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回母校复旦任教:希望为本科生开课
12月12日,张力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回到复旦大学后,他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会涉及中国媒体的生态与转型,他希望为本科生开些课。
张力奋毕业于复旦大学80级新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8年。他还创办了学生刊物《复旦风》,力求以新颖的叙述措辞来营造一种自由呼吸的氛围。
之后,张力奋赴英国深造,获Leicester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10余年,担任助理电视制作人、国际台中文节目资深制作人,新闻节目制作资深培训师、中文节目新闻时事主编;曾获BBC奥纳西斯旅行奖(BBC Onassis Travel Bursary);曾任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访问专家、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客座教授;2003年,加盟英国《金融时报》, 创办FT中文网,并出任主编。2008年7月出任《FT睿杂志》总编辑。
2015年1月14日,张力奋发布离职决定,称将辞去在FT中文网担任长达11年之久的总编一职。原《南华早报》网站主编王丰于4月接任张力奋,负责FT中文网的新闻内容运作。
张力奋对于母校复旦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今年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写了一篇文章《校友与校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对母校的评价,我们从来难以客观:自己可评头论足,却容不得旁人说三道四。在高考录取率仅为5%-6%的八十年代,这个叫大学的地方,与我们的命运绑得太紧,深入骨血,难解难分。出门在外,即便从不相识,‘校友’二字,如同无产者听到《国际歌》的召唤,就够了。”
张力奋告诉澎湃新闻,之所以选择复旦大学,一方面是由于母校情结,另一方面,在他宣布离开FT中文网时,复旦大学就第一时间就向他发出了邀请。
据了解,此次接受教职后,张力奋将主要从事新媒体和国际新闻方面的教学工作,同时在新媒体中心参与相关的研究工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介绍,复旦新闻学院正在建设新媒体中心,很需要像张力奋这样的人才,此外,张力奋在外媒的工作经验,与新闻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的愿景也是一脉相承的。
据了解,复旦新闻学院与张力奋的聘任合约没有年限,喜欢做研究的张力奋也希望能对人才的培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张力奋的到来,复旦新闻学院的学生们也抱有很大的期待:“他有这么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很希望能听他来讲课。”“估计他的课到时候又要被秒杀了,担心抢不到。
对话张力奋:母校的召唤总是最有力量的
澎湃新闻:此前有传言您会去香港大学,为什么后来选择了复旦大学?
张力奋:我去年和今年在香港大学做过两轮的客座教授。去年FT的学术假,我去了港大。今年暑假,还是去了香港大学,读书、写作。的确有一些我去港大执教的传闻。诸多选择中,我最后决定回母校。对年迈的老父亲也有所照应。
澎湃新闻:您到复旦大学将从事什么方向的教学和研究?
张力奋:我在英国留学做博士研究时候,研究兴趣之一是英国19世纪、20世纪的新闻传媒制度史。近代史上,英国是在制度创新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国家,也是近代新闻业与制度成型的摇篮。当然,另一个研究方向,涉及中国媒体的生态与转型,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冲击。这是媒体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澎湃新闻:您何时会开讲第一堂课?
张力奋:我会先安顿下来。我在国际传媒一线,做实务20多年,多在路途中。很多该读的书没读,想安静地读点书。再和学校、学院、同事商量一下,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具体的教学和研究方案。我希望为本科生开些课。
澎湃新闻:听说您今年1月14日离职的消息发布后,复旦大学是第一个向您发出邀请的?
张力奋:我三年前就回复旦做过客座教授。出国这么多年,和母校在学术上、专业上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停过。我辞任的消息在媒体报道后,有不少机构包括大学找过我。复旦大学是最早向我发出邀约的。校方与院方为此作出的努力令我感动。母校的召唤与诚意,总是最有份量的。
澎湃新闻:复旦和您签订了无期限合同?
张力奋:是的。签订没有期限的合同,是母校的诚意与好意。母校希望能签一个长期合约,我也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澎湃新闻:您是一个非常擅长讲中国故事的人,今后的教学中会把这样的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么?
张力奋:中国故事、中国叙述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新闻议程。过去二十多年的媒体经历,包括在英国求学的经历,应该为我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野,希望能够东西交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