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枪击案频发,为什么奥巴马一直呼吁却管不了?

澎湃新闻记者 梁嫣佳 综合报道
2015-12-05 17:31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12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加州枪击事件接受媒体采访。 视觉中国 截屏图

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14人遇难,17人受伤,这是美国在一周之内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持枪袭击事件。据美国警方称,枪击案发生在一家残障智障行动不便人士服务机构。奥巴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已经多次出现大型枪击惨案,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国会应采取措施,减少类似暴力发生。”

此前11月27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一间“计划生育”协会所属健康诊所大楼内发生枪击案,导致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3人死亡,9人受伤。在对峙6小时后,枪手被警方制服。

就任总统7年,第15次就枪械命案发表讲话,单单今年一年,奥巴马已就查尔斯顿教堂血案、田纳西枪案和最近发生的俄勒冈枪案发表讲话。12月2日的加州枪击案又为他再添“新伤”。 

12月3日公布的图片显示,美国加州枪击事件嫌犯携带大量枪支弹药。 东方IC 图

回溯到2015年10月1日俄勒冈州枪击案案发后,奥巴马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吁美国民众促请国会议员作出更严格的枪械管控立法。他表示,美国已经对枪击血案感到麻木,“这差不多已经司空见惯,新闻报道也是例行公事,我站在这个讲台上的反应最终也是例行公事”。他认为,美国整体社会需要就其不作为,向那些在枪击事件中失去挚爱的家庭负责。

关于控枪,奥巴马首先绕不过的是《宪法第二修正案》。

1791年生效的《宪法第二修正案》中写道:“为了保障自由州的安全,必须保留一支受过训练的民兵,人民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 根据多数学者的研究与最高法院的最新解释,持枪权不但是一项个人性权利,而且是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与宗教自由、表达自由同等重要,联邦与各州政府均不得侵损。联邦与州政府的所有控枪立法,均有违宪之嫌。控枪之难,正在于此。

数据显示,当前美国有3亿多人口,而私枪保有量逾3亿支,每年死于枪口下的人数超过3万。

1999年12月29日,“死亡时钟“亮相美国时代广场。该装置从1994年1月1日起持续记录美国枪支数量及在枪击事件中死亡的人数。

被“加冕”的独特文化

说到美国的枪支文化历史,撇开与印第安土著枪口下长年的对峙,也不提各大州土地上广为流传的家族间的火拼故事。正是民兵在莱克星敦打响了第一枪,为独立战争拉开序幕。这些民兵的枪支绝大部分是自己准备的。因此,在许多美国人看来,最初的美国之所以能够获得独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手一支枪。

人民持枪反抗暴政成了美国立国之本,并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为美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这意味着枪支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社会习俗,它经过战争的洗礼已被“加冕”。

1945年6月1日,爱荷华州得梅因城,一群十几岁的少年聚集在朋友的房间,喝着可乐嚼着薯片,枪支、弓箭、性感画报随处可见。 视觉中国 资料

建国之初,美国曾经对宪法作过一次关键性的补充。共有十条补充条款,它们构成了著名的《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权利法案》的第一条是关于言论和信仰的自由,第二条便是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力了(即《宪法第二修正案》),这是美国枪支文化盛行的法律依据。《权利法案》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国文化的基础,人的自由和独立、人的尊严和权力在美国人的思想中是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

1948年12月31日,美国,一名男孩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枪支使用。视觉中国 资料

澳大利亚枪支犯罪专家瑞贝卡·彼得斯曾指出: “在其他西方国家,对他人射击的想法是奇怪的,可是在美国,提起枪来对人射击似乎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1965年8月,洛杉矶瓦茨地区暴乱期间,重量级拳击手阿摩司林肯,膝头放着来福枪,腰里别着左轮,守护着家族药店。 视觉中国 资料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面对持枪的暴徒、身处高犯罪率的城市,如果家里没有一把枪,实在无法安睡。美国校园枪击案频发,很多人归咎于枪支泛滥,但有些人同时指出,如果学校老师能够有限度地持有枪支,或许可以及时阻止暴徒继续行凶。

2014年11月8日,科罗拉多州的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活动,这项课程着力于手枪的安全使用以及普及相关法律。 东方IC 资料

2012年元旦前夜,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位年轻的女性,丈夫刚刚去世,独自一人带着三个月大的婴儿。面对强行闯入的持刀男性,她打电话报警后,抄起两支枪(一支手枪、一支猎枪),击毙了闯入者,成功自卫。此事一时间登上各大网站头条,这位年轻的母亲,也被视为勇敢妈妈。

农场主克莱芬·邦迪坚持认为自己并未违法使用土地得到了当地其它农场主的携枪支持。视觉中国 资料

除了抵抗暴徒,枪支也被认为可以抗击“暴政”。2014年4月,内华达州农场主克莱芬·邦迪坚持认为自己并未违法使用土地,多年拒缴放牧费、不服从联邦法院的判决,美国国土局(BLM)决定强制执行,驱赶他的牛群、关闭公共牧场;邦迪召集一帮民兵持枪对抗,逼走了联邦执法人员。

