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石榴花开 | 蒋雨含:第29个

2021-08-16 21: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石榴花开

前 言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草原》文学期刊创刊七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培养、凝聚各民族作家,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本平台今起每周一推出“石榴花开”专栏,选发《草原》上刊发的各民族作家色彩斑斓、百花齐放的作品。

本期推送的是作家蒋雨含的非虚构作品《第29个》,文中讲述了广东人张宇航因感动于“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历史事件,与“人民楷模”都贵玛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在内蒙古人民博大胸怀的感召下,张宇航和广东爱心团队向内蒙古各盟市的四千多名贫困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的感人故事。

第29个

/ 蒋雨含

1959年,江南一带发生自然灾害,上海福利院挤满了被遗弃的孤儿,他们嗷嗷待哺,随时面临夭折的危险。

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的关切下,从内蒙古紧急调拨了一批奶粉到上海。

送奶粉不成问题,但能维持多久是个问题。

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果断决定,把上海的孤儿接到草原来!

从1960年到1963年,随着一列列北上的专列,约三千名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先由保育院抚养,适应了内蒙古的水土,身体强壮后,再由牧民家庭收养。

1961年,十九岁的都贵玛被选为四子王旗二十八名上海孤儿的“临时额吉”。

五十八年后,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2006年7月的一个夜晚。广州某住宅小区。

“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拨打十几遍都贵玛老人的电话,始终都是这样的,张宇航不免有些急了。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里升起来,他马上摇了摇头,好像要把这个不好的猜想驱散。

两天前拨打电话,就是关机。当时,他值夜班,看到都贵玛老人被评为“十杰母亲”的消息,想打电话向她表示祝贺,结果没打通。他也没太在意,心里还嗔怪自己,不应该这么晚了给额吉打电话。

第二天打,还是这样。

这已经是第三天了。此刻,他才觉得异常,他甚至有些怪怨自己的反应有些迟钝:昨天打不通就应该打听一下。

这种情况从来没出现过。平时联系不上都贵玛额吉的时候也有,但是多半都是因为她住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脑木更牧区,信号不好。但是只要她在草场上寻找到合适的位置,总是能顺利听到她的声音。

“赛音拜努,孩子,你家里人都好吗?”

都贵玛额吉慢条斯理的带着蒙古语腔调的问候,每每听起来,张宇航都会觉得亲切而温暖。

都贵玛和张宇航母子情深

他站在窗前,俯瞰着马路上交织的灯河。路上移动的车,仿佛浮在河面的一艘艘小船。都市的夜就是这样灯火璀璨,尤其广州这种夜生活特别丰富的城市。

此刻,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一定是夜色如墨,繁星满天。只是都贵玛额吉在做什么?为什么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呢?

他心神不安地开始翻找内蒙古朋友的电话号码。

李丽梅走过来,看着丈夫的眉头紧蹙,翻找手机通讯录的动作非常烦乱,关切地问:“额吉的电话还打不通吗?你别太担心了,说不定额吉忘了充电。”说完,她也觉得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了。她给丈夫的杯子里加了些开水,又试探着说:“你不行给四子王旗政府打个电话,或者宣传部?……”

“这个时候,都下班了。”

张宇航翻找着电话,挨个给有可能知道额吉消息的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没有得到有用的线索。但是,朋友们都答应马上帮忙打听。

时间好像被无限拉长了很多倍,一分钟都变得特别冗长。他不时地看着电话,又不时地看表。五十五分钟之后,有电话回过来了,是都贵玛老人的女儿查干朝鲁。

“哥哥,布日古德说你找额吉,额吉住院了。手机不知道哪里去了……”

“住院”这两个字一进入张宇航的耳朵,他的神经立马绷紧了,不等查干朝鲁说完,“怎么回事?额吉什么病住院了?”

李丽梅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示意他别急,查干朝鲁汉语不大好,问得太急,怕她更不知道该怎么说。

“额吉出车祸了。”

“啊?”张宇航几乎无法控制地“啊”了一声,声音大得把自己吓了一跳,“怎么会出车祸呢?额吉现在怎么样?”

“额吉去呼市的本来……然后从脑木更……”查干朝鲁好像在寻找说清楚这件事的最佳表述方式。

他意识到自己又催她催得有些急了,就安慰查干朝鲁:“你别急,慢慢说,慢慢说。”

“额吉从脑木更去呼市领奖的路上出的事,现在脱离危险了,就是……就是脊椎伤了不能动,需要进行一次大手术。”

“那你们在呼和浩特吗?安排手术了吗?哪里的大夫做?”

“没有,我们还在旗医院,旗医院……”

“脊柱伤是大手术,旗医院怎么能行?得去内蒙古的大医院。还得马上抓紧转院。”

“嗯,你放心吧,已经联系安排了。”

“谁跟你照顾额吉呢?有人帮你吗?”

“布日古德、扎拉嘎木吉他们在了。还有旗里的人,领导什么的,都在呢。”

“那就好,那就好。”张宇航总算松了一口气。

放下电话,他有些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下意识地在地上走来走去。

李丽梅轻声地说:“你也别太着急了,他们旗里也会很重视的。明天咱们给额吉汇点钱过去吧,肯定开销挺大的。”

他感激地看了一眼妻子:“你安排吧。”

说着,他陷到沙发里,大脑迅速地转动着。他想,他还得打几个电话,让自治区民委、政协的朋友了解这个情况,帮着额吉想办法联系好大夫。

然后呢,他还能做什么?

