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以下文章来源于桌子的生活观 ,作者桌子先生
桌子的生活观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著有畅销书《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一夕之间,顶流男星张哲瀚轰然倒塌。
他被爆曾去靖国神社,在供奉侵华战犯的乃木神社参加婚礼,随后,他从前的亲日言论也被扒出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半月谈、国家广电等,联合抵制。
莫名其妙火起来的张哲瀚,明明白白地凉透了。
靖国神社意味着什么?
那里供奉的日本人,身上都背负了无数条中国百姓的命。
他们是中国人的仇敌。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看到顶流男星的“无知”,我想起那个揭开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残暴行径的女作家。
她所做的事,值得所有人铭记。
她叫做张纯如。
南京!南京!
一家人要渡江,日本人拦下检查,发现船上有年轻女性和小姑娘。
兽性大发的日本人,当着她们父母和丈夫的面,残忍强奸了她们。
之后,他们变态地要求这些女性的亲人、长辈也强奸她们。
悲愤的一家人宁死不从,最终,全家投江自尽。
这个悲惨的事例,来自于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中,真实的故事。
这只是惨痛历史里,微小的缩影。
很长一段时间里,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不为西方国家所知道。
是张纯如,将血淋淋的真相,将日本残暴的真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12月,日军长达6周的大屠杀开始了。
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南京,瞬间成为人间炼狱。
张纯如的书,将人拉回那个恐怖的时期。
她写日军烧死南京当地百姓:
“他们把一大群中国人赶到建筑物顶层,拆毁楼梯,然后在底层点火。看着中国人由于从窗户或楼顶跳下来而自杀身亡,这成了他们杀人取乐的方法。”
写日军折磨百姓:
“他们把遇难者活埋到腰部,让德国犬把他们撕成碎片。日本人剥光一个受害人的衣服,指挥德国军犬撕咬他的敏感部位。那些狗不仅撕开他的肚子,还把他的肠子拖在地上好远。”
电影《金陵十三钗》里,被日军轮奸之后,赤身裸体被钉死在椅子上的豆蔻,下体被日军刺入长刀的香兰,在南京大屠杀中,都有原型。(真实图片更震撼,就不放了)
比电影更令人绝望的是,这些痛苦和凌辱,是真实存在的。
光是看文字、图片就痛彻心扉,80几年前,我们的同胞,却真实地遭受了灭绝人性的对待。
书中,大量毫无遮掩的黑白图片里,被砍下的头颅,堆砌的尸体,裸体的女性……
尸体,尸体,大量的,受尽折磨的尸体。
那些残暴的行径,超越了人类能够想象的极限。
“如果南京的死难者能手牵手,那么这队列可以从南京一直到杭州,空间距离约为200英里;他们流出的血液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皮;如果将这些尸体一一叠起,可以达到74层楼房之高。”
即使只看到一部分,我都觉得无比窒息。难以想象,张纯如每天听亲历者的描述,看到无数图片和史料。
张纯如说:很多次,我开始痉挛性地颤抖,根本停不下来,好一阵子都停不下来。
她被那段历史深深刺激了,以至于产生严重失眠、脱发、体重锐减。
她没有放弃揭发。
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在世界各地走访幸存者后,她出版了《南京大屠杀》。
一经问世,震惊了西方世界。一个月内,登上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当日本人否认甚至抹杀罪行,当受害者保持沉默,当西方国家极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她说,她怕最后一个亲历者离开人世,这段历史,就永远被掩盖了。
这位勇敢的女性,用惊人的勇气和决心,揭开了那段惨绝人寰的记忆。
那一年,她29岁。
死亡威胁
张纯如是美籍华裔,她祖父曾是抗日将领。
她常听父母说起遥远的1937年,叫做南京的城市,尸山血海,民不聊生。
这一切,直到她看到南京大屠杀的一张张照片,才觉得无比真实,进而出离愤怒。
“在德国人不断向大屠杀遇难者道歉的同时,日本人则将本国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
多么讽刺,冤死的中国人流着血泪,刽子手成了英雄。
为了撰写《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来到南京,待了近一个月时间,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
采访幸存者,翻阅资料,去暴行发生地考察,是她每天的工作。
她听不懂幸存者的方言,就全部录下来,一句句整理。
读不懂中文史料,就请翻译一条条翻译,并和国外材料进行核对。
她要写的,不是一个搏人眼球的故事,而是对一段历史的还原。
那些真实的苦难,从亲历者嘴里讲出来,时常让她浑身发抖。
她对妈妈说:
“我承受的这些,与大屠杀中那些遇难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在海量资料中,她找到了德国人约翰·拉贝先生留下的,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日记。
同时,还有另一份珍贵的史料,美国传教士魏特琳女士写下的日记。
两位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外国人,保护了无数南京百姓,他们的记录,再现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张纯如不懈努力,让这些珍贵的资料,公之于世。
