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山大学一年拆并整合近二十院系,有学院成立半年又撤销
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中山大学这一年来的院系调整,并不为过。
2015年1月6日,中山大学组织部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决定,成立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高能物理联合学院(简称高能物理联合学院)。
1月8日,学校宣布将社会科学教育学院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1月22日,中山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成立。
3月19日,成立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筹)。
……
7月23日,微电子学院成立。
10月9日,大气科学学院和哲学系(珠海)成立。
10月22日,成立历史学系(珠海)、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12月7日,在陆续公布了十余项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再抛“重磅炸弹”,一口气发布了涉及11项院系调整的通知:撤销外国与翻译大学院;恢复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建制;恢复生命科学学院建制、撤销教育学院……
更名、撤销、恢复、整合,大规模又突如其来的调整,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专业缩招、导师辞职、校区回迁、学科重心偏移等问题。
中山大学组织部官网截图。然而,这并非人们热议的唯一重点,这一轮院系大调整中的反复行为,更令部分师生感到费解:1月6日宣布成立的高能物理联合学院在9月6日被宣布撤销;1月22日决定成立的中山大学文化创意学院在6月18日被宣布撤销;对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等学院的建制也进行了多次调整。
中山大学组织部官网截图。决策为何频繁更改?决策形成之前,校方是否对这次大规模的调整有过整体的规划?公告之外,并无其他官方后续解释的情况下,院系调整一事在师生与社会舆论中不断发酵。
12月8日晚22时许,“中山大学团委”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将于12月9日和10日在四校区分别举行学校建设与学院调整座谈会,每场座谈会邀请约40名同学,相关校领导将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共谈学校未来发展”。
据中山大学的校园媒体“中大青年”微信号记述,12月9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中大副校长李善民指出,中山大学作为中国高校第二方阵的排头兵,正在向着国内一流大学迈进,顶尖学科不多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同时,学科分布不合理,师生比过低等问题也阻碍着中大发展的步伐。
李善民解释,亚太研究院改为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与翻译学院的分分合合则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有关。而翻译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分合是因为学科整合后并未发挥理想的效果,因此又重新合理划分了各个学科。
“现在学校有一个基本思路——每个学院要明确自己的一级学科目标并承担责任,并生成未来发展规划。”
针对各方质疑的信息公开问题,座谈会最后,李善民表示,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意见征求和消息通告方面,校方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这轮大规模的调整的决策流程也受到了质疑。不少师生表示,决策公告时,自己完全是“被通知”的一方,并没有被征询意见的余地。
“参加调研的院系人员,主要是院系负责人和主要教师代表。”11日,中山大学宣传部就相关话题,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作了如下回复。
【对话】
调整是因已掉队“国内第一方阵”
澎湃新闻:网上称年初开始,中大院系十多次的拆合调整和随之带来的10余次人事变动,是否确有其事?
中山大学宣传部:学校院系的调整和人事变动正在进行,情况属实。
澎湃新闻:学校的这些调整,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中山大学宣传部: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山大学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但在一些关键办学指标来看,与国内第一方阵大学存在明显的落差。在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计划的趋势下,中大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和变化,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澎湃新闻:校方是何时开始规划此番院系调整的?具体决策人和流程有哪些?
中山大学宣传部:学校从年初开始,由罗俊校长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逐一对所有院系开展走访调研。参加调研的院系人员,主要是院系负责人和主要教师代表。调研时,充分听取院系关于目前建设情况和未来规划的汇报,发现和查摆问题。
接着由学校发展规划部门组织专家讨论并制订初步方案,方案往往经过多次修改。
第三步,方案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讨论审议,有的直接通过进入下一环节,有的进一步进行修改(学术委员会由30多位来自各个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药学院教授陈新滋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长不担任委员会任何职务)。
最后,方案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发布。
“拆了又合,合了又拆”并非一时一人所决定
澎湃新闻:院系调整的决策中,出现了不少反复的状况,比如部分院系拆了又合,合了又拆,有何原因?
中山大学宣传部:本轮院系调整,是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导向的,即所有院系要有明确支撑的一级学科作为根基,以此达到学科、人才、资源等的有效整合。所涉及的院系调整,是在当前形势和条件下所进行的必要的调整,是符合这一阶段学校发展需要的。
澎湃新闻:有舆论质疑的决策时间短促、决策流程导致师生同处“被通知”的状况,而且公告中从未写明调整的原因,学校有何回应?
中山大学宣传部:学校有着严格的决策程序,所有重大事项的决定都要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调研和论证,并非一时、一人所决定。发布机构调整的通知是公务文书,有着既定的格式要求,不可能写明调整原因。
澎湃新闻:学校对于院系调整给师生带来的切身利益的变化,比如毕业证上的院系归属等,有何具体措施?
中山大学宣传部:学校院系调整确实会给师生带来一些变化,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也正在积极研究应对,确保平稳过渡。不存在毕业证上院系归属问题,毕业证是由学校颁发的,上面只有学生个人信息和专业信息,没有院系信息。
“与学生座谈会热烈、积极、有效”
澎湃新闻:学校12月9-10日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学生代表提出了哪些问题,校方是如何回答的?
中山大学宣传部: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校虽已通过各类“问答”或校内新闻形式发布、但学生并未关注而导致的困惑,如深圳校区建设问题;第二类是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到的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所产生的误解,如某些教授辞去学院领导职务的问题;第三类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安排、校园生活、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第一类问题,出席校领导重新作了解释和说明。
针对第二类问题,出席校领导正本清源,将所知悉的情况作了说明,消除学生误解。
针对第三类问题,能够现场答复和解决的,出席校领导均正面作出回应和解释;不能解马上解决的,明确表示将重点关注和跟进,责成现场工作人员详细记录并提交有关职能部门或院系限期解决。
澎湃新闻:为何12月8日晚10点公布的座谈会邀请,于次日早上10点就截止了?
中山大学宣传部:为了保证座谈会的有效组织,确保参与学生能够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与校领导进行沟通,组织者作出了截止时间的规定。从座谈会现场的情况来看,沟通是热烈、积极而有效的。
澎湃新闻:两天的座谈会结束后,校方与师生达成了哪些共识?
中山大学宣传部:座谈会上出席校领导的开诚布公、学生的热情参与充分体现了中山大学和谐、平等、民主的风气。学生提出问题或意见,校领导进行现场回复,效果很好。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特别是在决策出台前充分听取师生意见提出建议,是中大学生爱校情怀和主人翁意识的展现。校领导在会上表示,会充分尊重师生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在大学章程的指导下制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建设的机制和途径,同时建议学生能够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更有效的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