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广州和内蒙古的距离是如此遥远,远得他充满了无力感。

脑子有点乱,他很少有这样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吧。这么多年从政生涯,他历练得不说是处变不惊吧,至少已经能很沉稳、冷静地面对很多事。可是,额吉这件事让他心神不安了,真的是那种“母子连心”的感觉。

打完几个电话,他的心稍稍安稳了些,但是,人还是不愿意动弹,也不想说话。

妻子懂得他的心情,更懂得他对额吉的牵挂。她没有去打扰他。

夜色一分一秒地深下去。

张宇航在静寂中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时钟的嘀嗒声,仿佛是时光远去的整齐的脚步,而他的思绪却是逆着时光远去的方向,从四年前走了回来。

四年前,也是这样的夜晚。他从一张带着油墨清香的报纸上认识了都贵玛老人。

那是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朋友乔静波寄来的一封信,里面还有一份《乌兰察布日报》,上面有他和广东爱心人士资助内蒙古贫困学生的报道。他打开报纸扫了一眼头版与自己有关的那一条消息,突然被报纸的第四版所吸引。

报纸的第四版上是一篇长篇通讯,标题就是大大的三个字《都贵玛》,他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能占一个地区党报整整一块封底版面。

第一段读下来,他就被吸引了,一些关键词和情节刻印在他的脑海里:当年十九岁的女孩儿都贵玛,抚养了二十八名“上海孤儿”,也就是“国家的孩子”……这篇报道震撼着他的心,为都贵玛的善良和奉献,也为内蒙古大地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母爱。

那篇报道,他看了三遍。

那一刻,就注定了他和这位蒙古族额吉的缘分。

他仔细地端详着都贵玛老人的照片,感觉这位“额吉”的面容是那么慈祥,眼神又是那么坚毅。他心里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一定抽时间去内蒙古拜望这位老人,向她献上一个遥远的广东人的崇敬!

那一晚,他的脑海中布满了那篇报道中的汉字,它们所讲述的“三千孤儿”进入内蒙古在城乡牧区健康成长的故事,让他感动。尤其是都贵玛老人十九岁担起照顾二十八个“国家的孩子”的经历,更是令他仰慕。

他对内蒙古大草原是有多年向往的:从小看过内蒙古大草原的歌舞《彩虹》,从小听过马头琴独奏《草原连着北京》,从小便熟读“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这些都让他对内蒙古那片土地是那么熟悉,又那么神往。第一次听马头琴的时候,他就迷上了那深沉、悠扬的琴声,到内蒙古草原上骑马驰骋,与蒙古族兄弟把酒起舞……这样的念头,已经成为他心底深藏的梦。而今,因为有内蒙古接受“三千孤儿”的故事,因为有都贵玛老人,张宇航在资助贫困学生这一公益事业上又有了新的目标。

那夜,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挥笔写下心中所想:

那些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自己生活也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还默默地收养了三千名汉族孤儿的蒙古族牧民,不就是圣洁和善良的化身么?他们的心胸宽广得就像蓝天一样,那简陋的蒙古包里,充满了没有民族界别的真情;那古老的勒勒车上,装载着对朋友、对同胞兄弟的真诚。……是草原的父老乡亲,使我懂得了人的永恒的生命和价值,延续于人民群众的口碑和心碑之中,使我酝酿着一个真诚的心愿,并且越加迫切和凝重:

让内蒙古草原上也有三千名孩子,在广东热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坎坷的求学之路。

从十七岁参加工作至今,张宇航大致做了从政从文从善这样三件事,他在散文集《守护善良》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人过五十,就知天命了。于是我静静地回忆五十年人生路,思索下半辈子该如何活得更有意义。

从政,是工作的需要。一个毫无政治背景的教书先生的儿子,靠着党的培养和自己多干工作、勤恳做事做人的准则,于1996年走上厅级领导岗位,从政走到这一步,知足了。

从文,是生活的需要,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爱好和追求。我比较喜欢安静,时常逼自己在纷纭复杂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梳理观察到、感受到的事物,写点想写的小文章,用以寄情抒怀。

从善,是做人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人本善良,社会更需要和谐与善良。这从政治高度上说,不枉当了几十年共产党员。从情操上说,是对人生的一种自我完善。尽自己之所能帮助需要帮助者,这是每一个正直的人的共同美德。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把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善事做到了内蒙古,从孟根图海到查娜,再到乌云毕力格、苏仁其木格、青格勒巴颜尔……从杜尔伯特草原到达尔罕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到呼伦贝尔草原……一个一个蒙古族孩子从一片一片草原走进他的心里,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了广东爱心团队的视野。

张宇航与都贵玛在呼和浩特参加会议期间见面

去看望都贵玛老人,成了他心中最迫切的愿望。

当时身在纪检岗位上的他工作繁多,加之路途遥遥,一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新世纪之初,广东省纪检委的一个同事要利用暑假去察右中旗看望资助的一个学生。张宇航找到他,给他讲了都贵玛老人的故事,拜托他到察右中旗办完事后到四子王旗去看望都贵玛老人,给她照张相片。同时也让他带去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和真诚的祝福。

同事见到额吉后,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在老人的心中有一座留给远方儿子的蒙古包。

简简单单的一行字,跳进了张宇航的眼中,落到心湖里,激起了情感的水花。他说:“都贵玛老人对于上海孤儿来说,是母亲博大而温暖的怀抱,对于我们来说是天边的一盏明灯,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同事回到广东,他第一时间赶过去,询问了都贵玛老人的情况,不管同事说得多么详细,他都觉得没听够,他希望知道的情况太多太多,这些哪里又是一个匆匆来去的人能详尽描述的呢?

