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两年重大考古发现有哪些?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给它们发了奖
12月16日下午,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闭幕,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大学承办,旨在加强国际考古学界的交流,宣传最新的田野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扩大考古学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世界范围内考古资源、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利用。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的考古学探索”。论坛发布了2013-2015年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10项)、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奖(11项)以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其中,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勋爵获“世界考古论坛•上海”首枚终身成就奖;中国西南土司遗址则获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中国考古学的公众化与走出去
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安家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公众考古放到了比较高的位置。论坛期间的每天晚上都有一场关于公众考古的讲座面向大众开放,主讲者分别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泰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海曼和伦福儒。
安家瑶解释说,“考古原本是很冷门的学科,公众甚至对其有所误解,将盗墓和考古混为一谈。事实上,对个人和一个族群来说,人们所需要解答的诸如‘从哪儿来’的终极问题,考古学可以提供答案。另一方面,对一个地区来说,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先人留存了哪些宝贵遗产给予后代,也是考古学的范畴。”
今年的世界考古论坛首次设立了“终身成就奖”,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伦福儒勋爵获此殊荣。
伦福儒勋爵对澎湃新闻记者说,“今天我们已经听到了很多非常棒的研究,比如人类起源可能又要往前推进100万年,还有在墨西哥发现的羽神庙地下隧道,可以说上海的论坛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准。除此之外,我还高兴地发现,今年有更多中国的考古学者参与进来。仅仅几年之前,中国的学者还只是着眼本土的发掘,但现在他们的兴趣日益广泛。中外考古学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是一件非常积极的事情,因为中国是世界考古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福儒所言的紧密联系近来多有体现。据悉,这几年,美国、德国等考古和科研机构在山东、辽宁、甘肃、四川等省份开展合作考古项目,而我国的考古单位,诸如社科院考古所在乌兹别克斯坦、南京大学在俄罗斯和伊朗,都有和当地学者一起合作发掘。
在16日下午的闭幕式上,波士顿大学的凯特琳•巴德教授坦言在论坛期间收益良多,听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许多优秀的发掘项目和最前沿的科技研究,但同时她也呼吁考古学家更多担负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最近,我们见到了很多世界遗迹在战火中不复存在。作为考古学家,我们有使命,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教导我们如何尊重其他的文明,而非憎恨,这对当代社会非常重要。”
田野考古发掘获奖项目世界版图。作为世界考古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颁发了“世界考古论坛奖”,表彰近三年来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或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介绍,评选强调新的思想理念、强调创新性、强调对当今世界人类共同未来的重大性。
“重大考古发现”指能够加深甚至改变对地区或全球范围古文化认识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今年共有10项个项目获奖;
“重大考古研究成果”指在理论、方法、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以及基于考古新发现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今年共有11个项目获奖。两者均有论坛评审委员会从93项提名中评选出。
今年的得奖名单涵盖世界各大洲,内容涉及人类起源、城市化、人群迁徙等宏大问题,也涵盖台湾、阿兹特克、玛雅等具体的民族发展历程。
今年7月刚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西南土司遗址就位列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中国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周必素代表湖南、湖北和贵州三省的考古研究所发表了题为《帝国扩张及其边疆的动态关联》的报告。美国石溪大学的考古团队则在肯尼亚发现了距今330万年前的石器工具,这一发现有可能将人类起源时间进一步向前推进。
论坛颁发的2013-2015年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
中国西南土司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
中国土司遗存考古工作开始于建国之初,主要针对墓葬展开,至今已走过60 多年的历程。2010 年以来在西南各省对土司遗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尤其是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三处土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 将土司遗存考古工作推向了深入。
老司城紫金山墓地出土银器。墨西哥特奥蒂瓦坎羽蛇神庙地下隧道的调查
希乌达德拉(Ciudadela)遗址是古特奥蒂瓦坎文明(Teotihuacan)最重要、最大的建筑群之一。2003 年开始,考古队实行了一个宏大的项目,旨在对希乌达德拉建筑群进行探索和保护。由于多年来羽蛇神庙遭受了严重损坏,所以研究人员认为有责任将它保护好。为解决有关特奥蒂瓦坎仍未解开的疑问以及保存其建筑,研究者对这个重要的独特的数个空间进行了数个季度的发掘。不同于其他研究者对于功能、用途及希乌达德拉建筑群所在空间特征的研究,本项目组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范例。
羽蛇神金字塔象征圣山,是宇宙各层面和区域的纽带和联合体。地下的密室和创世神话有关。羽蛇神庙下面的地道代表“冥界”——一个黑暗、阴冷、潮湿的地方,也正是统治者接受和传递权力的地方。对于特奥蒂瓦坎人而言,希乌达德拉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一个涉及宗教活动、重现天神事迹的地方。
因此,特奥蒂瓦坎人试图在这个原始场景中通过祭祀、牺牲、杀殉等活动,打开通往冥界之门。通过综合研究,有机会了解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独一无二的世界观。
三维激光扫描所示羽蛇神庙的地下通道。羽蛇神庙城堡鸟瞰。欧洲的早期城市化?
