也太贵了。

从预备班到初二,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年级20~30名,班级里第1~4名,很少跌出前四,但爸爸妈妈还是不满意。可能因为爸爸妈妈当年都是因为高考失利而走上了相当曲折的人生道路,所以他们对我有着太高的要求。

中考一模,我的成绩意外滑坡,爸爸妈妈冲进房间骂我,凶我,当时看起来快要打人了,吓得我直哭。记忆里那个新年,过得真的很惨淡。

图片来源自《小舍得》

怎么说呢,我一直是个很不自信的孩子,总是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想着他们在我身上投入了这么多钱,挺愧疚的。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多余,甚至起过自杀的念头,不过说到底我还是很惜命的,不会真的这么做。

很想告诉他们,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做个普通人。一个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在上海租得起房、养一只小猫咪、过得开心点的普通人。

我想把6岁的弟弟一脚踢飞,

但我不忍心

崽崽/男生/三年级/浙江

我今年9岁了,有个小3岁的弟弟,最近我感觉自己的脾气有点不好,还喜欢揍弟弟。

这种烦躁感很大程度上和我与爸爸妈妈的沟通有关。我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妈妈会不顾我的意见,强迫让我去干另一件事,还说:“我不是来扫你的兴哦”。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会要求我根据她的思路去答题,说那才是真正好的思路,可我不想听。

他们怎么不明白,我都已经9岁了,已经有主见了。

如果我所有事情都听爸爸妈妈的话,那我的怒火就会一直埋在心里,有时候需要找个地方自己安静一下,有时候就去揍一下弟弟。

图片来源自网络

通常来说,这种揍都是在他惹了我的前提下。

他会趁我不在拿我的东西,把我的东西弄丢,还会说我的玩具是他的。爸爸妈妈并不总能主持公道,这时候我就会打弟弟,直接把东西夺回来,再讨爸妈的一顿骂。

最让我不满的是,我写作业,妈妈批评我,但弟弟过来问问题,她就侧过身跟他好好说话,很温柔。

大人们总是这样,自以为很公平,其实总是偏向弟弟。

我已经9岁了,不屑于和爸爸妈妈告状。关于我和弟弟的矛盾,我曾尝试过制定秘密约定:“如果我不在,床上的蚊帐是关着的,你就不可以进去,如果是开着的,你就可以进去。” 但有时候他会耍赖,有时候约定执行到一半他就去告状了,总的来说,还是有点效果。

我想,家里需要一点规则和界限,不能因为谁年纪小就能被优待,如果我和弟弟制定好了规则,爸爸妈妈也要帮助我们执行,这样家里至少能够多一点和平。

图片来源自网络

我并不讨厌弟弟,他乐观开朗,大多数时候都是我的好伙伴。虽然生气的时候也会想一脚把他踢飞,但我不忍心。因为他是我的亲弟弟,没有他,我就会孤单,会不开心了。

心理老师告诉我,打人是不对的。但以前爸爸妈妈也会经常打我,现在少了,因为我会反抗。我有次跟妈妈说:“以后不要打我了,我也不打弟弟。” 她点头同意,但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做到。所以我忍不住打弟弟一下,是不是也能理解?

我想,如果爸爸妈妈在我和弟弟相处的过程中,更公平一点,我也许就会更开心一点,也会对弟弟更好一点。

5年级离开学校,

我在家自学8年

定慧/男生/18岁/陕西

我的家有点特别,可以算得上是个修行家庭。爸爸对我的观察是,我在学校正一点一点带走你的灵气。又因为搬家要转学,转学费要10万块,我家掏不起,就借这个机会,把我留在家里。

当时我才5年级,对学校的感觉一般,虽然离开集体心里有点难过,但想着在家可以多打游戏,就觉得好像也OK。

一开始在家里学习,问题很多。第一,缺乏一个长远的计划和目标,想到什么学什么。国学热的时候我在家里读经,英语重视了我又开始学英语。

第二是缺少结果的反馈,只保证学习时长,缺乏反馈与结果的衡量,无法告诉我怎样进一步调整和迭代。

第三,到底什么学习内容重要?阅读、写作、运动、看电影,还有学校的课堂,总之排满了,但在这里面我该选择什么?没人告诉我答案。

图片来源自网络

到了6年级,我开始在学校里保留学籍,每学期回学校参加考试,刚开始成绩还不错,但并没有持续很久,随着课业难度的增加,小升初考试成绩一塌糊涂,一度掉到考不上高中的程度。

我察觉到这样的学习不行,开始自我整合,把中考作为目标,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一点点突破上来。一开始爸爸会教我数学,也会督促我学英语,其他的科目,文科、物理、化学都靠自学,直到中考前半年,才到线下参加了培训班。

其实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并不算太长,大约在5-8小时,重要的是效率高,其余时间我基本都花在了各种体育运动上。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中国的自学生群体并不在少数,有抑郁症休学的孩子;有宗教背景的孩子;有父母在教育上有自己追求的孩子;还有准备留学的孩子,他们不参加学校课程,直接考托福、雅思;当然,还有自考大学文凭的。