“都贵玛老人听说你在资助内蒙古的孩子上学,特别感动,她激动得当时就想和你说说话,可惜没有电话。别说是电话,到了那里,连信号也几乎没有。”

张宇航听着这些话,内心有一个声音反反复复地说:终有一天,我会去看您的,亲口叫您一声额吉。

与都贵玛老人的相见,终于在2004年的“五一”假期实现了。

5月2日那一天,是个晴朗的星期天。草原上虽然还残存着春寒,但是万物复苏的生机已经在原野上浮现。

张宇航和爱人李丽梅,以及几位广东爱心团队的朋友,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他们先到乌兰花镇看望了旗民族希望小学资助的5个孩子:吴日罕、乌日罕、文都日木乐、王阿荣、格根塔娜,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品和助学金,还特别和孩子们谈了心,了解他们的愿望,鼓励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随后,车子一路飞驰,向着脑木更苏木乌兰席热嘎查而去。

多少次想象过的相见一幕,到了相见时竟然全然和想象不同,而又比想象震撼。

车到都贵玛老人家的附近,远远地,他们就看到都贵玛老人带着女儿女婿,穿着崭新的蒙古袍,快步迎了过来。

张宇航把从广东放大洗印的都贵玛老人的照片送给她,深情地说,“额吉,我和爱人,还有广东爱心团队的朋友们来看您了。”

都贵玛老人一手牵着张宇航,一手牵着李丽梅,用生硬的汉语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回家。

一句“回家”,让张宇航热泪盈眶。

回家,只有亲人才这样招呼亲人。

张宇航与都贵玛在四子王旗乌兰花镇相见

初次相见,都贵玛老人对他没有半点生分,像见到了久在外乡的孩子一样,拉着他们的手回家。

都贵玛老人住的房子是一座简陋的土屋,老人没有让他们进土屋,而是拉着他们走到了土屋旁边新搭建的两座蒙古包。她指着其中的一座蒙古包对张宇航说:“这是我为你搭建的蒙古包,今后这里就是你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家。”

“额吉,谢谢您,谢谢。以后我们在杜尔伯特草原有家了,额吉,我们有空就像大雁一样飞回来,守在您的屋旁,和您做伴儿。”

都贵玛老人频频点头:“赛音,赛音,有空就回来。”

包内干净整洁,馨香的奶茶早就在炉子上滚着,热气腾腾。都贵玛老人亲自把一碗碗奶茶递到大家的手中,她不大说话,只细细端详着他们,听他们说着来自远方的真情话语。

这时,她像想起什么,用蒙古语叮嘱了一下女儿。

查干朝鲁转身出去,很快就捧着两件崭新的蒙古袍回来,走到张宇航面前。

“这是额吉送给你和嫂子的。”

张宇航意外而又感动地看着都贵玛老人,说:“额吉,您这第一次见我,就送给我蒙古袍啊。”

都贵玛老人站起来,抖开蒙古袍:“你是我第29个汉族儿子。来,我帮你穿上。”

“你是我第29个汉族儿子。”这句话虽然是额吉轻声说出来的,却重重地落在了张宇航的心上。

“谢谢额吉。”张宇航想说出这句话,却哽在嗓子里,发不出声音。他想,之于额吉的深情,这“谢谢”二字显得太轻飘飘了。

他索性安然地任由额吉帮他穿上蓝色的蒙古袍,体会着额吉对他的爱。

儿子向额吉送上见面礼

查干朝鲁也帮李丽梅换上了崭新的绿色的蒙古袍。夫妇俩穿着蒙古袍站在众人中间,那一份崭新,既是衣装的,也是内心的。

都贵玛老人说,蓝色是像天空一样的色彩,它表示永恒的宁静、平和、真诚善良;绿色象征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们草原上,男人穿蓝色,女人穿绿色,代表着与天地更加亲近,希望你们能和我们一样领受苍天和大地的恩泽,祝福你们永远吉祥。

张宇航夫妇湿热了双眼,激动地将都贵玛老人拥在怀里,三个人拥在一起的时候,都贵玛老人也流泪了。那是喜悦的泪花,也是深情的泪花。

张宇航及夫人李丽梅在都贵玛额吉家

“额吉,您唱首歌吧。”张宇航打开手机录音功能,轻声恳求着。都贵玛老人没有推辞,轻声哼唱起来: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

因为还要赶往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去看望资助的孩子们,张宇航一行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都贵玛老人。

“鸿雁总有向北飞的时候,有时间就回家来吧。”

