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何美国出现非裔总统会成为世界广受瞩目的重大事件?

李有成 冯品佳
2015-12-11 15:1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编者按

为何美国出现非裔总统会成为一种现象,成为这个世界上广受瞩目的重大事件?

近日在南京先锋书店举行的“非裔美国人的逾越之路”讲座上,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有成、台湾交通大学外文系特聘讲座教授冯品佳带来了他们积累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在李有成新近于大陆出版的《逾越》一书中,他指出,面对不公不义或者充满歧视与偏见的现状,“逾越”意味跨过广被接受的疆界,挑战既有规范,改变现存秩序。非裔美国人试图逾越的不仅是美国文学与文化的霸权典律,同时有意借其文学与文化实践,逾越美国社会中由种族或族群所蛮横界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疆界。

他们前仆后继,不断冲撞与逾越,希望最终改变这些不公不义。如今,非裔总统的出现或许可以说他们收到了成果,或许也可以说前面的路依然遥远。
此文由澎湃新闻根据主办方提供的现场速记摘录整理,获授权发布。

“非裔美国人的逾越之路”——先锋书店讲座现场。

李有成(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我大概从1980年代开始注意到美国黑人文学。在那之前,我在整个上大学、在英文系受教育的过程中从来没读过一本美国黑人写的书。一直到我去台湾大学念硕士,在“美国现代小说”的课上才读到第一本美国黑人小说,艾利森(Ralph Ellison)写的《看不见的人》。这一读不得了,觉得这本书这么精彩。美国的黑人人口至少3000万,他们在美国的历史不短,有差不多三四百年,留下了不少精彩的东西。那之后,我开始自己摸索着读黑人文学。

其实黑人文学的历史早于美国这个国家,我给大家举一本书的例子: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是非裔美国人的第一本诗集。作者惠特莉(Phillis Wheatley)是位女黑奴。她在北方,所以能够识字,要是在南方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这是一本诗集,有关宗教和道德,是1774年出版的,在美国还没有独立之前,历史比美国立国还要来得久。举这么一个例子是想让大家知道,虽然跟我们中国文学不能比,可是这几百年来,美国黑人也留下了相当精彩的东西,很值得我们研究。

作者惠特莉,她的Poems on various subjects是非裔美国人的第一本诗集。

那么,我们怎么用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来描述这两三百年的黑人文学呢?在我读过一些文学作品后,我就想到了这么一个词——“逾越”,用它来涵盖整个美国非裔文学发展的历史。在说明之前,先给大家看的一个漫画,画的是1993年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Toni Morrison)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媒体的反应。在若干年前诺贝尔奖要公布的时候,台湾的报纸、书刊非常疯狂,我们常常半夜接到编辑们的电话,马上要稿子,第二天就要登。他们还会叫我们预测谁会得奖,叫我们先写好。结果我和冯老师预测错了,这个编辑也很有意思,她还是整版地登了我跟冯老师的稿子,叫“遗珠奖”。

回到莫里森。这两幅漫画很有趣,一幅认为莫里森得奖是因为种族;另一幅写着“我奉诺贝尔在天之灵赐你最高的荣誉”,两边分别站着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人。很清楚,漫画家认为莫里森没有资格拿诺贝尔奖,完全是因为她的种族或者她是女性才给她奖。这是很大的偏见。

冯老师翻译过莫里森的书,我也读过莫里森,我甚至认为她是福克纳之后最伟大的美国作家。她是有资格得奖的。漫画涉及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国黑人文学的问题。对少数族裔来讲,“再现”是很复杂的议题——谁来、谁有权利再现?再现什么?如何再现?都牵涉到策略、手法、技巧和展示的方式。谁掌握了再现工具,谁有权利再现?这很严肃。在许多人的文化认知里,黑色美国恐怕还是那个长期被白人媒体以好莱坞文化再现的黑色美国。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黑人作家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现状。

我很喜欢鲍德温(James Arthur Baldwin),他是1960年代非常著名的黑人作家,长期住在巴黎。1960年代的美国,是反战、各种社会运动,黑人平权运动、亚裔和墨西哥裔美国人、女性争取权利的年代。鲍德温觉得在种族问题这么复杂的时代没有办法住在美国,没有办法平静看待种族问题。他在一封给侄儿的信里说,“在这个天真的国家(指美国),只因为你是黑人,你的志向永远受到限制,你的梦想上有个天花板挡着,注定一无是处,人家只希望你与平庸为伍,不管你去哪里,总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白人如果看到黑人突然在“你不应该在的地方”看到你,他们会很奇怪,因为他们早就设定你在哪个范围内。如果你要冲破它,那么就是在“逾越”——也就是我这本书写的逾越的涵义。

