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吃了他的瓜,天光云影都是甜滋滋的

2021-08-16 20: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桑榆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收录于话题#社会文化洞察47个

文末有福利

每到夏天,白袍先生就会开启一场西瓜奇旅。

他睡西瓜床,爬西瓜山,在西瓜做成的云朵里望月读诗,做的梦都像西瓜一样甜滋滋。

挣脱了时空的束缚,白袍先生的身体在自然万物中无忧无虑地穿梭,无比自由。

给这位先生“造梦”的人叫做曾仁臻,是一位建筑师,他的朋友喜欢叫他“真认真”。

而“鱼山饭宽”则是他更为大众所熟悉的称呼——一个总是把方寸小画玩出无穷趣味,让人忍不住想住进画中的可爱画家。

作为建筑师的曾仁臻严谨、较真,而作为艺术家的鱼山活泼而又俏皮。在他笔下,真可谓“草木皆兵”,没有一片叶子逃得过他的奇思妙想。

在以下鱼山的自述里,他谈到夏天的回忆,谈到西瓜图的创作,也畅想如何和古人共度一天, 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越来越炎热的城市——即使不在桃花源般的山水间,我们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和自然亲切地相处。

#01

每一口瓜都饱含夏日情趣

当知了开始鸣叫,大人小孩都吃上了西瓜,我就知道夏天来了。

夏天天亮得早,工作的时间也就相应地长了起来。这个季节会给人一种更愉悦、更不能懈怠的感觉。

我从小在湖南永州的乡村里长大,那里有山有水,天热的时候可以去池塘里游泳,去河里捞鱼,到山上去摘果子,很是好玩。

在当今城市里,这些乐趣已经很难体会到了。

热岛效应使城市的户外变得炎热,我们只好待在屋子里吹空调,干着成年人的工作。

即使要游泳,也是在游泳馆里扑腾,那种趣味远不如在山野间来得浓烈。

夏天我不爱吹空调,所以画室里会相对热一些。从五六年前开始,每逢气温骤升,我就会画两三组西瓜图:下笔时酣畅淋漓,有种神奇的“望瓜止渴”效果。

每当画起西瓜,心里就会生出一股凉意,就像在夏天的田野里奔跑玩耍,在河里游泳甚至是冲浪——那种感觉很自由,很奔放,是属于夏天的畅快。

画西瓜算是工作中的小插曲,是我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当我进行建筑和园林方面的创作时,得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而画西瓜则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不必那么绞尽脑汁。

有时候突然想吃西瓜了,或者正在吃西瓜,就信笔画一画。

我画画的初衷是希望能更好地启发造园子的实践,用它来做思维训练和理法梳理。

而意外的收获是,画画也帮助我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生活。

从前的我欠缺一些生活常识,对周遭事物不那么敏感。但是通过画画,我对原本习以为常的万事万物更感兴趣了一些,也知道怎么去观察它们了。

比如画西瓜时,我会真的买来西瓜,边吃边琢磨怎么画。我会更细致地去观察、理解万事万物和我之间的关系,思考怎样把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更好地关联在一起。

待到画成,西瓜不再单纯是西瓜; 它已经超越了原本的形态,和我的生活产生了奇妙交集。

此后每当看到瓜子,我就会想起,它们曾经在我的笔下变成过子弹和雨滴——寻常的小事物从此变得更好玩、更亲切了。

每年夏天的十几张西瓜图,攒个五六年下来,就有了上百张。

每年我的心态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所以瓜也年年在变。

第一年画西瓜时,我基本按照西瓜本来的样子,是什么样就怎么画。

到了第二年,我会从空间化的角度来理解西瓜,把它画成房子或者池塘,任人在其中活动。

到了第三年,我发现西瓜可以变成其他东西,比如糖果或者粽子,于是就安排了一连串“西瓜变形计”。

所以你看到的,实际上是五六个人创作的西瓜图。

与其说是年年进阶,不如说是每年的所思所想都在变化,而形诸纸上的就是当时独特的生活感受吧。

#02

像古人一样,在日常中亲近山水

我一向喜欢在闲暇时读上两三句诗词,家里放着不少唐诗宋词的集子,平时也爱看山水画和美学相关的书。

有时候画完画要发到网上,自己就会瞎琢磨,写个一两句来呼应画里的意境,表达当时的心情。

在创作上我比较随性,不像做建筑工作时那么严谨。有时脑子一拍,就写了下来。

对我来说,画画和写诗读诗都是生活的小情趣,画成啥、写成啥就是啥,有趣就好。

不是说“读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一直画,一直读诗词,一直自己瞎琢磨,时间长了,那种诗意就会慢慢长在你的骨子里,你也就慢慢学会了怎样去表达。