10年自学生活中,碰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和父母的关系。

因为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家庭问题会暴露得更加充分。而且当我和父母有一些矛盾和冲突,或者说我有一些学习或心理的问题时,会缺少同伴的聆听和支持。也因为不理解,他们对我的抑郁情绪束手无策,只能选择甩手不管。

除了情绪矛盾,还可能出现肢体冲突。过去一两年,我还曾被我父亲捶倒在地上,因为他认为我在撼动和质疑他的权威。其实很多其他自学的孩子也都会类似的经历,严重的还可能长期遭受来自家长的PUA。

图片来源自网络

对于我来说,自学这条路成为了我在人生新阶段的一种独特的价值,能够带给这个世界一点不同的可能性,我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营养,去滋养我自己。

2019年,我创办了一家中国自学生联盟,取名叫“自由学社”(Liberal Academy),口号是“学校没有围墙,学习生而自由”。

想去做这件事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缺少伙伴,可能绝大数的自学生都会有这种情况;而是我想申请国外的创新大学 Minerva,他们的考核标准很独特,不看学术成绩,而是观察你有什么成就。

我觉得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我妈妈学了很多课,她变好了,

我的心也不累了

天天/男生/八年级/湖北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事实也确实如此。

小学时,我应该是全班被老师告状告得最多的。和同学发生的矛盾多,基本上小学时把同学都打遍了,连女生都打。最严重的进了医院,一只眼睛差点瞎掉。在学校打同学,回来少不了挨妈妈的揍,她拿衣架打我,我会哭,却不求饶。

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好,每次考试就七八十分,全班40多个人,我排30多名。考得不好回来也是挨打,算一下一周挨揍三四次。

打到后来,骂到后来,我就没什么感觉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

其实,我有点怕妈妈。

有一次,我的书写没有达到要求,老师拿了一份优秀同学的作业给我抄,但我不敢带回家,把同学的作业放在门卫室的窗台上,正好那天下雨,把作业都打湿了。

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给妈妈打电话让她把我领回家。她问我:“你为什么不跟妈妈讲?” 我说:“我怕你。” 那天,我们都哭了。

也是从那时起,妈妈开始变得有一点不一样。

我妈妈初中毕业,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打工,没有什么教育背景,但她真的很努力地在学习。她加入了育儿家庭群,群里分享的书她都买回来看,还要做笔记,写践行日记。我学习,她也陪着我一起学习。

她开始尝试和我对话,虽然有点刻意,但我有点愿意说自己的想法了,有些问题说出来,似乎也没有我想象中的严重。

图片来源自网络

妈妈不打我之后,我的性格开始变好了,也不怎么爱生气了。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心里不高兴,随手把瓶子丢到墙上,结果瓶子反弹回来,窗户没关,从四楼掉下去,砸中了一个低年级的同学。

老师大声呵斥我,还喊了家长。那时候我真的很害怕,又因为自己做错事,不敢解释。但妈妈急匆匆赶到学校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跟我发脾气,而是偷偷朝我点了点头,还趁老师不注意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感觉没那么害怕了。

事情处理完之后,我哭着和别人道歉,也是那一天开始,我发现了妈妈对我的接纳,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帮助我解决问题。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让老师请过家长。

图片来源自网络

从小学到现在,妈妈改变了很多,我也长大了很多。

许多时候,大人都觉得自己是没办法,但我觉得,他们只是不愿意尝试。

在今天的教育生活中,儿童的缺席、儿童的失声始终存在。当教育演化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单向规制和施压时,不断增多的中小学生心理疾病、乃至自杀悲剧就成为了这场“情感暴力”的落脚。

而陈瑜也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发现,学业压力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潜藏其下的可能是各种人际关系矛盾。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早地开始思考人生价值,但很多时候,教育极大地压缩了他们作为人的需求,这种情感的矛盾或许才是造成家庭沟通障碍的根源。

如果国家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代身体健康、心理阳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儿童,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还能够实现这样的初衷吗?

作为家长,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倾听过他的声音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Reference:

书籍《少年发声》

编辑部好书推荐

主题:教育类

|内容介绍|

在这个社会就各种教育问题展开热议时,我们很少听到教育对象的声音。中国教育走到今天是什么一个状况?在信息爆炸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诉求是什么?这两者之间匹配吗?孩子们的思考和感受,理当被听见、被尊重。本书即以少年为发声主角,收录了作者陈瑜与16位少年的真实访谈,力图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孩子的心声被听见、看见。

|作者|

陈瑜,少年大不同&人生大不同创始人,上海青年文联副会长,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上海青联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原《申江服务导报》副总编,有近20年媒体从业经验、近10年公益和家庭教育行业积累。

原标题:《抑郁自残、10岁辍学在家,4个“问题孩子”的呼吁:爸爸妈妈,请不要为我浪费精力和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