乌克兰特里波耶文化巨型遗址库库泰尼- 特里波耶文化(Cucuteni-Tripylliagroup)是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所谓的“旧欧洲”分布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之一。其时间跨越2000 年(公元前4800 至2800 年),空间范围达20 至25 万平方公里。自19 世纪发现库库泰尼和特里波耶遗址以来,经过长期研究,总结概括出该文化三大特征:
(1)日常起居的生活遗存在这两个文化类型的内涵中都占有主要地位;
(2)二者的文化内涵没有明显的等级分化;
(3)在特定区域里,特里波耶文化的诸遗址(即“大遗址群”)的发展并不均衡,这一现象在不同类型文化的其他遗址中均不存在,库库泰尼类型的遗址则完全不存在分化现象。
2012年所发掘的特里波耶最大的集会建筑。揭秘北美印地安人建立的最早城市: 卡霍基亚遗址东圣路易斯区的再发现和大规模发掘
卡霍基亚(Cahokia)是欧洲人到来之前美国本土最早、最大的政治中心。这一早期中心及其附属遗址位于肥沃的密西西比河洪泛平原和高地,靠近今天美国大陆中部的圣路易斯市。几条主要河流在此交汇,造就了此地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在历史上,这一区域通常被人们称为“美国底部平原”(AmericanBottom)。
卡霍基亚的出现标志着考古学上的密西西比文化(Mississippian Culture)的开端。密西西比时期的农业发展进入全盛,出现大型村庄聚落、诸如酋邦等复杂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大量纪念性土建筑物,并建立起一张广阔的贸易网络,同时还出现了丰富的象征与宗教艺术形式,以及不断加强的政权暴力体系。
这些在公元1050 年前后形成的文化模式一直在美国东部的温带森林和草原地区占主导地位,直到16 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部分学者认为,卡霍基亚是这些分布广泛的密西西比遗址文化的母体。
东圣路易斯区图。技术的黎明: 肯尼亚图卡纳湖发现距今3 3 0 万年石器
传统观点认为,石器制造与气候干旱化、萨瓦那草原扩张时期出现的人属成员(Homo)有关。1964年,奥都威峡谷发现了比南方古猿更接近晚期人属的化石,他们与最早的石器文化——奥都威文化有关, 因此被命名为一个全新的物种: 能人(Homohabilis)。这一命名的前提是:人类演化谱系中只有我们这一支系获得了认知上的飞跃,可以通过互相敲击石块的方法打下有锋利刃缘的石片,这是我们得以成功演化的基础。
美国石溪大学考古队在肯尼亚卡纳湖LOM3 发现的石器刷新了考古记录,把我们目前多认知的年代提早了70 万年。由于这些石器比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人属化石(距今280 万年)还要早,LOM3 的石器引发了一些有关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关键适应的模式和节奏的新问题,并且需我们重新去研究早期人类类人操作能力出现的时间以及重构认知的意义等。
石溪大学考古学家哈曼德发现的石器。伊特鲁里亚古城塔尔奎尼亚海港的格拉维斯卡希腊贸易站: 苏里与卡娃塔圣所的最新发掘
格拉维斯卡贸易站是古代最重要的海港,是公元前7 世纪末至罗马时期地中海东西部间商品、理念和人群往来的交叉口。格拉维斯卡海港距离塔尔奎尼亚(古称塔尔克纳,Tarkna)约10 公里,后者是伊特鲁里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坐落于发端自博尔塞纳湖的马尔塔河谷地,数百年来一直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
长久以来,格拉维斯卡的确切位置一直是个谜,直至1969 年,马里奥•托雷利和南伊特鲁里亚考古局开始系统发掘工作,先是发现了建于公元181 年罗马殖民时期的一些重要遗存,一年后发现了一座希腊圣所。
北侧圣所俯视。埃及瓦迪伊尔加尔夫第四王朝胡夫法老时期海港的发现
自2001 年以来,由开罗法国考古研究所和巴黎索邦大学组建的联合考古队一直致力于研究法老时期埃及在西奈半岛以及红海南部神秘的邦特之地的远征。
在过去的15 年里,他们发现了两处不为人知的古海港,第一个在苏伊士湾南部埃因苏克哈那,最近又在瓦迪伊尔加尔夫发现了另一个海港,位于前者南100 公里左右。第二处遗址年代在公元前2600 年,可能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海港。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西奈半岛南部调查并发现了几处铜矿和绿松石矿点。这些矿藏正是古埃及多数远征的最终目标。该项目旨在更好地理解自法老时代以来,埃及人组织大规模的远征、航海、以及与其他文化交流方式。
