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锐人物|钱庄:你想过怎样的人生?
【编者按】“新锋人物 锐不可挡”【2021澎湃十大新锐人物】
2021年,世界比以往更需要沟通,多元的生活方式值得被看到,这十位出生在90年后的年轻人,用新锐的态度让各自领域的声音被更大的世界听到。今天,我们选择钱庄作为澎湃新锐人物,听她讲述年轻人的态度。
“你想过怎样的人生?”采访中,钱庄抛出了这个问题,也是她一直问自己的问题。
钱庄,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现在更多时候是以KnowYourself(下文简称KY)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记者见到钱庄的当天,她穿戴的耳环和鞋是一个在大众印象里充满少女感的品牌,办公桌的后面还摆放着一只宜家的大鲨鱼玩偶。钱庄不希望CEO的形象被局限在男性定义的“像个男人的样子”,“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个穿水手服的CEO?”这或许是她对抗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一种方式。
这种“反叛”同样体现在她对一些标签的不屑。当记者提到“精英”、“别人家的孩子”、“学霸”、“成功人士”等词汇时,她表现出了明显的警惕与排斥。被问及别人一般如何评价她时,她想了一会,表示很多人会说她挺聪明的。可以看出,比起这些标签,她更愿意以一个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意识的形象被公众认识。
而这或许和她的人生目标有关,“我的目标并不只是把公司做得多大,而是希望对这个社会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就是有历史参与感。”
心理学成了她参与历史的一个切入点。
钱庄从初中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高中开始阅读北大心理学课程,本科因心理学只收理科生,所以选择了社会学,“当然,社会学我也喜欢。”去了美国后的钱庄发现美国的小孩从小就会被问“拥有什么样的生活 ?”而她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已经研究生毕业,当时正在决定继续读博还是回国。
“社会给我们描绘了一张统一的幸福蓝图,它告诉我们什么节点做什么事情,就会幸福,我们也相信,不断靠近这张蓝图就会幸福。这张蓝图对于社会无疑是有意义的,但却可能剥夺个人的幸福,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蓝图。”
继续读博无疑是不会错的一步,也无比接近社会给出的幸福蓝图,然而当时的钱庄看到了国内很多人年轻人和她一样未思考过自己的蓝图,于是她回国了。
创立KY后,无论是产品形式还是文章风格,钱庄都希望帮助大家消除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我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大家觉得了解,关注心理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15年前后,国内兴起了一批泛心理学账号,也包括以KY,几年过去,大众对心理学的探索欲确实有所增加。“从我们公众号用户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只有三成左右,这和男性从小被教育不要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表达‘痛苦’有关。即使他们觉得心理出现问题了,大多会选择忽略,而女性是被允许在这个领域去探索表达的。不过,我们去年落地的APP月食显示,男性用户比例有所上升,几乎和女性持平。”这一比例的上升,或许从侧面说明了越来越多人对心理健康有了正确认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比例是KY的用户大多来自一二线城市,也是当下更容易焦虑的群体。“一二线城市的同辈竞争压力比较大,相应的,就更容易焦虑和受挫。另外,这些用户的生理需求其实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满足,会开始有精神性的需求,会开始自我反思。”
做心理学这些年,钱庄也从用户的反馈中感受到中国不同代际的焦虑差异。“80后比较关心原生家庭的问题,90后问得较多的是亲密关系,而00后更多是对自我的探索。”
“你其实可以感觉到00后的孩子,因为家里也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他们基本没有物质生活上的挑战,加上父母受教育水平比较高,所以明显给人的感觉是不恐惧,而越恐惧的人越渴望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一个人可能被两种不同的力量驱动,一是恐惧,另一个是创造力,00后更有创造力。”
拥有了创造力的年轻一代,又为什么会总喊着“躺平”?在钱庄看来,近些年中国社会阶层趋于固化,有点像西方社会,年轻一代通过社交媒体看到更高阶层的生活,而那种生活是他们永远无法企及的,这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另外,大城市的房价和生活状态会让他们感受到阶层跃迁的困难,从而产生无助和无力感,于是出现“求稳”,“躺平”等想法。
“如果在西方,这种阶层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但中国不会,一些政策会帮助社会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比如对‘鸡娃’这种行为已经有政策下来了,所以我们的未来会更好,而不是更糟。”
未来的钱庄或许会读哲学,或许去做艺术进修,又或者开个写作学校。她觉得这些本质都是相似的——和人类心灵有关。
采访的最后,钱庄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想要的人生,是一种愿意一直重复过的生活,而不是始终为了到达另一个地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