2011年11月30日,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市,一家枪支俱乐部提供让人们拿枪跟圣诞老人合影的服务。 东方IC 资料

步枪协会(NRA)和枪支展

今年6月,奥巴马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步枪协会(NRA)对于国会的控制让控枪法案无法得到实施。

美国很多富人酷爱狩猎、打飞碟,以他们为主力的美国步枪协会(NRA)是美国最有实力的反控枪组织,每次大选,协会给共和党候选人的捐款高达上千万美元,是任何人都无法小觑的势力集团。

2012年4月14日,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枪支爱好者们在美国步枪协会(NRA)枪支年展上观看各种枪械。
2013年5月4日,德州,枪支展上一名年轻人使用电脑虚拟程序测试自己的射击水平。 

2014年4月26日,在印第安纳州会展中心举办的第143届全美步枪协会(NRA)枪支展。 视觉中国 资料

2015年4月11日,田纳西州,美国全国枪支协会(NRA)第144届年度枪械展举行,预计吸引了超过7万人到场。 视觉中国 资料

NRA是一家民间组织,任何持枪者都可以交费加入,普通会员一年的会费是35美元。会员能享受射击意外伤害保险、地区枪迷聚会、获得协会的出版物等福利。新入会的会员,还能免费得到一个装枪支的装备包,里面放着擦枪布、防护眼镜、装弹器等射击用品。

2013年9月5日,来自德州圣安东尼奥的约翰·特拉维斯用他12口径的猎枪在全国飞碟射击比赛上一试身手。 东方IC 资料

2013年2月2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学生在King 33 Training公司学习如何使用手枪。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关于枪支控制的论辩就开始了,并且一直持续进行着,就像季节性的台风,每隔一段时日、每逢适宜时刻便会卷土重来。针对NRA的声音也一直没有停止。

1999年4月22日,议员黛博拉·奥尔特加手持报纸站在全美步枪协会一块位于丹佛地铁区域的广告牌下。她曾对NRA提出要求,推迟或取消他们的年度枪支展出。 东方IC 资料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华盛顿,在康涅狄格州一名男子持枪闯入桑迪胡克小学,枪杀了20名学生和6名老师。这一恶性枪击事件后一周,全美步枪协会副总裁 韦恩·拉皮耶召开发布会提出要在全国的小学加强警戒,反对者们举着旗帜打断了他的发言。 东方IC 资料

2012年12月17日,华盛顿,抗议者在全国步枪协会位于国会山的办公室外游行,要求对方表达对桑迪胡克小学枪击事件的责任。

并不透明的枪支交易

在美国普通城市,有3种地方可以买到枪:首先是大型户外用品店,这里的枪都是入门级,但枪种较全,步枪、猎枪、手枪一应俱全;其次是街边私人开的枪店,为枪支收藏者们所喜爱,这里流通着许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苏制、以色列制的枪支;第三是枪展,为枪迷所热衷,最新款的枪和限制购买的冲锋枪在这里都能见到。

像沃尔玛等一些大型超市,除实体店外还提供网上购枪服务,而且免邮费。买家只要提交一份申报表,枪支即可通过邮寄的形式寄到买家手中。而只需要随意搜索“离我最近的枪支商店”,众多枪支商店的打折信息就会出现。美国《时代》杂志2013年统计的美国枪支犯罪十大常用武器中,位列榜首的一支二手史密斯·韦森0.38口径左轮枪,在一家枪商网站上的售价为399.99美元。

美国一家沃尔玛超市,一家人推车走过枪支贩卖专柜。 东方IC 资料

在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发生后,包括华盛顿特区、加利福尼亚州、康涅狄格州、纽约州以及最近加入的华盛顿州都实施了“全面背景检查”政策,即对一切涉及枪支的交易都要求通过背景审查。然而,该政策显然不足以隔绝“枪支落入错的人手中”,因为背景审查范围未涵盖“私人枪支买卖”,包括通过枪展和网络途径进行的枪支买卖,而据估算这部分“隐形”交易占到了整个枪支买卖交易量的20%。

2013年5月8日公布图片显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手枪零件。美国国务院致信3D打印枪设计方“防务分销”创始人科迪·威尔逊,要求把3D打印枪设计图“从公共可获取渠道中移除”,警告这种做法可能违反枪支管控规定。“防务分销”已经从旗下一家网站撤下3D打印枪设计图。不过设计图已经被下载超过10万次。

《华盛顿邮报》近日透露称,即将卸任的奥巴马甚至打算“最后一搏”,绕过国会直接动用行政权力推动控枪措施。但一桩桩恶性案件不但没有让美国民众减少购枪,反而枪支购买的数量更多了起来。

美国全国射击运动基金会发言人麦克·巴辛奈特解释这一现象表示,“由于担心政府可能加强对枪支购买的法律限制,人们加紧购买枪支,因而促进了销售的增长,同时人们开始囤积一定数量的弹药,一些型号的武器甚至出现断货。”