海边的营寨遗迹和石锚堆积。土耳其马拉蒂亚狮子山遗址最早的宫殿区: 国家起源新说
狮子山遗址(Arslantepe) 坐落于土耳其马拉蒂亚平原,距幼发拉底河河岸不远处。这座高30 多米的土丘遗址,由数千年来层累叠压的聚落遗迹构成。这个遗址名由“狮子(arslan)”和“小山(tepe)”两个词语组成,可能是由于此处地表曾有两座石狮雕像镇守着一座公元前一千纪的宫殿大门。
尽管狮子山遗址早在公元前六千纪到公元前五千纪就有人类居住,但是它真正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政治、宗教和行政中心的详实证据出自公元前四千纪的地层,此时正值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兴起。
在狮子山遗址,发现了纪念性公共建筑、陶器、金属武器以及成千上万的精美印章,这些发现揭示了最早的宫殿区以及早期国家的诞生,从而说明最早的城市和国家不只限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还包括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山区。
毫无疑问,公元前第五、四千纪,以等级分明的大家庭组织以及集约和再分配经济为特色的南美索不达米亚式的城市和国家向北发展;意大利在狮子山遗址的发掘则揭示各地区在和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社会碰撞交流过程中,尽管它们根植于同样的文化传统,但形成等级森严的集权社会却有各自的发展途径。
从北看狮子山遗址的最早宫殿。诺音乌拉古塚发掘新收获: 中亚游牧人群的隐秘生活
诺音乌拉墓地位于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市约120 公里处,遗址处于高山森林地带,海抜约1500 米,是一处著名的匈奴墓葬遗存。
20 世纪20 年代中期开始,科兹洛夫(P.K. Kozlov)发现并对其作了初步研究。由于当地属于北蒙古高原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加之气候干燥,而且墓葬埋藏深度有的超过18 米,气候及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助于古代遗物的保存,出土遗物为我们了解匈奴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对该遗址的田野发掘和研究为匈奴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石砌墓道和汉式“轺车”痕俯视图。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台湾地区5 0 0 0年 历史
为了促进高阶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提供中国台湾地区南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台湾“行政院”于1995 年决定选择台南县的安定、善化及新市三个乡镇之间1043 公顷的土地作为台南科学园区的建设基地(简称TSP 或南科)。这一决定,显然对该地的考古遗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情况下,“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队,临危受命,承担起抢救南科考古遗址的任务。
近15 年的日子里,考古队在南科及其周边地区将近3000 公顷的土地上,前后进行了五个阶段的抢救工作,总计发现了58 处考古遗址,并在其中34 处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总面积达到12 万多平方米,出土的考古遗物与遗迹,数量庞大、类别繁多。
在遗物方面,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角器、铁器、铜器及玻璃器等文化遗物,以及植物种子和动物骨骸等生态遗物,总数达到数百万件。
在遗迹方面,主要包括墓葬、建筑遗存、沟渠和灰坑等,其中墓葬数目高达2000 具以上。
这些考古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异性,不仅是为台湾南部地区人类住居与开发的过程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数据,对于整个台湾地区的古代历史也提供了许多关键性的证据,而备受重视。
遗址分布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