我觉得,现代人和写出那些优美诗歌的古人,感受自然的方式是很不同的——这主要是源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都市人,古人会以一种更生活化、日常化的步调去接触山水林泉。

一个古人要去名山游玩,他可能会先到山脚下,借住在寺庙里,吃饱喝足后再往深山里进发。

他的交通方式也很简单,不外乎骑马、乘船或者步行。

这趟旅途本身也许就没有明确目的:他可以在山里悠闲地生活一两个月,到寺庙里吃吃斋饭,修修身,平心静气。

他有充分的时间,全身心浸透式地去感受山水。

以前的文人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美好的山水诗歌,也是因为山水生活离他们很近——农作、洗衣、逢年过节去拜佛,很多日常都围绕着山水发生。

而对于我们现代城市人,山水更像是一种补偿。在城市里感受不到山水林泉的幽美,我们就开着车坐上高铁跑去山里,待上两三天后就又不得不回来工作。

这种“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显得有些功利和急促,形成不了古人那种慢慢地浸入身心的感觉——也许我们已难以与山水自然发生真正的、彻底的交集。

城市中的自然是比较单调扁平的:行道树也好,公园也好,都是人工化的景观。人控制它,使它符合城市的高效,而不是营造或表达一种自然的情绪。

比起几张漂亮的照片,我更向往多样而有情趣的风景,希望在其中去获得散漫,日常而又深刻的理解。所以我总喜欢在画中经营一些有趣的身体互动,想要体现一草一木和人之间饱含情谊的相互关照。

#03

诗意的栖居在于突破局限

我非常喜爱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如果能和一位古人共度一天的话,我想跟着他在永州转转,看看他怎样理解山水,怎样在其中游玩。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下了很多有趣的山水乐事。在那时,永州还是一个比较荒蛮的小城镇,很多山水都还未沾染上人迹,而这正是柳宗元的乐趣所在:他会在空闲时间里,携着童子带上茶具去郊野四处探寻。

觅到一个池塘、一个小瀑布,或者一片树林,他觉得这里的气息很好,自然的形式和情绪都适宜,就会让童子打理一下,收拾出一个可以坐卧的地方(也许就是一块大石头), 开始就地烹茶饮茶。

我觉得柳宗元对山水的理解很独特,他能对日常的东西做出更充分的表达。面对一个小水潭,他就能写上一两篇文章去谈对生活的理解、对仕途的想法。

相对于泰山、华山那种名山的巍峨庄重,永州的山水是青涩的。即使在这样的“荒蛮之地”,他也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一小块,并在其中怡然自得。

有人说我画中的西瓜和花草都很有趣,就像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生命。我觉得有趣很多时候其实来自于某种局限。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局限,当你知道局限在哪里,就能突破它去打开新的视角,找到一种更好的与生活相处的方式。

就像柳宗元,从京城被贬到永州,他的局限就在于政治上的抱负没法施展。但即使在这样落魄的情况下,他还能找到一片新天地,得到一个新的解放,我觉得非常厉害。

刚刚谈到的自然几乎都是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风景,但是我们大部分人还是生活在都市里。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怎么去突破都市的局限,追求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呢?

其实想要亲近自然,除了可以去市区内以及近郊一些山水园林空间之外,在身边养些花花草草也不错。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自己的情态,自己的样貌,自己的生长规律。它也许称不上大自然,但它也是小自然,你也能在其中诗意地栖居。

草木间的春夏秋冬。

你可以在一束花下沐浴,也可以在一丛草下打盹。

只要你关注这些东西,把身体的感受带入进去,即使是一枝花一棵草,也可以是安放身心的美妙场所。

当你真正来到大自然中,站在一棵真的树面前时,你所感受到的,也许就和你在想象中站在一丛草、一朵花之下的体验是差不多的——对我来说,这就是卧游的意思吧。

再者,即便你不能种植物,也还是能感受到风、雨,还有阳光——最寻常的天光云影就是离我们最近的自然。关键就在于,你要怎么去感受,用怎样的心态去和自然相互关照,相互守护。

我们也不用太着急,多在自然中观察体会,学习理解自然的规律,诗意与自然就会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与我们长久地相伴相栖。

参考资料:

[1]《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 鱼山 [曾仁臻]

[2]《造境记》/ 鱼山 [曾仁臻]

[3] 鱼山饭宽:喜欢山水和园林的难道就不是年轻人了吗 | 创作者访谈 /三明治

END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撰文 丨 桑榆

图片、插画 | 鱼山饭宽

封面、banner 丨 Birdy

原标题:《吃了他的瓜,天光云影都是甜滋滋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