一堵墙也好,一条线也好,穿越过去就会令人恐惧——因为世界就要改变了,因为这一切是违反自然秩序的。“在白人世界里,黑人就是固定的星辰,不能动,一动他们就感到恐惧。或者是一根不可移动的支柱,一旦离开它的位置,天地势必动摇”。鲍德温用空间修辞描述黑色美国面对的种族歧视时,和萨义德论犹太人细节的政策时提到的很像。萨义德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是一种政策,在这种政策规划下,犹太人一寸一寸弄清楚自己要的,而阿拉伯人不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无力招架。黑人的状况也是这样,白人早就摸清楚了黑人的一切细节并且把他们限制起来。南方的种植园里就是这样。白人奴隶主早就摸清楚了黑人,对白人世界而言,这已经成了一种自然的秩序,与生俱来。鲍德温的话启发了我写这本书。他的“冲破”概念,也就是我认为的“逾越”,是怎么回事呢?

著名黑人作家鲍德温(James Arthur Baldwin)。

逾越意味着跨界,跨过已经被接受的、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被接受的那个疆界,改变原来建立的秩序。你要改变,你要逾越,你要超越,要打破它。逾越非常危险,因为它改变了原先建立的秩序,挑战既有规范。换句话说,逾越也意味着否定现状,尤其是充满偏见的现状。这在美国社会,民权运动之前的状况就是那样。被“逾越”的那一方当然会感到恐惧,因为秩序要改变了。这就是莫里森得奖之后会出现那些漫画的原因。

逾越也潜藏着很多可能性。另一位启发我的,就是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他是19世纪很重要的黑人知识分子,写过《道格拉斯自述》。他是南方的黑奴,一开始是他的女主人教他英文,后来被他的男主人制止。因为识字也是逾越的行为,学会识字就能伪造通行证。而黑人要出去,到别的地方去是要有通行证的,他就可以伪造。

英文版《道格拉斯自述》的封面。

所以“逾越”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概念:它是抗议和反抗的形式。你如果满意现状,就不会“逾越”。而非裔美国作家的“逾越”不仅是要打破文学的疆界,事实上,黑人作家利用“逾越”,还要打破社会上、政治上、文化上各种各样的限制。文学就变成工具,变成利器,除了美学成分之外,它对黑人来说还有政治意义,要用来改变黑人的现状。所以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学——当然重要的是它要有文学的意义——除此之外,黑人文学是有目的的、有必要的文学,黑人需要通过文学改变现状,改变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政治、社会、文化地位。所以文学附载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跟黑人政治斗争、文化斗争具有同等意义,但这并不表示黑人文学就不如别人,文学本身就要有美学成分。只不过黑人文学跟白人文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口述文学,这对他们很重要。黑人蓝调、民歌以及早期的讲道对他们而言很重要,是口述文学非常重要的方面。

最后我想讲一下为什么要写《逾越》。这里面讲到黑人问题,也讲到种族、性别,甚至性倾向的问题,这些是所有文学都可以触碰到的。研究黑人文学,其实是一种有目的的文学,不止是风花雪月。谈到黑人,对华人也能有很大启发。我们有很多华人移民到北美洲、南美洲甚至欧洲去,这几年我们在努力做的,就是如何从亚洲观点看亚洲移民、文学跟文化。我们应该站在亚洲,跨越太平洋,我们的目的在于希望改变现状,希望让不公不平的事情启迪人心,让我们思考社会所面对的一些问题,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谢谢大家!

李有成《逾越》一书封面。

冯品佳(台湾交通大学外文系特聘讲座教授):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先锋书店跟大家相聚。

《逾越》把李老师几十年来研究的精华都呈现出来了,这本书一方面是个人的研究历程的结晶,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探索之路。美国文学在台湾是有一个研究过程的。台湾受美国的影响非常大,我们读外文系的选择出国读书一般都是去美国,之后才会去欧洲国家。我们早期在做文学研究的时候,对象都是比较经典的美国文本。

在1980年代左右,我个人认为受到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李老师跟单德兴老师很有意识地办了一些会议,逐渐把亚裔种族研究的议题做起来,非裔美国研究跟亚裔美国研究受到了更多重视。在2000年之前,在台湾做得最多的作者当然是莫里森,现在越来越多样化。

李老师讲“逾越”,我想起来的就是道格拉斯学写字的这段——不能忽视文学的政治功能、政治介入的必要性,文学跟政治并重的现象很重要。非裔美国作家开始书写或者受到重视的时候,只是令这些声音更加凸显。在《逾越》这本书里,李老师则把它凸显再凸显,让我们看到更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