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是郧西
苍穹星汉灿烂,大地生生不息
这里,是郧西
一群人类聚集在洞内制造“武器”
外出围猎
把猎获的动物背到洞口剥吃
丢下一堆堆骨骼
......
这是60万年前
发生在今郧西安家乡神雾岭的一幕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郧西县城,摄影@徐军)
他们是白龙洞古人类
在这处远古绿洲繁衍生息
时光的转变、人类的进化、生命的更替
在郧西白龙洞遗址内
以土层的形式层层展现
人类的生生不息,穿越60万年时光
仍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震撼
白龙洞古人类遗迹 摄影/吕世银
白龙洞古人类遗迹
是远古人类在郧西繁衍的明证
结合其它古代遗物
表明郧西长久以来是宜居之地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天上银河地上天河,摄影@贾庚春)
从白龙洞古人类开始
古老的郧西
成为一条生命演化的走廊
但它并非只有生命的遗迹
它的传奇还有很多很多
01
古属梁州东域
郧西建县已545年
古时,郧西地域
隶属、管辖、建置、称名
变更颇为频繁
陡岭电站 摄影/徐军
自夏商时起
郧西县境、地域
先属禹贡梁州之东域
西周、东周、春秋时
属绞国、麇国、商国之地
春秋后时属楚国、秦国辖地
后又反复时楚时秦
郧西地域
始于西汉(公元2年)置县
先后有——
长利县、平阳县、晋兴县、
郧乡县、侨立南上洛县、
侨立北上洛县、上洛县、上津县、
黄土县、开元县、
漫川县、黄沙县等建置
郧西
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建县
清顺治十六年(1659)
省上津县入郧西县
郧西建县已有545年的历史
天河水乡 摄影/刘军
古上津县为如今的上津镇
上津镇内的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
它坐落于金钱河东岸
古城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00米
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1993年就被列为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古城 摄影/黄江平
上津道 摄影/钟建华
“上”乃天子,“津”为渡口
自隋以来
这座金钱河上的重要渡口
因靠近天子的都城西安,而称为“上津”
民间传说中,唐中宗李显被贬房陵时
曾途经上津渡口
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天子渡口
上津古城 摄影/徐军
上津古城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曾23次建县
7次设郡,4次置州
素有“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之美誉
上津古城 摄影/杨洪霞
此外
郧西县是革命老区和苏区
是中国工农红军
在湖北的主线
和开展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见证地
军队休整 资料图
红四方面军、红三军
红二十五军先后在郧西驻扎发展
开展革命斗争
留下了开国将帅
李先念、贺龙、徐向前、
陈昌浩、程子华
等革命前辈的战斗足迹
《什么是红军》宣传单。这份传单是全国仅存完好的一张,是郧西县作为革命老区的重要凭证。
1934年至1935年
红25军在郧西
创建长征途中唯一的根据地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2020年7月,郧西县被纳入
国家长征文化公园湖北段重点建设县
1935年2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虎坪村涝池张家大院分析形势。这次会议被称为郧西会议。
拨开历史迷雾
沿着一方水土的发展脉络
感受它的喜怒哀乐、沉浮兴衰
以史明志,知往鉴来
02
依山傍水
白云深处有人家
郧西
版图面积3509.6平方公里
辖18个乡镇(场、区),50.87万人
共10个居委会、338个村委会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郧西来家河,摄影@钟建华)
郧西属于鄂西北边塞顶点
南临汉江天险,北靠秦岭山脉
西南接川陕边境的大巴山脉
东以郧阳区为邻
四周均为大山所围
地处秦巴山腹地
郧西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处
素称“秦之咽喉,楚之门户”
这里是西进东出的“桥头堡”