都贵玛老人的话和《鸿雁》这一首歌的旋律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他频频回首,随着车越走越远,额吉站在草地上的身影越来越小。

每每回忆这一幕,张宇航总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和额吉相拥的一刻,他竟莫名涌上一阵心疼。这瘦小的身体,曾肩负起了二十八名孤儿的抚养责任,该是怎样的辛劳和精心,二十八名孤儿都健健康康地被牧民领养。他听说后来额吉还抚养了两个当地的孤儿和两个失去生活能力的孤寡老人,义务做妇产医生,做妇联干部,安心地守着牧场,甘心做一个牧民。他真不知道这瘦小的身躯是怎样藏下那么宽广无私的爱呢。

“额吉,喂您喝点水吧。”

“额吉,您快醒来吧。”

遥远的呼唤,在脑海中旋转着,那声音忽远忽近。

是谁的声音?好像是扎拉嘎木吉,不,好像是小豆丁,还有宝德?又好像是查干朝鲁……

头炸裂了一般地疼着,都贵玛老人努力地睁着眼睛,可是感觉有什么压在了眼睛上,睁得特别艰难。

“额吉,您醒了。”查干朝鲁喜极而泣。

旁边的人都围了过来。

“阿拉坦,阿拉坦……怎么样?”都贵玛老人虚弱地问道。

“额吉,您说什么?”查干朝鲁问。

“阿拉坦……阿拉坦……”

查干朝鲁一下子没明白,疑惑地看着屋子里的人。

站在一旁的一位旗妇联干部突然明白过来:都贵玛老人是在问同她一起坐车的旗妇联主任阿拉坦,当时是阿拉坦去脑木更接都贵玛老人到呼和浩特参加自治区“十杰母亲”颁奖典礼的,刚刚下过雨的路面湿滑,出了车祸。她万万没想到,老人醒来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阿拉坦。她马上回答:“没事,阿拉坦挺好的,额吉。您放心吧。”

扎拉嘎木吉和布日古德凑到近前看着都贵玛老人,孩子一样地流着眼泪,“额吉,您都吓死我们了。”

都贵玛老人无力地抬起左手轻轻摇了一下,示意他们别哭。

“额吉,张宇航哥哥打电话找不到您,着急的,昨天晚上联系上了。今天嫂子就给转过来钱了,告诉您治病别担心钱的事,公家出的不用自己负责,个人的花费,他来想办法。”

“别添麻烦,他也不容易。”

马上要安排转院,旗委的干部们都去忙了,扎拉嘎木吉他们也被医护人员劝离了医院。

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

病房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脊柱受了严重的伤,都贵玛老人一动不能动地躺在病床上,甚至转头都做不到。她仰望着白白的天花板,白炽灯管亮着,在天花板上留下了一道影子。她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却引起了胸口的疼痛。她大气不敢出,尽量保持着均匀的呼吸。

她想,张宇航打不通电话一定是着急了。说起来,他和自己也仅仅是一面之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那么投缘。当年仅凭一张照片,她就感到这个戴着眼镜的斯文的年轻人特别亲切。

人和人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虽然远隔千里,彼此的惦念一直都没断过。

那一次在脑木更苏木乌兰席热嘎查的家里见面,她见到张宇航夫妇一点没有生疏的感觉。

张宇航与广东爱心团队成员到牧区看望额吉

“你就是我第29个汉族儿子”这句话,她是发自内心的。她对张宇航的看重,不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崇敬。她更看重的是他资助那么多内蒙古的孩子上学。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有人因为她带过二十八个上海娃娃给她用过,她觉得这句话放在张宇航身上更贴切。

二十八个孩子来到内蒙古草原的时候,她抚养了他们一段时间,那还是组织上的动员和选拔,她才有机缘去为国家的孩子出一份力。

而今,张宇航资助全国各地的贫困学生上学读书,这是自发的,源自内心的善良。

都贵玛老人以有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

第一次见面后,张宇航了解了脑木更的偏远,连手机信号都非常微弱,他还是给她买了一部手机,方便母子间联系。

逢年过节,或者她想儿子的时候,总是要走出去很远找到有信号的地方,给广州的“儿子”打电话,问一问家人好不好,孩子好不好,身体好不好,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她就会心满意足地回味着通话时的每一句话,想象着他们都好好过着自己的日子,总会开心地笑起来。

2005年,她的眼睛出了问题,张宇航知道后,特别着急,安排她到广州去,一是去看看祖国的南方,再就是想给老人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

起初,都贵玛老人说什么也不去。她怕给张宇航添麻烦。张宇航耐心地劝了又劝,“你让儿子尽点心。儿子接额吉来家里住几天,做个身体检查没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最后他说,“我们广东爱心团队的人都知道内蒙古接收三千南方孤儿的故事,也知道您,大家都盼着您来,在您的感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团队。”

这句话打动了她。这也是她第一次去南方,此前她走的最远的路就是到呼和浩特。

人民楷模都贵玛

在广州,都贵玛老人受到了广东爱心团队热烈欢迎,所到之处,都是敬仰的目光和深切的情谊。

医院为都贵玛老人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老人除了眼睛患有老年性白内障之外,其他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张宇航特别高兴。他要安排老人住院治疗眼疾,都贵玛拒绝了。

“这是每一个老年人都会有的毛病,不是什么大毛病,就别在这里住院手术了。”

“额吉,这里医疗条件相比内蒙古要好一些,您还是在这里治好了再回去吧。”

“我知道你为我好,这个不是大毛病,哪里都能治。”

“可是,在这里,我不是更放心嘛。”

“好了,听额吉的。”都贵玛老人按了按张宇航的手臂,说:“孩子,额吉有一个愿望。”

“额吉,您说。”

“我……想看看大海,你看方便不方便?”

