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孤悬绝域:归义军的最终覆灭
原创 鹰眼荷鲁斯 历史心发现
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开局后,归义军很快因为一系列不可抗因素而陷入了内忧外患。无论其执掌者的水平和决策如何,都无法使自己避免最终宿命。
唐朝的防范
气势磅礴的张议潮出行图
公元861年,张议潮率领由胡人和唐人组成的七千人军队东征,讨伐吐蕃军阀盘踞的凉州城。凉州位于两大高原的边缘地带,也是中原王朝通向西域的要塞重冲。如果能够夺取这里,那么归义军政权和中原的通道就彻底打通了。经过激烈战斗,归义军成功拿下了吐蕃军队最后的据点凉州。
凉州是唐代西北最大的城市,曾经是南北朝时代几个凉国的都城,也是北魏和唐代西部的贸易重镇。至此,归义军及其盟友解放了整个河陇地区,重新把它置于唐的主权之下,吐蕃人的势力彻底瓦解。
凉州是河西与中原之间的连接点
随后,归义军一边控制主要的城市,一边清除野外的游牧势力。在战术上,归义军经常快速出击,在各绿洲和水源地之间行军驰骋。为了防范于未然,他们经常在边境巡逻练兵,打击游荡在辖区内的吐蕃、回鹘残军和外族马贼。趁着吐谷浑人、回鹘人和吐蕃人在夜间修整,或者在黎明时分没有列阵之际。就迅速与之接战缠斗,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往往是一网打尽,避免放跑游牧的对手,使他们卷土重来。这样的战斗之后,归义军可以大量缴获对方的牛羊畜群,做到以战养战。
同时,在击溃了一些不合作的游牧部落后,归义军把影响力扩大到南至青海湖和黄河上游,北至天山以东的地区。
归义军的最大势力范围时代
虽然为国立了大功,但是归义军得到的不是信任而是唐朝的猜忌。张议潮一直对内自称河西节度使,百姓们也这么叫他,但朝廷去拒绝授予他河西节度使的称号。对藩镇格局有恐惧心理的晚唐,同样对从异族手里独立出来的新势力是心存芥蒂的。更何况这里在文化上还保留着盛唐时代的胡风弥漫,与中晚唐开始保守内敛的文化氛围有了差异。
公元863年,唐朝将河陇地区分割为秦州、凉州、瓜沙三节度,实际上是将张议潮的辖区划分为凉州和瓜州两块。凉州节度算是之前尚婢婢和拓跋怀光的控制区,最西边的西州其实由回鹘人仆固俊统治。仅仅是因为张议潮邀请他一起给唐朝进贡,才把这里算做归义军能影响到的地区,而归义军直辖区仅限于瓜沙地区。朝廷还命令天平军移驻至灵武,派出2500名天平军将士守卫凉州地区,防范归义军做大。
唐朝对于归义军一直是打压和提防为主
面对唐的怀疑,张议潮一面进贡珍宝,一面派出兄长--沙洲刺史张议谭进入长安朝见,作为人质。在张议谭客死长安后,朝廷急招69岁高龄的张议潮本人进京担任右神武统军和司徒,以禁军将领的身份留在了长安。实际上继续受到了朝廷的软禁。最后,张议潮一直没能回到朝思暮想的凉州和敦煌,于872年死在长安。
虽然如此,但是沙洲百姓依据十分怀念这个传奇的将领。唐朝的武力提防和对归义军内部事务的干涉,即将引来新的麻烦。
归义军大体上维持着一支唐朝式军队
野心膨胀
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河西走廊交通
归义军在吐蕃和回鹘汗国衰败后的空档期崛起,但也预示着唐朝的回光返照。河西走廊即将陷入各民族的新一轮厮杀,这对于归义军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重担和新的挑战。
在归义军内部,吐蕃人一直对于失去的地位耿耿于怀。西域的古国焉耆亡于回鹘和吐蕃的战火,其国民属于印欧人种的吐火罗系。因为其王族姓氏为龙,所以被唐人称为龙家人。这个族群一路迁徙到河西走廊,寻找新的家园。而被吐蕃化的各个被征服民族组成的混合部落嗢末(意为奴隶),实际上成为了一个自立于各方势力之外的族群,不臣服于归义军的节制。在张议潮收复凉州时,他们也部分地进入了凉州地区。
吐蕃退场后 还留下了众多小军阀势力
到公元8世纪末,嗢末人逐渐吞并了归唐军管理的凉州。虽然张议潮之侄张淮深一度夺回,但是好景不长,以吐火罗裔龙族人为首的15部联盟控制了甘州和肃州。
此时的回鹘人,也开始改变河西和西域的民族和政治生态。公元846年的回鹘汗国崩溃后,其部众纷纷又向外迁徙。虽然他们是归义军的早起盟友,但是却纷纷自立汗国。在西方,公元876年出现了强大的西州回鹘,他们从归义军手中夺取了西州和伊州这些城市。也是在同年,回鹘人假意归顺瓜州刺史,结果顺势破城屠杀。张淮深在876年和877年两次打败瓜州的回鹘人并俘获众多敌兵。但是唐朝出于防止节度使做大,制衡地方势力的目的,拒绝授予张淮深节度使旌节,还授意张淮深释放回鹘俘虏。结果这些人逃走之后继续为害敦煌地区,造成了张淮深虽然屡次取得战斗胜利,但威望反而大跌。