古漕运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郧西境内
有不少大小不等的村落平川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摄影/贾庚春
樱花开满回家路 摄影/刘刚
从地理上讲
郧西县处于
华北和华中自然区域之间
是过渡地带
属于副热带北界大陆性季风气候
摄影/钟建华
七夕广场 摄影/黄江平
这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
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无霜期长,严冬时间短
最适合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生长
鹭鸟家园 摄影/贾庚春
荷花翠鸟 摄影/刘刚
由于东西部地区跨度长
约115公里
全县气候不够平衡,有较大差异
全年平均温度为15.4度
年均日照为1.874小时
无论温度和日照都是很理想的基数
天河水乡 七夕画廊 摄影/徐军
摄影/贾庚春
往事如烟飘散
江山依然如旧
时刻等待着它的人民
谱写新的传奇
03
6500多座山、3000多条河
在这里深情相拥
全县大小山头6500多个
其中比较高的有篙山、黑山头、
黄龙山、天堂山、娘娘山、
白崖寨等38座,均为秦岭山脉
其中千米以上的高山64座
(含1200米以上高峰)
直挂云帆济沧海 摄影/贾庚春
群山连绵、水汽充足
山间往往植被浓密、云蒸雾绕
风云大尖山,摄影/黄江平
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
最高的郧西大梁楸木沟垴
1853米
最低是归仙河的度高垭子
1.57米
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挂壁公路
伫立山巅,游目骋怀
看群山嵯峨黛绿
望天空湛蓝辽阔
揽流云风轻云淡
足以极视听之娱
金钱河 摄影/刘刚
摄影/黄江平
夕阳西坠
霞光在云雾中弥漫铺开
脚下山林云消雾散,满山苍翠
远处的集镇、公路、山峦
构成一幅秀美的水墨画
坎子山 摄影/徐军
坎子山石林
全县河流大小3000多条
汉江流域经郧西西南9个乡镇
长约125公里
其余较大河流有金钱河、天河、
归仙河、泥河、兰河、仙河等
金钱河 摄影/刘刚
天河 摄影/徐军
这些河流中50公里2条
30至50公里12条
5至10公里以下的山沟1438条
还有毛沟小岔1941条
摄影/贾庚春
龙潭河 摄影/黄江平
峡谷中积水成湖
或湛蓝如宝石
或蜿蜒如青龙
摄影/钟建华
汉江入鄂第一水电站—夹河关电站 摄影/徐军
村庄、农田
与山水完美相融
以致于何处不是归园田居
六郎关水库
金色六官坪 摄影/刘刚
一捧山水
千载人间
大山大江在这里纵横交错
带来改天换地的洪荒之力
04
万象包罗
好一片天工造物锦绣河山
郧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
雄厚物质基础
是一片正待开发的热土
鹰嘴石
秦巴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
赐予郧西各类林特品种
最佳生产条件
黄姜、香料烟、杜仲、油柚
等林特资源富集一方
被誉为中国的“黄姜之乡”、“油桐之乡”、
“杜仲之乡”和“全国香料烟基地县”
生态郧西 摄影/杨洪霞
郧西位于汉江流域上游
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境内水能、光能、风能等资源丰富
理论蕴藏量达150万千瓦以上
开发潜力巨大
龙潭河 摄影/徐军
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美
矿产资源量大品优
现已探明有矿产50余种
其中金属矿25种,非金属矿23种
五龙河 摄影/徐军
世界绿松石在中国
中国绿松石在十堰
十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
绿松石产销集散地
郧西县是十堰绿松石主产地之一
郧西畜牧资源得天独厚
300万亩天然草场
可载畜11万牛单位
马头羊以品优肉嫩味鲜享誉省内外
并载入省名优品种志
湖北关村养牛大户 摄影/刘刚
马头羊 摄影/钟建华
郧西旅游景点众多
拥有12家A级景区
其中,天河、五龙河、龙潭河、
上津古城4个4A级景区
上津古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郧西七夕”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津古城夜景 摄影/徐军
龙潭河 摄影/徐军
白龙洞猿人遗址、上津古城、
郧西古城八景等人文景观
与龙潭河、五龙河等自然景观
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天河长廊 摄影/杨洪霞