世界为之震惊,张纯如的人生,也被彻底改变。
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批判,这本书是“非常错误的描写、曲解了日本”。
无数为日本辩护的人,在网络上攻击她,质疑她写作动机,甚至根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张纯如没有退缩。
在美国公共电视台,她勇敢挑战齐藤邦彦:日本要承认自己在暴行中,犯下罪恶的基本事实。不能再修改历史,必须作出书面道歉。
日本大使含糊其词,用“很不幸”“遗憾”这样的话搪塞过去。
张纯如说,我并没有听到“道歉”的字眼。
那一刻,她在替含冤而死的30多万南京百姓,要求日本人忏悔。
张纯如遭到了死亡威胁。
日本方面以撤回广告为要挟,要求出版社不再刊登张纯如的文章。
她受到日本右翼势力长期监视,甚至收到过两颗子弹。
她只能不断换号码,家庭住址和家人的信息,从不敢透露。
她对朋友说,多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中。
在多重刺激下,她的抑郁症变得更严重了。
2003年,她曾因精神崩溃住院。
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报复和骚扰,她的状态时好时坏。有过自杀,也曾积极地听从医嘱,想要活下去。
终究,她没能扛过去。
2004年11月,这个曾为南京30多万冤魂呼唤正义的勇士,消失在凌晨的浓雾中。
被发现时,她在自己的白色轿车内,饮弹自尽。
那一年,她才36岁。
短暂的一生里,她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她的葬礼上,有人送上诗歌:
为正义,你为无言者请命,为历史见证。为人道,你付出自己的生命。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张纯如的雕像恬静而圣洁。
一如她的一生。
她舍弃了平静光鲜的生活,一头扎进最沉痛的历史黑暗。
她以柔弱之躯,扛下了一个民族最沉重的屈辱。
有人说,一束光照进黑暗,这光便有罪。
有罪的从来不是光,是见不得光的黑暗。
不能忘却的记忆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很多粉丝借此给张哲瀚洗白。
可南京大屠杀,和张纯如又有什么关系?
她美丽,聪慧,有优渥的家庭,大可以在美国安享一生。
但她没有。
因为她的研究,世界才了解,日本曾以突破人类想象力的残暴,凌虐另一个民族。
如果自己国民都忘却,你指望还有多少个张纯如?
现在,你明白张哲瀚去靖国神社,为什么国民不能容忍吗?
那里供奉的人,曾多次屠杀中国百姓,那是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不能忘却的痛。
他去参加活动和瞻仰,把死难的同胞,置于何地?
日本政府极力歪曲历史,撇清责任,“慰安妇”们一生都等不到道歉,你把她们当成什么?
那个穷尽一生搜集证据,最终自杀的张纯如,你又把她当成什么?
你在神社赏花嬉戏,有没有想过,天空无数黑色的眼睛在看着你?
忘记屠杀,是对遇难者的二次屠杀。
如央视微博说的:靖国神社,没有“神”,只有鬼!
直到今天,日本仍未为他们的暴行,道过歉。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76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到靖国神社,向战犯供奉香火。
他们在等我们遗忘,在等幸存者慢慢死亡,在等这段历史,成为无人诉说的过去。
他们的滔天罪行,怎么能忘?
20多万中国女性,被日军强征为性奴隶,“慰安妇”成了她们的统一称号。
她们有的被凌虐致死,有的落下终身残疾,有的从此失去做母亲的权利。
从纪录片《三十二》,到《二十二》,中国大陆幸存的“慰安妇”的人数不断减少。
到现在,只剩下个位,还在减少。
她们在等日本道歉,日本在等她们死亡。
这个数字,最终会变成0,那时,谁还替她们记得?
你见过人骨烟斗吗?
日寇将中国人的骨头,做成烟斗,当成战利品。
你知道“731部队”吗?
日军在中国土地上,利用活人进行生化武器研究。
他们做过干燥实验,将人绑在密封实验室,用高热风将人慢慢烤死,直到完全变成干尸,得到人体中水分占78%。
做过母爱实验,将母亲和婴儿关在烫得快融化的房间,看母亲会不会为了暂时的缓解,把婴儿踩在脚下。
还有无数惨无人道的细菌实验。
有人说:日本的医学很发达,这是脚踏在我国无数丧死的同胞的尸体上的。
抓进“实验室”的中国人,都被折磨到死为止。
而进行实验的日本人,回国摇身一变,都成了权威,终其一生,都在否定自己的兽行。
除了我们自己,谁还替同胞们记得?
那些创伤,还不到百年!
就要说忘记,说放下吗?
没经历过那种绝望,没人能替遇难同胞说原谅。
时至今日,我无比庆幸,我的祖国,站起来了。
曾经满身伤痕,现在终于,可以保护自己的国民。
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惨剧,始终提醒我们:
今天的和平,浸润了无数百姓的鲜血。
而刽子手,终将要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谨以此文,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无辜惨死的同胞,纪念张纯如女士。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听到,一句迟来的道歉。
◇ 参考来源:
百度百科:张纯如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937南京记忆》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小编:依依
原标题:《她死在36岁,这是我不敢原谅张哲瀚们的原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