当地时间2013年1月19日,美国佐治亚州玛丽埃塔,数以百计的人们来到周末的枪支展进行交易。工作人员称,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展览参加人数都有上升,许多收藏家和猎人担心他们的枪在控制名单上。

2010年1月17日,美国密西根,李·米洛考的家,他和妻子及八个孩子每月都会在当地的一家农场训练军事技能,以迎接可能到来的“外敌入侵”。 视觉中国 图

2013年11月20日(具体拍摄时间不详),美国华盛顿州,埃文斯一家可谓是十足的“战斗家族”,家中共有15只枪械,就连家中的孩子们都和父亲学习过如何清理、使用这些致命武器。

2015年11月10日,南卡罗来纳州,当地治安官在布伦特·尼克尔森家中和车库里发现了数千支来福枪。用了六周,警方还没能将所有武器分类完毕,预计枪支总数达到5000支。美国烟酒枪支及爆炸物管理局的发言人称,尼克尔森家拥有的枪支数量恐怕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有资料显示,在1700万人口的德州,枪支数量就高达6800万支,平均每人持有4支。枪支之于美国,就犹如汉堡包、热狗、摇滚乐之于美国,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限的管控

可能让很多人感到意外,最初的NRA并不反对枪支管制。加州大学法学教授亚当·温克勒尔指出,早期的NRA领导人还帮助政府草拟枪支管制法案。NRA支持联邦的第一部主要枪支管制法律是1934年的《国家枪械法案》。在国会听证会上,NRA的前领导人卡尔·弗雷德里克被问到:宪法第二修正案是否构成对该法律的障碍,他的回答是否定的。弗雷德里克认为,美国宪法中并没有保护持枪权的条款。

直到上世纪70年代,NRA中的强硬派进行了一次“造反”,夺取了领导权,他们转而认为枪支不是主要用来打猎,而是为了自卫。他们确定NRA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枪支管制。

2014年3月5日,美国斯普林菲尔德,持枪权说客以及枪持有者游行,支持秘密携带枪支立法。东方IC 资料

在美国,持枪权力是个涉及自由价值观的问题。因此,全面禁止持枪从来不是美国的可选之项,真正能够讨论的只是“有限的”枪支管制问题。

2008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公民有权在用于个人用途的情况下拥有枪支,同时推翻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实施了32年之久的禁枪令。

2007年6月1日,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西侧,一名警官手持M-16步枪,这是一项由教堂赞助的现金回收枪支项目的成果之一。2006年有276人死于枪击。

2008年6月28日,美国菲尼克斯,当地警察对回购的枪支进行登记。居民上缴枪支后可以换得价值100美元的购物卡。东方IC 资料

2013年8月8日,美国旧金山,警方正在回购当地群众上交的枪支、弹药。视觉中国 资料

2012年12月26日,美国洛杉矶,大量的攻击性武器收集在回收处。上百名枪支持有者等待上交武器,根据枪支类型可换价值50至200美元的礼品卡。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在当年受到了康州小学枪击案的影响,大量步枪、猎枪、手枪、攻击性武器以及弹药都被交送到洛杉矶警察局。 视觉中国 资料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名男子持枪闯入桑迪胡克小学,枪杀了20名学生和6名老师。悲剧发生后,奥巴马高调抛出综合性控枪提案,但法案在拥枪团体的大力游说等重重阻挠下,参议院连加强购枪者背景审查、控制攻击性武器、枪支广告等比较温和的控枪措施都没有通过。

位于得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军事基地在2009年和2014年曾发生了两起严重的枪击案。2009年的胡德堡军事基地枪击案共造成12人死亡31人受伤,袭击者尼达·马里克·哈桑少校是一名精神病医师,负责为从战斗前线归来的美军士兵进行心理治疗。据调查,哈桑本人是巴勒斯坦裔穆斯林,他反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曾想在部队被派往海外前离开。

2014年4月9日,美国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军事基地举行大规模纪念仪式,悼念一周前致命枪击事件中遇难的3位军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出席当天仪式,并问候其他16名伤者及家属。

2015年10月初,奥巴马在上任以来的第15次关于美国国内枪支暴力的电视讲话中指出,恶性枪击事件已成为美国社会的常态。他呼吁美国民众促请国会议员立法,对购买枪械加以限制,以减少枪支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奥巴马承认,正是因为控枪限枪努力屡屡受阻,才导致枪击案在美国频频发生。

康涅狄格州,一名员工在COLT枪械厂组装M4步枪。 东方IC 资料

但枪支生产仍会继续。美国联邦调查局12月2日表示,今年刚过去的“黑色星期五”购物日申请购枪背景审查的人数打破了历史纪录,联邦调查局当天平均每秒处理两个购枪背景审查申请。

枪支引发的争议,仍将继续撕裂这个国家。

2015年10月9日,美国肯塔基州西点,留名溪机枪射击展举行。 视觉中国 资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