五龙河 摄影/徐军
郧西境内
河谷遍布、山峦叠翠
孕育了丰富的山水资源和独特物种
素有“南北生物物种库”的美誉
红腿娘子 摄影/刘刚
秋水共长天一色 摄影/杨洪霞
中华秋沙鸭 摄影/王锦朝
郧西
被称为“中国喜鹊之乡”
目前有50多万只喜鹊
平均每平方公里120只以上
百鹊图 摄影/杨洪霞
郧西境内
栖息着150多种珍稀野生鸟类
其中有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
海南虎斑鳽
它被誉为“鸟中大熊猫”
海南虎斑鳽
有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
的黄脚渔鸮和雀鹰
黑翅长脚鹬 摄影/王锦朝
赤嘴潜鸭 摄影/王锦朝
近年来
郧西先后荣获
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
国家森林城、省级文明县城、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赤麻鸭 摄影/王锦朝
寿带 摄影/贾庚春
于崇山峻岭处
遥望高山屹立,远眺大江奔流
感受自然脉搏
郧西这片热土上
万物生生不息
05
缘定七夕
金风玉露于此相逢
天上七夕,人间郧西
牛郎织女的故事
起源于郧西天河
并从这里走向全中国、全世界
天河 摄影/刘刚
亚洲第一织女雕像 摄影/黄江平
郧西天河
是世界上唯一一条
与传说中的天河重合
而命名的河流
虽然全长不到一百公里
却因七夕传说闻名天下
鹊桥 摄影/徐军
时空隧道 摄影/黄江平
河汉相接的天河口
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天河口 摄影/徐军
在天河口上下
似莲花般地环绕着
焦赞、孟良寨,兵书岩、白龙岩、
狮子头、牛郎庙、织女庙、猴子岩、
观音堂、杨泗庙、天河古镇等景观
七夕广场 摄影/黄江平
天河在娘娘山脚下
站在娘娘山顶可以清楚看到
天河口和五峰古麋国的国都
后来还在附近发现一处
新石器至汉代和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址
说明古代的天河口非常繁华
梦里水乡 摄影/刘刚
郧西自古就有
七月闺阁以瓜果祀牛女为乞巧
过七夕节的习俗
至今各乡镇还流传着
葡萄树下偷听牛郎织女情话、
七夕之夜拜牛郎织女、
斗巧、赛手艺之风俗
郧西织女 摄影/杨洪霞
乞巧 摄影/杨洪霞
七夕绣娘 摄影/杨洪霞
每年七夕
郧西都会举办精彩的民俗活动
放河灯祈福许愿
放河灯 摄影/杨洪霞
相传每逢农历七月七
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
人们担心夜里太黑
便在河流里投放河灯,照亮鹊桥
让他们相聚时刻长一点
放河灯 摄影/徐军
神奇的传说,美丽了天上人间
诠释着对真爱的守望
现在的人们在七夕放河灯
也是为了表达美好祝愿
祈求爱情美满,家庭幸福
放河灯 摄影/徐军
郧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郧西七夕》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郧西三弦》、《上津火龙》等4个
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龙华庙会》
《织女凉粉制作技艺》等15个
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21个
郧西三弦,因伴奏以三弦为主,故而得名。资料图
上津火龙
目前
郧西有县级非遗保护名录119项
市级非遗保护名录13项
“郧西三弦”、“七夕习俗”、“郧西送寒衣”
已于2009年、2011年、2013年
先后被列入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年味 摄影/杨洪霞
走进民俗文化
聆听历史的声音
06
珍馐美馔
总有一种味道让你欲罢不能
郧西县马头羊无角,头像马头
因出肉率高、肉质细嫩
无膻味,蛋白质含量高
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
深得食客喜爱
烤羊排
羊肉卷饼 摄影/刘仲黎
以此烹饪而成的炖羊肉、炒羊脸
蒸羊肚、泡羊肝、烧羊脚
皆是上佳菜品
干锅香辣羊蹄 摄影/刘仲黎
冬天的时候
围坐在炭火熊熊的火炉前
挂上吊罐,炖一锅羊肉汤
喝上一碗
顿使人暖得浑身添劲
马头羊汤
湖北口回族乡是十堰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民族特色浓厚
在湖北口回族的饮食文化上
“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
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清真八大碗 摄影/刘仲黎
“清真八大碗”指的是