回鹘人成为归义军的最大对手
到公元884年,回鹘人向据有甘州的吐火罗人-吐谷浑人-通颊部落联盟开战。经过几次战斗后赶走他们,使自己成为甘州的新主人,被称为甘州回鹘。虽然张淮深不断地率军向甘州发起反攻,并杀死了甘州回鹘可汗,但是却不能将他们连根拔起。
唐廷此时历经了黄巢起义和沙苑之战,也继续依据采用不信任和蚕食措施,不断地压缩着归义军的生存空间。归义军收复的甘州、肃州和凉州等地,需要接受朝廷委派的官吏领导。最后授予张淮深的仅仅是沙洲一地的节度使,这无疑给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张淮深以巨大打击。
晚唐将归义军视为同样需要提防的藩镇势力
公元890年,威望日益降低的张淮深,在一场政变中被庶子张延思杀死。此后,张氏家族陷入长期的内部权利斗争。张淮深之弟张淮鼎统治时间很短,在他死后,政权落入了朝廷支持的大族后裔索勋手里。但是不甘失势的张家人迅速起兵,张议潮之女联合夫家李氏发动清洗,将索氏赶下台。两年后,张淮鼎之子张承奉又以同样的方式上位。
当张承奉接手节度使后,朱温在907年废黜唐哀帝,建立起后梁王朝。开启了著名的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终结 让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期混战
西汉金山国
归义军建立的金山国
当初一心回归的唐朝不复存,归义军政权内部也是人心惶惶。当地世家大族开始了独立建国的尝试。
公元909年的西汉金山国建立后,第一任国君张承奉就踌躇满志,试图从东西两面开疆扩土,恢复张议潮时代河陇和西域的广大统治地区。以达到万里横行河湟清的目的。但是从一开始,这种行为就引发了中原的后梁和甘州回鹘的敌视。后梁甚至有可能在暗中挑拨归义军和甘州回鹘的矛盾。
归义军在回鹘人的压力下 地盘严重缩水
对于刚建立的西汉金山国而言,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已。属于吐火罗人的龙家人盘踞肃州,甘州回鹘也盘踞甘州。但是这并不影响张承奉开阔疆土政策。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实非常困难。首先为了广结盟友,他计划先进攻楼兰地区的游牧民,打通从敦煌到于阗的贸易路线。他派出丞相罗通达带领精兵1000人越过白龙堆,占领了两座城池。然后突袭部队挥师北上,准备袭击天山以南的伊州回鹘,但是没有能成功破城。此后,西汉金山国在这里恢复了唐代石城镇的建制。张承奉还想到和西域佛国于阗联姻,共同对抗周边的游牧民族势力。但是这一计划到了曹氏节度使时代才最终得以实现。
由于进攻楼兰获胜后,张承奉已被胜利冲昏头脑,计划对甘州和西州回鹘两面开战。金山国先后与甘州回鹘进行了4次主要的战役。
归义军同时也保留了唐朝时期的步兵组织
第一战在910年秋天的肃州金河东岸,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全骑兵战斗。金山国按照典型的唐军骑兵战术与回鹘人开战,猛将浑鹞子指挥突击骑兵直入敌人的中军汗旗,阴仁贵指挥轻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敌人在中路突击骑兵的冲击下后退。但由于前后脱节,导致前军战况不利。
结果敦煌军队反而被压制回沙洲境内。面对危险的战局,张承奉亲自披挂金甲出战,带领长枪兵在沙洲城下列阵。回鹘则在无穷渠和宜秋渠四城侵袭汉人定居点。这一战中,甚至连金山国的内官和文臣都要上阵作战。经过了一番苦战,他们终于击退了入侵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金山国人还是欣喜若狂,并试图向西进取,收复盛唐时代的北庭地区。但他们也知道自己兵少力寡,很难保持这一优势,所以他们派宰相罗通达去吐蕃求救。
敦煌莫高窟壁画也反应了归义军势力的城池风格