“额吉,我马上安排。”

张宇航夫妇都因为工作关系抽不开身,就委托他的学生李敏红夫妇俩开车陪着都贵玛老人去看海。

李敏红是广东爱心团队的一员,也资助着多名内蒙古孩子,到乌兰花看望过老人。听老师说让她陪都贵玛老人,她特别高兴。张宇航怕额吉走路太累,还特别租了一辆轮椅。

李敏红推着老人来到了深圳的海边。

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就在眼前了。都贵玛老人激动不已。

一排排浪花拥上岸来,又轻轻退去,再轻轻扑来,再轻轻退去。

老人看着出神,不禁放下双脚。李敏红看老人要下轮椅,忙走上前想扶她,老人轻轻地摇着手示意她不用搀扶。

老人双脚站在沙滩上,体会着海水在脚上的冲刷。这起起伏伏的水,多像草原上夏天黄昏的风,轻轻绕在脚踝,亲近着,又跑远,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又跑过来绕着你。

多少年来,大海,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字符。此刻,梦中的大海就在眼前了。她好像有好多的话要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她迈开脚步,慢慢徜徉在沙滩上,面对着大海,轻轻唱起了歌。

请珍惜那清澈的蓝天

总会被缭绕的雾气遮掩

请怜爱你年高的父母

终会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请珍惜那皎洁的银月

总会收起它散发的光亮

请安抚和劝慰那悲伤的心

请擦拭和怜爱那落泪的眼睛

人生在世只有一次

请拥抱生活,珍爱这个世界

在歌声中,都贵玛老人缓缓地摆动着手臂,像是随着歌声打着节拍,她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多。

查干朝鲁呆呆地看着母亲,惊奇地说:“额吉在跳舞,有多少年没见额吉跳舞了……额吉今天太高兴了。”

“来,我们去和额吉一起跳。”查干朝鲁也跑过去,挥动着手臂,和母亲一起舞动起来。

李敏红激动地走到额吉的身边,也随着额吉的歌声一起舞动着双臂。她一边随着歌声舞动,一边端详着额吉,此刻的额吉仿佛年轻了几十岁,那歌声舞姿都非常投入、忘我。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

一首歌又一首歌地唱出来,好像唱给辽阔的海洋,也好像唱给几千里之外的草原。海滩上留下了她舞蹈的足迹,也留下了那些从心底流淌的歌声,更留下了额吉犹如少女般纯真的眼神和笑容。

那一天的情形,久久留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心里。每一个人好像都有一首心里的歌要唱出来,而且,内心的情感又是非得要用歌声表达才更恰当、更妥帖。

回程的车上,李敏红对看着窗外的都贵玛老人说:“额吉,您累了就闭上眼睛歇歇。”

“不累。”她说,“真是麻烦你们了。今天我终于看到大海了。”

“不要客气,额吉。不麻烦。我很愿意陪您。宇航老师还说呢,不知道您这么想看大海,不然早就安排了。他也能陪着您一起来了。”

“我就是想看看海到底是什么样子。扎拉嘎木吉,就是那些上海娃娃,他们都是从有海的地方来的,布日古德小时候总说,他家在海边上。”都贵玛老人望着窗外,说,“哪天,他们要是能回出生的地方看看,也看看大海就好了。”

回来后,李敏红把这次带都贵玛老人去看海的情况详细地和张宇航说了。他想象着当时的情形,感动着额吉心里的惦念。多少年了,她的心里始终都装着那些孩子。他想,额吉就是这样一个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的人。

自从得知都贵玛额吉住进了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张宇航一有空就给额吉打电话,问手术安排,问手术效果,也问饮食和康复训练等情况。

手术很顺利,查干朝鲁大致讲了一下手术的经过。一想到四颗钉子钉到头上,还要把颈椎凹进去的地方拉直,他感到心疼不已。额吉的坚强,额吉的隐忍,额吉的为人着想的品性,又让他敬佩不已。

在手术前,医生问都贵玛老人是用进口材料还是用国产的,她一点犹豫都没有地选择了国产材料。

医生说:“您选好一点的材料,效果也好。您是有费用上的顾虑吗?”