八种装在大碗里的蒸菜
由四个荤菜、四个素菜构成
牛羊肉、鸡、鸭、鱼都入列
再配以时令蔬菜
清真八大碗 摄影/刘仲黎
它以八碗为限,灵活搭配
多采用炖煮烩炸烧蒸等技法操作
讲究料厚物重、味纯汤清
大汁大芡,大碗盛放
其中,牛肉蒸碗、牛肚蒸碗、
油酥蒸碗、糯米觐糕
是湖北口清真八大碗中的精品
清真八大碗 摄影/刘仲黎
郧西羊尾镇的板桥豆干
主要以汉江水和优质大豆
及二十多种天然香料为原料
经过三次清洗,6小时浸泡
石磨九次碾磨后
再经过十二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板桥豆干口味纯正,香辣可口
吃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板桥豆干
郧西花馍又名面花
它之所以叫花馍
是因为造型包含了花、鸟、虫、鱼等
看上去栩栩如生
令人舍不得吃掉
湖北口回族乡做花馍的习惯
是从陕西关中地区传承过来的
在生日寿辰、婚丧嫁娶、祈祷祭奠
等场合都要送花馍
逢年过节时多做枣花馍
象征多福多寿
神仙豆腐是郧西的特色小吃
性甘味苦
是境内高山上名为二翅六道木
的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
夏季吃“神仙豆腐”可清热、解毒、活血
神仙豆腐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中的味道
一闻到它
记忆和情感就被唤醒
关于郧西
你记忆中的味道是什么?
07
建设快马扬鞭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历史上
郧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
被称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
先后被认定为
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湖北深度贫困县
火车岭 摄影/徐军
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郧西人百折不挠
发挥红色革命精神
为摆脱贫困而不懈努力
美丽乡村 杨洪霞摄
2015年至2020年
郧西投入约30亿元
实施安全饮水、农村电网
和路网改造工程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天河水乡 七夕画廊 摄影/徐军
其中
郧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
建成147座光伏扶贫电站
总收益近5000万元
5年来
实施综合交通重点项目65个
建成二级以上公路207.03公里
完成农村公路
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980公里
创建“四好农村路”397公里
覆盖全县18个乡镇(场、区)150多个村
沙沟 摄影/徐军
2015年以来
郧西开通公交客运线路8条
投入公交客运车辆51台
开通通村班线51条
投入班线客运车辆89台
40个行政村开通约租客车
建成客运站场18个、
农村招呼站70个、候车亭273个
上津镇绞肠关盘山路鸟瞰 摄影/钟建华
大道如虹,通达南北
一条条产业路、脱贫路
景观路、惠民路相继通车
旺了产业、富了百姓
让郧西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
摄影/钟建华
从2018年开始
郧西在汉江、金钱河、天河流域
先后举办七夕田园生活节、
年货节、采茶节、草莓节、
帐篷节、采摘节、丰收节
等乡村旅游活动270多场次
七夕放河灯
七夕民俗猜灯谜
天河漂流 摄影/杨洪霞
七夕帐篷节
同时
郧西县在汉江、金钱河和天河流域
荒山、荒沟、荒丘、退耕地等处
打造核桃、柿子、花椒、天丁、
油橄榄等林特产业基地30多万亩
仅核桃年产量就达10000余吨
年产值达2.5亿元
郧西核桃
2020年
郧西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14.9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
安置小区美如画 摄影/杨洪霞
2020年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5亿元
18项主要经济指标
处于全市第一方阵
郧西城区 摄影/黄江平
有一种蜕变
叫郧西速度
08
特色产业生机勃发
他们把日子过成了诗
绿树成荫,白墙黛瓦
风吹稻香满衣裳
此起彼伏的山脚下
一泓碧水静静流淌,田地分布有序
与小小的村庄,相映成趣
摄影/徐军
夹河月湾 摄影/杨洪霞
春到郧西
观音镇黄土梁村
万亩铁扫帚种植基地油菜花盛开
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