在寻求到援军前,甘州回鹘已开始了下一次的进犯。公元911年7月,甘州可汗王子狄银指挥军队一路打到了西汉金山国的城墙之下。这迫使金山国正视自己武力不足,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狄银逼迫金山国的宰相和高僧向他下跪,还侮辱性地要求张承奉出城亲自下跪,让他认可汗为父。最后张承奉只好狡辩,声称可汗应该先跪拜他的父亲,才能接受他儿子的跪拜。由于当时可汗的父亲不在场,所以此事暂时作罢。这场闹剧也比936年的石敬瑭和耶律德光更早。
背后的结果是沙州军民人口伤亡惨重,郊外的农田和果园被焚毁,灌溉系统也破坏严重。这也充分地说明,作为领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的绿洲邦国,以强硬的方式打击四周外族是不理智也不划算的。将原本的藩镇强行升级为王国,不仅在政治上树立了显眼目标,对领土控制权的渴求又缺乏应有的人口和经济基础。
回鹘人在同归义军的对抗中 反而越来越强
盛唐能稳稳控制北庭和安西四镇,本质上是以内地为后盾。失去了稳定的后盾,归义军本质上和那些西域城邦没有区别。需要的是长袖善舞,在各方之间灵活周旋。
同时,随着后梁代唐的时代巨变,归义军出现了人心和意识形态上的混乱。张承奉的称王,让这个小政权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属性和自我意识。这让归义军不再为中原马首是瞻,而能开展自己的独立外交。914年时,张承奉在众叛亲离和敦煌大家族的冷漠中离世。他的幼子无力驾驭复杂的局面,于是政权落入了粟特后裔曹氏的手里。
归义军对外贸易 非常依赖粟特人的贸易
粟特裔掌权
正和回鹘人贸易的粟特商人
作为贸易民族,粟特人一直在东亚和中亚贸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他们成功的打入了新兴起的回鹘汗国内部,为回鹘人敲诈唐朝出谋划策。对于汉地,粟特人也非常熟悉。这为他们再各个族群间游刃有余打下了基础。
从时代风云来看,中原也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北汉这样的沙陀系王朝,位于对外交流口岸上的敦煌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毫不奇怪,归义军政权将由这样一个民族的后裔来掌管。
后期的归义军势力范围
归义军政权由粟特后裔执掌,也说明当地除有汉文化的底色和根基外,还有浓厚的外族色彩。汉文明在西域的海洋中很难独善其身,必然会接受外来文化以适应本地情况。
曹氏的上台,隐形而不流血。和之前张家人的血腥内战相比,从日后曹氏与索氏、宋氏、李氏、阴氏等大家族的通婚来看,说明曹氏上位是由各家族支持而成的。为了体现自己是汉民领袖,他们将自己归为曹操和曹植后裔。这一做法,和康姓粟特人将祖先归为西周的康叔类似。在绘制供养人画像时,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绘制得更像汉人,淡化自己在长相上的印欧成分。但为了归义军的现实利益与发展,他们还是灵活的采取了和回鹘、于阗联姻。战和并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政权的利益和生存。
敦煌壁画上的曹议金形象
曹氏家族的第一任节度使曹议金认为,归义军额直属领土只有瓜沙二州,相当于甘肃省最西边一隅。以此狭小领土自立一国,实在是非常勉强。自立一国的举动,也让心向唐朝的很多沙洲军民感到困惑。毕竟唐朝刚刚覆灭不久,而作为流落异域的汉民,他们没有直接领会到晚唐的黑暗面。所以容易认同这个遥远的文化故乡。既然独立建国并不十分得人心,那么曹议金决定在交好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同时,恢复与中原政权的直接联系,安定沙洲瓜州军民的人心。以中原帝国作为后台,才能震慑周边蛮族。
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获得把守交通要道的甘州回鹘的同意。于是。曹议金在自降身份,恢复了归义军的藩镇建制。再与甘州回鹘联姻,迎娶回鹘天睦可汗之女,将其奉为天公主。但敦煌的商队和使团还是经常被回鹘人打劫。经过不懈努力,曹氏的使团终于在918年抵达后梁首都开封,被皇帝册封为紫金光禄大夫等职位。到了923年10月,后梁被自称李唐宗师的后唐取代。这一波改朝换代也振奋了沙洲人心。次年,后唐册封曹议金为归义军节度使,正是承认了曹氏归义军和内地的宗藩关系。
后唐建立 也是沙陀人在中原的鼎盛时期
