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外4万中企急盼中国私营安保,受困外语人才难招和法律空白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赵杰
2015-12-07 10: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中铁建3名高管在非洲国家马里遭袭遇难,再次给急速拓展海外利益的中国企业敲响了安全警钟。

中国“走出去”战略大局面临越来越多海外利益受损的案例,培育中国的私营安保力量“出海”从而满足中国企业和公民的海外安全需要,正当其时。

近日,察哈尔学会在北京发布题为《私营安保公司:中国海外安全的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报告,提出以上主张,并研讨私营安保公司“出海”面临的诸多问题。

就在上月20日,中铁建3名高管在非洲国家马里的丽笙酒店遭袭遇难,再次给急速拓展海外利益的中国企业敲响了安全警钟。

海外安全的供给侧改革

由于安全风险低、回报率高的市场早已被西方跨国公司瓜分,很多中国企业将投资方向对准了非洲、拉美等资源丰富但局势经常动荡、西方企业不愿进入的国家和地区。截至今年,中国在境外的企业超过了4万家。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大发展直接带动了中国的劳务输出,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海外的务工人员已经超过100万。

例如,中石油的海外油气投资项目已经拓展到了30多个国家,技术服务业务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其中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际安保机构和中国外交部认定为较高风险或极高风险级别。

作为整体安全局势最为动荡的大陆,非洲有数量众多的中国企业投资项目。但与之相对应,超过六成的中国企业员工境外遇袭事件发生在非洲地区。另外,中资企业在在巴西、哥伦比亚等南美国家被抢事件也时有发生。

察哈尔学会海外安全研究项目主管李少杰认为,这些东道国中有意愿但没有能力向中资企业提供保护的占很大比例。阿富汗、伊拉克、苏丹、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刚果金、厄瓜多尔等国都是如此。

李少杰举例说明,巴基斯坦能力和意愿充足,但中国企业和人员在巴境内遇袭次数仍然很多。这是因为恐怖分子认为中巴关系特殊,中国企业和人员在其与巴政府谈判时极具价值,反而刺激了对中国企业的袭击。

理论上讲,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可以寻求中国政府的领事保护。在现实的领事保护工作中,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13位工作人员每年要处理约4万件领保案件,这种井喷式的需求不是简单增加人手可以满足的。但现实的挑战在于,领事保护高度依赖东道国政府的配合,中方无法掌握主动权,因此实际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东道国发生动荡的情况下,通常无法保证领事保护行动及时有效。

由此,察哈尔学会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海外安全治理机制,在急剧扩大的安全需求面前压力巨大,亟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报告进一步建议,在使用军事力量维护海外利益多有不便且政治成本极高的情况下,私营安保公司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安全治理方式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私营安保公司介入中国海外安全治理,可能重塑原有的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格局。”报告执笔人李少杰以中远集团下属的中远航运率先使用武装安保人员击退海盗袭击为例说道。

私营安保走出去的多重挑战

2004年6月,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工地上遭武装分子袭击身亡,引起了中央高度关注。同年,中国官方首次公开提出海外利益的概念,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正式运行。中国一些民营安保机构开始尝试向海外中国企业提供安保服务。

但2008年之前,中国的民营安保机构在拓展海外业务方面并没有起色。当年10月18日,中石油公司9名员工在苏丹施工现场被武装分子绑架。谈判失败后苏丹政府军和绑匪发生了激烈交火,9名被绑中国人中5人遇害,另外4人获救。

近几年,国内私营安保公司在“走出去”方面开始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例如,华信中安开展了海上武装护航业务,山东华威、北京仗剑者在非洲、中东等热点地区尝试了与大型国企合作的初步模式。

澎湃新闻了解到,目前中国私营安保公司“出海”主要是跟着国内企业的项目走,部分与当地的安保力量合作,绝大多数并未在所在国落地。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国内安保企业主要还是从短期的风险和收益角度来考虑。

“政府应当鼓励私营安保公司发展海外业务,但不宜具体介入某一家公司,要坚持民营化和市场化。”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余万里说道,任何国家对主权问题都很敏感,有政府背景的私营安保公司发展海外业务会很困难。

中国私营安保公司“走出去”还处于初级阶段。视觉中国 资料

目前,国内私营安保公司“出海”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海外的大型国企还需要雇佣较成熟的西方安保公司。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的海外项目因为利润较低,基本不考虑安全预算,安保方面仍处于需求开发阶段。

安徽省和吉林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对在特定国家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发生的的安保费用,按照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费用的50%给予补助。这对有意“出海”的中国私营安保公司来说,不啻为政策创新方面的利好。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对此表示,“大型跨国公司需要大型安保企业提供服务,小公司开展海外业务可以向小型安保企业购买服务。(满足中国企业海外安保需求)政府和市场都可以做,不是二选一。”

中国私营安保公司“走出去”还面临情报支持不足的困难。“中国公司在海外能依靠的最好的情报来源往往是当地保安。在公共关系和情报能力建设方面,(中国私营安保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余万里说。

考虑到一些国家的安保力量和当地恐怖组织、犯罪集团有联系,在东道国当地招募的安保人员会存在忠诚度问题。同时,基于沟通和信任的考量,海外中国企业最理想的选择是由中国安保公司从国内招募的人员。

有观点认为,中国安保企业“出海”基本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每年几千名退伍的特战队员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现实情况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人才短缺实际上是国内安保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内私营安保企业鼎泰安元中东地区经理陶德喜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很难在市场上招募到满足外语等要求的合格安保人员,这些人才选择很多,私营安保企业(提供的职位)没有竞争优势。”陶德喜介绍说,即便与国际安保公司及当地力量合作,中国安保企业大多缺乏足够的人手。

全球安保市场的规模已经高达数千亿美元,而西方大型安保公司通常依靠军方和政府的合同支撑。由于政策法规方面的限制,中国还未出现类似化险资讯(Control Risks)、杰富仕(G4S)等国际著名的安保公司。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中国还没有确切的法律条文规定民营安保公司在海外的行为权限范围,比如如何使用、在何种条件下使用驻在国的武器。实际上,不但民营安保公司的海外发展面临法律困扰,现在国内安保业也没有法律授权,更没有规范可循。

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私营安保公司)在海外的持枪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需要重视的是与国外安保公司合作时中方的情报安全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