年产扫帚600万把
年产值4500余万元
黄土梁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制作传统扫帚的工人 图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合作社内展示的工艺品 图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不止黄土梁村
郧西84个脱贫村因地制宜
全部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
一个个特色产业应运而生
采茶忙 摄影/刘刚
游客体验郧西县刺绣工艺
美味小吃吸引游客购买品尝
地处秦巴深山的涧池乡下营村
全村60%以上村民
依托当地特有的绿松石和农副产品资源
发展农村电商
2020年全村销售额超过2亿元
摄影/陈迪祥
摄影/陈迪祥
2014年
下营村被阿里巴巴集团
授予“淘宝村”称号
是湖北省第一家
涧池乡下营村淘宝小镇
目前
郧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06万亩
稳定粮油作物面积75万亩
产量14万吨
多彩农业 摄影/刘刚
摄影/钟建华
马头羊、核桃药材间作、茶叶、
乡村旅游等县域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改造提升了蔬菜、核桃、中药材、
桑蚕等老产业基地20万亩
订单产业基地常年稳固在6万亩以上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马头山羊产业蒸蒸日上
香菇种植产业 摄影/杨洪霞
采茶 摄影/杨洪霞
马头羊、杜仲、黄姜、
山野葡萄、香椿先后获得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全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1亿元
实现外贸出口7200万美元
增速全市第1位
冷水米丰收 摄影/杨洪霞
玫瑰花产业 摄影/杨洪霞
红油香椿
2020年全县城镇和农村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达到28346元、11421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全省第一
摄影/钟建华
艾布艺品
穿行在整洁的乡道
从一幢幢新建的楼房掠过
潺潺溪水欢快流淌
麻鸭戏水、白鹭翱翔
田里瓜果遍地、稻穗飘香
微风吹过
大片大片油菜地泛起金黄的浪花
天河水乡 摄影/杨洪霞
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过得忙碌而充实
有看得见的收入和对未来的期盼
一切都变成了最好的安排
一天又一天
把日子过成了诗
摄影/徐军
晒秋 摄影/杨洪霞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式生活
在郧西的乡村已照进现实
09
今天
郧西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郧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郧西之“神”
“神”的是山川江河的自然禀赋
“神”的是古往今来的奋斗人间
今天
它的过去、当下
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往事如烟飘散,江山却依然如旧
时刻等待着它的人民
谱写新的传奇
今天
我们以秦巴腹地的明月为邮戳
以秦楚大地为宣纸
以汉江的波澜为浓墨
写下七夕之约爱的召唤
向远方的你
向无数爱我的人
向整个世界发出邀请
霓虹初上 摄影/刘刚
8月14-20日
郧西县天河七夕文化研究会
联合十堰日报社
创新举办“云赏七夕•智慧郧西”
首届网络天河七夕文化旅游
宣传推介活动
将持续举办了10年的
“七夕文化旅游节”首次搬到线上
云盛典、云传承、云相亲
云展馆、云带货、云打卡
云洽谈......
七大活动主题,等你来看
直播平台——
新华社现场云、新华网、新京报微博、长江云127家联盟、十堰头条APP、云上十堰APP、抖音十堰晚报、快手十堰晚报 、视频号十堰晚报、微视十堰晚报、十堰日报微信、十堰发布微信、十堰日报教育周刊微信、十堰晚报微信、十堰晚报微博、秦楚网微信、秦楚网、十堰文旅微信
明天
首场云盛典活动正式启动
大美郧西
线上见
热忱欢迎广大微友投稿,原创稿件将优稿优酬。稿件请图文并茂哦!
投稿邮箱:3248134605@qq.com 编辑部电话:0719-8015822
来源/十堰晚报
感谢摄影师们用镜头留下十堰之美
原标题:《什么是郧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