甘州回鹘的老可汗去世后,新可汗狄银比较仇视汉人政权,又开始截杀归义军的使团通往中原地区。于是在公元924年秋天和925年初,归义军在曹议金的指挥下两次与甘州回鹘开战。
第一次战争中,归义军杀到敌人的都城甘州城下,甚至一度攻破了甘州城。得胜的他们,接着打到了甘州和凉州交界处的焉支山下,才被回鹘人击退。第二次战役,回鹘人则与抵抗的归义军在玉门和肃州血战。后者再次取得胜利,并直接导致了狄银的去世。归义军趁机扶持了一些反对狄银可汗的贵族,并利用这次动乱的机会削弱甘州回鹘。新的回鹘可汗承认曹议金为父,并被强迫迎娶其女儿。
回鹘可汗被迫迎娶了曹氏妻子
同于阗的联盟
于阗国王 李圣天
为了巩固丝路的贸易路线,建立远方的盟友,曹议金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的一代雄主--李圣天。这样可以保证归义军的商队和使团,在西域贸易和通行的顺利。
于阗国的国民属于印欧人种地中海类型,有和西域羌人以及其他蒙古人种部族混血、历史悠久的尉迟王族,则属于斯基泰后裔。因此,这个王国整体对中原势力比较友好。到了唐代,在本土王室被保留的前提下,这里是有唐朝驻军的安西四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安史之乱期间,于阗国王尉迟胜曾带精兵前往内地平叛。因西域势单力薄而没有返回本国,在中土终老。吐蕃崛起后,于阗本国在790-791年前后也被攻克。沦陷期间,虽然本国人在吐蕃殖民体系中属于受歧视的成分,但是本国王室和佛教信仰得以大致保存。最后在吐蕃殖民统治崩溃的前夜,于阗人成功地复国。
远嫁于阗的曹氏公主
对于这个新建立的于阗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残破的西域世界。不断内迁的西州回鹘和各种回鹘部落,在绿洲间游荡。焉耆国被回鹘人攻破,吐火罗人居民选择向东迁徙,逃亡到了河西走廊。整个盆地的突厥化倾向非常明显,古代印欧文化的人种和文化成果正在被逐步改变。
在葱岭以西,中亚地区已经开始了大规模伊斯兰化进程。于阗需要面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所以急于寻找和自己信仰相通的盟军。当时的于阗国在政治和文化上倾向于唐朝,李圣天甚至自称为唐朝遗绪,是臣服于中原的藩镇势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于阗人不仅和曾经的对手吐蕃军阀言和,也开始和归义军加强往来。
伊斯兰化的中亚 和于阗的关系很差
曹议金在公元935年去世。一年后,在契丹人步步紧逼的压力之下,中原地区上演了后晋代唐,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确立了父皇帝和儿皇帝的关系。新崛起的强权契丹,则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质疑中原王朝的唯我独尊。
面对东亚大陆的新变局,归义军节度使识时务者为俊杰。曹议金的继承人曹元德,从939-940年开始以敦煌国的身份开始向契丹人出使进贡。相比纷乱的中原,蒸蒸日上的契丹反而相对稳定。这时的甘州回鹘又死灰复燃,阻断了归义军朝拜后晋君主的道路。所以,归义军不可避免地加强了与契丹的联系。
建立辽国的契丹人 成为归义军的最后依靠对象
孤立无援
宋初的河西地区形势
对于中原王朝,曹元德之后的两代人都坚持遣使。但因为中间路线被回鹘截断,所以仅有一次成功地联系到了后晋。一直到了公元955年,曹元忠才再次与后周世宗取得了联系。
四年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并确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当时的归义军势力除了面对回鹘系的压力,还必须注意到开始不安分的定难军节度使。这个党项羌人当家的前代遗留藩镇,也在和归义军一样,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所以曹元忠选择在投靠辽国的同时,恢复和中原政权的联系,向赵匡胤表达忠心。
赵匡胤建立北宋 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
与此同时,西域的局势还在继续变化。由于喀喇汗王朝残害境内的佛教徒,于阗王国在公元962年开启了佛教圣战。经过了8年血战,于阗军队在西州回鹘和吐蕃军阀的支持下攻克疏勒,迫使喀喇汗王朝的阿斯兰汗逃到中亚。但面对源源不断的中亚圣战士,于阗王国也是力不从心。