“这个我明白,医生。还是用国产的材料吧。”

“你们的医药费不是政府给结算吗?”医生不解地问查干朝鲁。

“就是国家出钱,我额吉才选国产材料呢。”查干朝鲁说。

张宇航听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说:

“额吉真应该用进口的材料……”

“我也这么说,可额吉说,这已经花国家太多钱了。国产的也一样。进口的材料估计比国产的贵好多,省下钱资助贫困学生或者给受灾的地方捐了,能发挥不少作用。额吉老了,不需要那么好的材料。”

“这个直接关系到她将来的生活质量……”

“我知道额吉的脾气,她决定的事不容易更改,尤其是涉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所以,我也没再劝。劝也没用。”

张宇航放下电话,心情特别复杂地和爱人学了一遍。李丽梅听得眼泪汪汪的。她说:“额吉真是个不一般的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既然额吉决定的事,咱们也别太劝了。听她的,让她心安。一个心中无我的人,心安比什么都重要。”

妻子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

他心疼额吉,也更敬重额吉。如果不能在身旁照顾她,那么就尊重她的选择,盼望着她早日康复。

手术后还有康复阶段,可是都贵玛老人坚决要求出院回家,先回到四子王旗医院休养了一阵子,后来的康复训练基本都是在家完成的。得知这一情况,张宇航没有感到意外。他想:要不这样,就不是都贵玛额吉了。额吉是要强的人,这么多人每天围绕着她,照顾着她,又有不小的花费,她怎么会安心在医院一直住着呢?康复的过程是一段相对漫长的过程,她一定会选择回到牧区,在她最熟悉、也是最远离“热闹”人群的地方,慢慢恢复。

回到脑木更,都贵玛老人每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康复锻炼,只能说是锻炼,因为没有专业的指导,动作都很难规范。但是,想站起来,想好起来,想像以前一样骑马、放羊,这样的念头支撑着老人,她先是每天在查干朝鲁帮助下,一点一点支撑着自己坐起来。为了练习手的活动能力,就一粒一粒地抠煮玉米。半年后能下地了,她慢慢扶着桌子、柜子,练习站立,练习迈步,每天都累得满头大汗。查干朝鲁心疼额吉,劝她悠着点,别着急,她说:“人一定要活动(锻炼),不动不行,不动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右)及女儿查干朝鲁(左)

2007年初夏,张宇航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电话,通知他已被评选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邀请他来参加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典礼。

得知这个好消息,他第一个念头就是:又可以回到内蒙古了,又可以见到额吉,见到他资助的孩子们了。

虽然,近几年他一有时间就到内蒙古来,但是,一个人回家,回多少次都不会觉得多啊。

此刻,那一首《回家》的歌脱口而出:

回家吧,回家吧,老家有座蒙古包

回家吧,回家吧,心中有座洁白的蒙古包

阿妈熬的奶茶,永远热在我心上

阿妈缝的蒙古袍,永远穿在我身上

我回到家乡,阿妈搂着我肩膀

……

唱到这一句,他突然停了下来。最后两句“天边大雁成一行/醒来才知是梦一场”,他省略了。一个马上要回家的人,是不需要感慨相逢是空梦一场的。

来到呼和浩特,张宇航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都贵玛额吉也是“感动内蒙古人物”之一。本来他也打算活动结束,去脑木更看望额吉。

颁奖典礼的当天,所有参加颁奖典礼的人员都要彩排。张宇航早早来到现场,从众多的人中寻找着额吉的身影。

都贵玛坐着轮椅出现的时候,张宇航第一个感觉就是额吉瘦了,她本来瘦小的身材,坐在轮椅上,越发显得单薄。

母子相见有说不完的话,让在场的人都分外感动和羡慕。

都贵玛老人见到张宇航,开心得几次想从轮椅上站起来、走上几步,让“儿子”看她恢复的情况。张宇航知道老人凭着毅力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可是,她看到额吉左侧的手臂不能自如活动,左侧的腿也有很明显的僵直的感觉,感到很心疼。

“额吉,您受苦了。看到您恢复得不错,我真高兴。”

“生活能自理,不拖累别人,什么苦都不算苦。没事的,别担心。”

张宇航笑了,他握着额吉那只受伤的手说:“额吉,您为什么总是这么好啊,还安慰起我了。”他对身边的朋友说,“你们看,不知道的,还以为受伤的是我呢。”

张宇航还有一重开心,就是在颁奖活动中还见到了1997年就熟识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他曾在一篇题为《天上的风——写给龙梅》的文章中写道:

对那个曾令许许多多少年儿童和成年人感动的,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公社羊群的故事,你认为实在是很普通很平凡。“在牧区,为救羊而冻死的人可多了,我们命好,被救了回来。”

我想,有些事,越是看起来很平凡,却越能反映出高尚和纯真,如果刻意去追求伟大和完美,反而显得苍白而虚伪。十一岁的你和八岁的玉荣,在暴风雪突然来临的时候,就算是吓得扔下羊群哭着跑回家,也在情理之中。可你和玉荣却是那样的自觉和坚强,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你们奉献出包括超越生命极限的一切。这便是高尚和纯真。我坚信,这种为祖国、为大众、为集体而奉献的精神,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必须的。

在你面前,我有一种对人生进行洗濯和升华的感觉。你这位来自草原的坚强的女性,使我更加了解内蒙古人民像草原一样辽阔的胸怀,像天上的风一样豪放的性格。

龙梅、玉荣、都贵玛老人,都是张宇航内心爱戴、敬佩的人,她们也是引领他生命的列车通往内蒙古草原的一盏盏明亮的灯。

7月21日晚,内蒙古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在内蒙古电视台六百平方米演播大厅隆重举行。因为是首届,评选的时间跨度从1947年至2006年。

