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黄浦区将社区文化中心交专业机构托管,定期评估是否续约
在上海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居民们拥有一座五层楼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设24个功能室,居民们只要支付公益性费用,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评弹演出、社区影院、社区健康房等服务。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日前从黄浦区了解到,该区鼓励各个基层街道按照自身实际,寻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的最佳方案,在社区文化中心尝试引入了托管模式,将这些具有专业性的场所,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有经验专业运营机构来管理,培育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社区文化项目。
实行三种运营管理模式
黄浦区透露,通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行管理的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该区开始尝试鼓励各个街道按照自身实际,寻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的最佳方案,专业机构托管的模式开始在2015年陆续走入社区。
目前,黄浦区各街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运营管理上有完全托管、部分托管和街道直管等三种模式。
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瑞金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淮海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采用了完全托管模式。其中,瑞金二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浦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中心开展一体化运营;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选择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作为运营机构;淮海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委托上海兴越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引进上海左邻右舍文化传媒公司参与建设与管理。
半淞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老西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采用了部分托管模式。半淞园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图书馆、街道办事处在同一栋楼,整栋楼的物业管理委托给晟新物业公司;半淞园路和老西门两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百姓健身房项目均委托给星之健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运营。
其余的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几个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整体由街道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但在一些体现自身特色的重要活动上,也引入了社会力量来举办。
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黄浦区表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引入社会力量尤其是专业资源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种类和专业层次得到很大的提升,为所在社区的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文化产品。
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通过租赁原上海采矿机械厂厂房,于2005年由市、区和街道累计投资1600万元建设,2008年经区社团局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现在,街道通过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民办非盈利机构来管理中心,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市民参与”的社区公共文化管理服务的新模式。目前,中心共有38间根据群众需要设立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室,集文化娱乐、健身休闲、教育培训、展览展示、网络信息、学生社区实践和区域化党员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2015年,五里桥街通过公开招标,先后引进了上海左邻右舍文化传媒公司、星之健体育健身俱乐部、上海名师培训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文化的建设与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时段推出的“约见名师”、“白领午间一小时”、“公益早教”、“周末大家一起来”等活动,在项目设计、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上,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多元文化需求,很受居民的欢迎。
2015年1月至今,瑞金二路街道街道委托浦江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中心开展一体化运营,每年由街道财政支付运作经费132万元。与上海百视通数字院线有限公司合作的社区影院、与上海星之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合作的社区百姓健身房以及与区教育局合作的社区学校,通过公益性收费,完全覆盖了项目管理成本。
街道财政每年投入1634万元
黄浦区还探索确立了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街道财政每年向文化中心投入共计1634万元,平均每个街道160余万元。此外,还设立了黄浦区公益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约150万元用于文化中心“一街一品”建设。设立资源配送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65万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益文化服务、公共文化项目。结合市民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设置专项配套资金100万元,鼓励社区草根组织和民间达人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扶持民间文化社团、民非文化企业等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公共文化领域。
同时,黄浦区还建立了区财政预算目标管理考核绩效评估制度,由区财政、区审计等单位联合第三方专业评估公司,对基层文化建设预算项目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同时还指导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参加每两年一次的评估考核和居民满意度测评。例如,打浦桥街道街道每半年召集各方代表对中心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审议、评估。评议结果直接与项目取舍挂钩,与被委托方的项目管理费、奖励费和能否续签挂钩。
在此基础上,社区公共文化发展的专业化运营模式也开始被推广到到黄浦区区级文化品牌的建设上来,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活动、“书香思南 人文中轴”阅读推广平台、老码头爵士乐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也开始试点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造。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