最终,由信奉佛教的吐蕃地方领主-于阗-归义军组成的联军,被喀喇汗王朝的圣战部队击败。1006年,这个佛教在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重要据点就此沦陷。面对于阗的求救,北宋除了予以道义支持,完全没有实际上的帮助。这个内倾的朝代对于边疆事务逐渐呈现出内向和保守的态度,对于归义军的实际态度也是如此。
攻灭于阗王国的喀喇汗国士兵
在此期间,令归义军担心的事情也逐步实现。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因不想将家族经营的定难军五州让给宋朝,于是起兵反宋。1001年,宋真宗将曹元忠之子曹延禄封为谯郡王,并顺便封赏了吐蕃六谷部落联盟的首领,以牵制新崛起的定难军,但还是没有给出一兵一卒予以支持。第二年,归义军内部就发生了政变。
在盟友的选择上,曹氏家族内部分为两派。一边是与于阗国联姻的曹元忠和曹延禄,另一边是与甘州回鹘联盟的曹元德、曹元深和曹宗寿。由于于阗灭亡,归义军失去了远方的联姻伙伴和军事盟友,这也意味着归义军内部的亲回鹘势力变得举足轻重。最终结果就是亲回鹘的曹宗寿和侄子曹贤顺发动政变,消灭了势单力薄的于阗系。但是回鹘系做大的结果,就是甘州回鹘在沙洲回鹘的引导下,大量进入归义军辖区。最后甚至反客为主,开始操纵曹氏起来。人口比例方面,非汉人口甚至略多过了汉民。为了避免回鹘人的过度干预,并不再依赖不可信任的北宋,曹氏加强了与契丹的联系。
归义军为了防范回鹘与党项 必须同辽国保持关系
在契丹人眼里,这些敦煌汉人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和临近的回鹘人也有相同之处。所以在辽史中,他们也被称之为沙洲节度使、敦煌国或沙洲回鹘。后来还给他们册封了敦煌郡王,作为对他们半独立地位的肯定与拉拢。因为契丹人在西线的敌人主要是达怛,他们又经常与甘州回鹘联合起来。所以归义军政权实际上成为了辽国在西部牵制敌人的潜在盟友。在1008年、1010年和1026年,辽国三次出兵打击甘州回鹘,从实际上减轻了归义军政权的军事压力。
但定难军的势力日益增长,已经不是辽国或者北宋能够干预的了。1023年,曹氏归义军派出了最后一位使节抵达北宋都城开封,感谢北宋在十年前册封曹贤顺为节度使。此时回鹘化的归义军已经如同一叶扁舟,游荡在游牧敌人的汪洋大海里。
西夏的崛起 最后促成了归义军消亡
1028年,李元昊击破了甘州回鹘可汗,导致了他们逃亡到了瓜州和沙洲,并与当地的回鹘同胞汇合,进一步导致了瓜沙胡汉人口的失衡。最后,这些回鹘人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了最后一任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其弟曹贤惠,带领1000人的残部投降李元昊。北宋之后收到的沙州文书,发出人由曹氏节度使,变成了沙州回鹘的北亭可汗和沙洲回鹘镇国王子。
接下来的征战,就与敦煌归义军无关了,整个河西地区也不可避免的落入西夏之手。归义军的唐人后代,构成了西夏的汉人部队,用于与周边各个政权的厮杀。
整个河西地区都成为了西夏属地
总结
归义军本身就是外族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岛
从藩镇到独立王国,再到胡族帝国的臣属,归义军的命运类似于高昌国,是汉人定居点在西域汪洋大海中的缩影。这样的定居点必须依赖中原帝国巨大的经济和武力投入才能长期维持,否则其命运不是胡化。也随时可能被胡族占领,或被新的中原势力取代。
春风不度玉门关,既是地理上的客观事实,也暗合了汉文化的传播规律:那就是出了东亚季风区就难以深度传播。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不仅仅是一句诗
归义军同时臣服于辽宋。在文化和血统的底色上是汉人,但实际上更依赖契丹,文化上又不可避免地回鹘化。小小的一隅之地,体现了东亚大陆上的传统一极独尊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外族帝国将会在更多的维度上挑战中央之国,从此之后不再是天无二日了。这点在两宋的历史上,表现的玲离尽致。
原标题:《孤悬绝域:归义军的最终覆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