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湾网友鼓动汉字繁体字“申遗”,大陆近年频传回归繁体声音

中新网
2015-12-03 23:0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有关汉字的争论自近代以来便绵延不绝。 图片来自网络

中新网12月3日消息,12月1日台湾媒体报道,有网友发文表示,使用繁体字的其他地区开始渐渐接受简体字,未来台湾可能是唯一使用繁体字的。一些网友趁机鼓动将繁体字“申遗”。这让有关汉字繁简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有关汉字的争论自近代以来便绵延不绝。及至今日,类似的争论仍然存在。只不过当下有关汉字争论的环境已和当年有所不同,因此也呈现出与近代不同的、另一种状态。

古代也有简体字

如果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汉字的形态并非一成不变。

《中国全史•汉字史》中写道:“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方向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

有研究指出,现存的汉魏以来陶器、碑刻、书帖上,简体字时有所见。例如,出土于敦煌的汉简中,就有简化的“书”;成文于南朝的《千字文》,也出现了简化的“汉”。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郭锐就曾表示,汉字自产生以来就大体有简体和繁体两个系统,同一个字可能有两种字体。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量“俗字”就是民间流行的简化字。当代编纂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就收集了1600多个“俗字”。

不过,这些古代的简体字皆流行于民间,在当时并没有“合法地位”。

近代汉字繁简争论尤甚

到了近代,伴随着近代中国的国势衰微与西方文化的涌入,汉字的繁简之争渐起。

晚清时,就已经出现了主张用万国新语替代汉语汉字的言论。这当然属于相对激进的言论。

1909年,清末学者、后参与创办中华书局的陆费逵提出了看似“中庸”的办法。他曾在《教育杂志》上呼吁“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字”。

而晚清“国粹派”代表章太炎对汉字拼音化和用万国新语来替代汉语的言论反对甚力。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改进之法”,即在部首结构上“法古”。他还曾指出,为求汉字便于书写,应学习章草写法。

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均遭到新文化派不同程度的批判。这其中,陈独秀、钱玄同、傅斯年等人都曾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

不过,钱玄同似乎更为实际一些。他曾说:“我现在是极端赞成的(中国废去汉字改用拼音)。但是我以为拼音文字,不是旦暮之间就能够制造成功的,更不是存心浮气的、乱七八糟把拼音一拼,就可以算完事的。”

在此基础上,简化字的相关书籍屡屡出现。1928年,胡怀琛的《简易字说》出版。1930年,刘复与李家瑞的《宋元以来俗字谱》出版。1934年,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1936年,容庚《简体字典》、陈光尧《常用简字表》出版。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1表。

同一时期的国民政府也于1932年,由教育部公布并出版了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1935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又采用钱玄同《简体字谱》的一部分,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当时考虑到凝聚民心、抵御入侵的时局因素,南京政府接受了国民党中央常委、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建议,于1936年通令收回了该字表。

而一直到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的1952年,蒋介石还曾再次提出汉字改革问题,但终未成形。

大陆推行汉字简化,第二次简化并不成功

事实上,从清末以至20世纪中期的汉字改革,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1949年10月以后大陆的情形也不例外。

中国大陆政治的统一使得在国家层面进行汉字简化变得可行。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简化方案》,并经国务院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公布,以法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到1964年3月,从《简化字总表》看,其总数已经达到2238个。

此次简化的汉字多被民众所接受,并沿用至今。与这次的成功相比,在1977年还曾有过一次不那么成功的汉字简化。

1977年12月20日《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其中包含848个字。有报道总结这次简化的特点是“既减少了字的笔画,又精简了汉字的数量”。但随即便被周有光、胡愈之等人批评为“比例失调、难看之极,一味追求简单而失去了汉字的风貌”。1986年6月,这些字被废除。

汉字回归繁体声音近年来不绝于耳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这样的表述,“提倡使用简体字,妥善处理繁体字”。而后的“用简识繁”原则可以算做是对此处“妥善处理”的细化。

不过,随着近年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关于汉字回归繁体的声音也不绝于耳。2008年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此后,几乎每一年的两会期间,与繁体字相关的问题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一直到今年,冯小刚、张国立等人还曾在两会期间呼吁适当恢复繁体字。

这也再一次将汉字的繁简之争提出。该话题也总能借助网络形成讨论,而网友也持不同观点。有人说此举利于传承传统,也有人吐槽“考试答题,时间更加不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