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下月揭晓,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1-08-17 11:2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9月12日上午10时,中国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将正式揭晓2021年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名单。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2016年创立。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650万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

大奖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历届获奖人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0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2020 王振义 张亭栋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冯小明 周其林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2020 彭实戈

附:常见问题

下面解答一些关于未来科学大奖的常见问题:

Q1未来科学大奖是怎样评选的?

2021年1月,评审启动

2021年1月-4月,提名期

·1月,启动提名邀约工作

采用提名邀约制,邀请全球范围内资深学者及前沿领域的青年科学家进行提名。

2021年5月,第一次评审会

·本奖项的科学委员将逐个解读每位候选人的工作和贡献,解答全体委员的提问,全体委员投票产生第一轮候选人。

2021年6月-7月,国际同行评议期

·2021年6月 邀请同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撰写同行评议信(Reference Letter)

参照诺贝尔奖与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评选制度,未来科学大奖采取国际同行评议制。每年受邀的评议人代表着该领域的世界最高学术水平,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医学奖、菲尔兹奖、图灵奖、沃尔夫奖等著名奖项得主,每位候选人将会收到5-10封来自国际同行的评议信。

2021年8月初,第二次评审会

·科学委员详细解读同行评议信,参考国际专家的评议内容,进行第二轮讨论,全体委员投票选出最终候选人名单。

2021年8月底,第三次评审会

·8月底开始,全体科学委员将进行第三轮讨论,投票产生本年度获奖者。

2021年9月,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

·9月12日将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公众宣布获奖者。

2021年11月,未来科学大奖周

·11月16-21日,2021未来科学大奖周将在北京举办。期间,获奖者学术报告、科学峰会、青少年对话获奖者及星光璀璨的颁奖典礼轮番上演。颁奖典礼上,将对为全人类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予以表彰。

Q2谁能提名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根据《未来科学大奖章程》,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Q3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奖标准是什么?

- 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 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 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Q4如何用机制保证评审的公信力?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

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同时邀请高西庆教授担任监督委员会主席,监督整个评奖过程。

Q5如何避免人际关系影响?

秉持“信誉高于一切”的原则。评审过程中,科学委员第一次看到被提名人名单时,即应对自己是否有利益冲突做出披露。

其中利益冲突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亲友关系、项目合作关系、商业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及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正性的其他关系。披露的具体程序由管理委员会制定,由监督委员会监督执行。

对于与评审工作存在利益冲突的委员,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该委员是否需要在评审中回避及放弃投票权。此外,科学委员在任职期间及卸任后2年内必须放弃成为奖项候选人的资格。

Q6评选过程及候选人选可否对外公开?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50年。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