站在领奖台上,二十二位“感动内蒙古人物”中,张宇航是唯一一个外省人。

此刻,张宇航的心平静如水。在他的心里,他从来没有当自己是外乡人,在台上的领奖人中有他的都贵玛额吉、他的姐姐龙梅和妹妹玉荣,在杜尔伯特草原深处有他的蒙古包,在内蒙古的十个盟市的牧区有他资助的孩子们,现在他穿着蒙古袍在一众领奖人中,仿佛一滴水融入了内蒙古大地九曲回环的河流。

8月8日下午,都贵玛老人和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受邀参加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张宇航因为有公务在身没能参加庆典。

下午3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庆典开始了。热烈的场面让都贵玛老人感慨万千。

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到如今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迈进,这六十年的发展、变化,都贵玛老人都是看在眼里的:那一条穿越于茫茫草原的神舟路,杜尔伯特草原的牧民出行不再难。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畜群,而且牛羊越来越值钱,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她想,若不是自己的身体不方便,她也想随着载歌载舞的人群欢舞起来。

都贵玛老人乘着一辆勒勒车从会场的一角缓缓驶出,“国家的孩子”代表穿着民族盛装,手捧着哈达、银碗,向草原上第一位接纳他们的都贵玛额吉以及都贵玛额吉代表的三千草原母亲献上最崇高的敬意。在孩子们的搀扶下,都贵玛老人走向广阔的草原……

年轻时的都贵玛在牧区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的情景再现,都贵玛老人真的有些“入戏”了,她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她在那一辆勒勒车上从几十年前穿越而来,走到今天,那些孩子已经是满面沧桑的半百之年,看着他们拥向她,她的泪水瞬间流下来。

她不知道为什么流泪,是高兴,是感慨,是激动,还是用泪水冲刷着几十年惦念中的煎熬之苦?都不是,她说,她内心感到说不出的安慰和感动:这些“国家的孩子”,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牧区,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他们受恩于这片土地,几十年来,也以自己的辛劳回报着这片土地,回报着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亲。他们还默默地资助着失学儿童,在“非典”期间向医护人员捐款捐物,尤其是相互认了亲之后,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情同手足……这些都是她特别愿意看到的。

这是喜悦的泪水,更是骄傲的泪水。

2009年,新年前夜。人们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氛围中。

张宇航正想着给都贵玛老人打电话,手机里响起额吉清唱的那一首《鸿雁》。从脑木更回来后,他就把额吉唱的歌设置成了来电铃声,以便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额吉的电话。

“赛音拜努,孩子。”都贵玛额吉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

“赛音拜努,额吉,您身体好吧?”

“赛音,赛音,你和儿媳妇都好吧?娃娃也好吧?”

“都好,额吉,我正要给您打电话,您的电话就来了,看来咱们母子心有灵犀呀。”

“我没有别的事,就是想告诉你两个事。”

“好,额吉,您慢慢说。”

“我搬到乌兰花了,旗政府给了我一套廉租房,让我来乌兰花养老。你回来,乌兰花也有家了。”

“那可太好了,额吉,搬到旗政府所在地,生活就医都方便了。”

作者在都贵玛老人家采访

“是啊,是啊。党和政府一直没忘了我,一直都这么关心我。现在住在楼房里,生活方便多了。”

“额吉,您应该在镇里安享晚年。您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人,了不起的人。”

“可不能这么说,我就是一个牧民,没有党和国家,我哪有那么大的草场、牛羊,还有那么多孩子,过了这么多年的好生活。还有一件事啊,就是不太好的事了。”

张宇航心里有些紧张,“您说。”

“你的朋友送给我的那只小藏獒,死了。唉,我不在家的时候,它跟着旅游的车跑,结果给撞伤了,抢救了也没活下来。你说心疼不心疼,白瞎那么好的狗了。外孙子说,那狗可贵呢。”

张宇航一听是藏獒没了,他虽然感到可惜,但他马上安慰额吉道:“额吉,您别为小藏獒上火了。这也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就是额吉再回牧区,又没有给您看门护羊的了。”

第一次从脑木更回来,张宇航就觉得老人在牧区的生活太孤单了,一望无际的牧场,没有狗不行。他就想,应该有一只又忠诚又勇敢的狗陪着额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北京和中国工作犬管理协会藏獒专业委员会委员韩越相遇,讲了都贵玛老人的故事,问他能不能送一只藏獒给她。韩越当即表示一定要去看望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爽快地说:我不是送一只,我要送一对。

韩越一行驾车来到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乌兰席热嘎查都贵玛老人的家,带来了两只三个月和六个月大的藏獒,耐心地告诉都贵玛老人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都贵玛老人对这两只小藏獒,喜欢得不得了。没想到的是,那只小一点的藏獒病死了。另一只现在也没留住。

“额吉,您搬到了新家,还有什么想添置的,我给您办。”张宇航怕额吉为藏獒伤感,于是转移了话题。

“都有了。查干朝鲁,还有布日古德他们都帮着置办了。”

“额吉,您一定保重身体。等内蒙古春暖花开了,我去看您。”

也就是这一年,张宇航组建的广东草原爱心团队投资五十万,为希望小学建了电教楼,都贵玛老人捐了五千元,她坚持要和“儿子”一起为草原孩子做一些事。

捐款之前,张宇航试图阻止额吉,说:“您所有的收入都是养牧收入,生活也不富裕。我捐了,就等于您捐了。”

都贵玛说:“不一样。这也是我应该出的一份力。”

张宇航知道,额吉已经不是第一次捐款了,“非典”期间、汶川地震,还有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她都会表达一份心意。查干朝鲁妹妹和他说过,额吉攒下一点钱,就会资助贫困学生,额吉经常对她说:“广东那么远,你张宇航哥哥还来资助咱们这里的孩子,咱们自己也应该帮自己的孩子,能帮一个是一个。”查干朝鲁说:“额吉的钱只有给大家花心里才高兴。”

在广东,张宇航逢人便讲都贵玛额吉的故事,讲内蒙古草原上的人小草一样普通,泥土一样朴实,可是他们的心比天空还高远,比草原还辽阔。能容纳所有的风雨雷电,所有的悲欢荣辱,能对每一个生命给予尊重,对每一个孩子都献出全部的爱。

杜尔伯特草原

他说:“你们看都贵玛额吉,总是那么淡定、谦逊而低调。她一再说,她没有什么伟大的,她就是一个牧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额吉才真正是平凡中见伟大的典型。在内蒙古大地上有无数这样的母亲。”这话发自内心,真诚而炽热,感染着他周围的爱心人士。

由此,张宇航也把草原上所有被资助的贫困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爱着他们。

张宇航发起的草原爱心助学行动从1996年资助的第一个草原孩子孟根图海开始,至今已经有二十五个年头。从最初的一家人资助一个孩子,到现在带动一千多人的广东爱心团队资助四千多名孩子,草原爱心行动这股凝聚爱心的涓涓细流,已经汇聚成爱的大潮。

张宇航说:“参加这个爱心团队的人不乏企业家,有时一个企业家一次就帮助几百个孩子,但是企业家并不多,大多数还是工薪阶层人士,从工资中挤出一部分来帮助孩子们,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一份爱心。”

张宇航特别提到,在参与爱心助学行动的官员中,职务最高的是广东省原省委书记吴南生,2006年他与老伴儿共同获得了中央颁发给抗日老战士的奖金,当即捐给赤峰的相关部门,表示要帮助十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老两口省吃俭用为受助学生邮寄学费。吴南生书记如今已经不在了,去世前还一直坚持汇款给赤峰助学。”他说,参与草原爱心助学活动的人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十岁的孩子,他每年坚持用自己的压岁钱资助着远在内蒙古的一位小姐姐……

在张宇航的家中珍藏着二百多条蒙古族父老乡亲送给他的哈达,还有二千多封草原孩子的来信。张宇航说,那都是他“收获的善良”。

张宇航说:“内蒙古人民感动了我和众多热心的广东人,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动人事迹感动了我们,是德德玛老师那夜莺般的歌声感动了我们,是以都贵玛额吉为代表的草原上的母亲养育了三千孤儿的事迹感动了我们,促使我们为草原上的孩子尽一份力。我们希望用爱心在广东和内蒙古之间架起一座彩虹桥,传递人们的善良和温暖。起初,我们的目标是:像内蒙古抚育三千名孤儿一样,帮助三千名草原孩子。现在,已经达到并且超越了这个目标,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帮助更多的孩子。”

我有两个故乡,都是天堂

一个在草原,一个在珠江

珠江水真甜,哺育我成长

一江纳百川,教我护善良

我有两个故乡,美丽的天堂

一个在珠江,一个在草原

草原多宽广,赋予我力量

小草盼雨露,欣然沐春光

啊,两个故乡都是故乡

父亲是草原,母亲是珠江

两个故乡情深谊长

……

这是张宇航作词的一首歌《两个故乡》,这首歌在广东爱心团队中传唱。

采访张宇航,他一再说:“不要写我,要写额吉,没有她精神的感召,也不会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凝聚。我们只希望踏踏实实为草原上的孩子们做一点点事,也要像额吉那样把善良之花根植在心里,并用一生去坚守善良。”

如今,张宇航已经从广东省人大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他的爱心事业还在继续。他不但走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十二个盟市、七十二个旗县区,在中国的很多偏远地区都留下过他和广东爱心团队的足迹,他们资助过的学生中有汉族、达斡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裕固族、瑶族等,连缀起来,就是一幅民族团结的画卷。

在截稿时,张宇航还在内蒙古刚刚探望了他们资助的孩子们,他仿佛南来北往的大雁,自然而然地在内蒙古和广东之间飞来飞去。虽不见天空留下翅影,但是,却在内蒙古大地上留下了爱的印迹。

作者在都贵玛老人牧区的家

选自《草原》2019年第7期

作者简介

蒋雨含,又名蒋静,资深媒体人。出版诗集《与梦相依》《一首诗的距离》,散文集《飞花有约》。2018年诗歌作品获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曾为“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颁奖晚会”“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文艺晚会《赞歌》”等大型晚会担任文学撰稿。

来源:草原

编 辑:张智超

原标题:《石榴花开 | 蒋雨含:第29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