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黄浦别样红|上海音乐厅:新中国第一座音乐厅
原创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南京大戏院坐落的延安东路,当年叫爱多亚路;龙门路叫麦高包禄路。这块地方,原是潮州旅沪同乡会所办的潮州会馆的坟地。1929年,这地被何挺然租下建戏院。肆业圣约翰大学的他,已在1926年开设了北京大戏院(今贵州影剧场)。之后,又在1941年建成美琪大戏院。
早在1919年投身电影业的何挺然认为,中国现有影院只有数十家,而且影院多为洋人所开,华人办的影院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抗衡。他要建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影院,打破外商称霸放映业。
图说:南京大戏院——上海音乐厅前身。
1930年3月16日,《申报》出现这一广告:“应社会之潮流,文化之进步,为国家之光荣,补民众之娱乐,同人等本不折之毅力,在本埠爱多亚路自建南京大戏院,建筑业已工竣,行于日内贡献于社会,谨先闻达。上海南怡怡股份有限公司谨启。”
图说:设计师范文照(1893-1979)。
十日后的26日,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的南京大戏院开幕。上下两层观众厅,有座位1540个。设计师是海归派,为中国第一代留洋归来的华人建筑设计师范文照和赵琛。整座戏院装饰多变,层次丰富,色调淡雅。古典的柱子与券形门交相辉映。沿台阶而上,大门有爱奥尼式柱,二层的正立面及转角有券形门及阳台。
门厅中央有大旋梯转向两面,前走马廊,后为伫立十六根合抱赭色大理石圆柱休息大厅,厅内有三个券形门洞,中间是两根爱奥尔尼式柱,两端为双柱;券门上浮雕出自留法的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雕塑家李金发之手。
图说:留学第戎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的李金发。
图说:美丽第戎一街心花园,谁想到是昔日的刑场。
袁念琪摄
休息厅、走廊壁面、地坪及扶梯均用呈现古典风格的大理石装饰。观众厅呈钟形,厅内是大理石壁面,柱身为白大理石,黑白混合的柱头及壁上装饰皆用希腊式花纹。这样的西欧古典主义风格沪上少有,为上海第一座中国人设计建造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1989年9月25日,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说:有了“译意风”(同声翻译耳机),姆妈再也不为我看外国电影犯愁了。
南京大戏院无论建筑还是设备均为上海一流,力压当时上海戏院老大、由邬达克设计的卡尔登戏院(今长江剧场)与奥迪安戏院;被美国《纽约日报》称为亚洲“洛克赛”,洛克赛时为美国设备最完美的戏院。开幕当天,放映环球影片公司有声歌舞片《百老汇》;并获美国福克斯和米高梅公司的新片专映权。
那时的上海戏院,实为影剧院;放电影,也演戏。直到上世纪70年代,我还在院名已是上海音乐厅的原南京大戏院看过电影,还看过顾竹君、于飞和于振寰等演出的曲艺节目。
当年这里是地方戏名角璀璨,就说两件:一是1946年四五月,以梅兰芳、俞振飞等为主要演员的梅兰芳京剧团在此连演13天。二为1949年8月,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戚雅仙、王文娟和金采凤等著名越剧演员在此连演6天。
图说:在影片《人民的巨掌》中,王蓓(白桦妻子)扮演大义灭亲的特务妹妹。
在上海解放后的1950年11月18日,南京大戏院改名北京电影院,这是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的影院。当天放反映昆仑影业公司新片《人民的巨掌》,编剧夏衍、导演陈鲤庭。
九年后的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大庆。为庆祝和举办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需要,同时也是音乐事业发展和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的需要,上海要有一个专门场所演出音乐。
有关部门在当时几十座影院剧场中,挑选一座改建为音乐厅。经比较推敲,钟情的目光落到了北京电影院身上。原来首选是处于南京路黄金地段的大光明电影院,但这时已在进行宽银幕电影改造,无法更改。此外,还青睐过蘭心大戏院。
图说: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音乐厅(延安东路523号,电话281714)。
要成为专业音乐厅,首先对声音有高要求。同济大学建筑声学教授王季卿说,“判断音乐厅优劣的最重要指标是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长,乐声就丰满圆润,相反则单调干瘪。但如果过长的话,又会影响清晰度。”
测试北京电影院混响时间,特从部队调军大衣一千件,一件件蒙于座位,模拟全场坐满观众,以测试人体对声波吸收情况。测试结果,混响时间为1.5秒,排名全市剧场第一,特别适合演奏交响乐。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谭抒真认为:这里的音响效果最好。
放电影的剧场,只要混响时间不超0.8秒,在这怎么成了1.5秒?原来在建造时,电影已从默片向有声过渡,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影片《纽约之光》刚在美国完成;南京大戏院考虑到声效匹配,提高是自然的;但不清楚怎会提至符合音乐厅条件的1.5秒?这一指数,在世界一流音乐厅里也是拿得出的。用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的话来说,“除了顶级的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波士顿音乐厅这三家外,在音质上,上海音乐厅可以和任何音乐厅一较高下。”
图说:著名声学专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季卿。
除了这1.5秒,还有其厅堂的窄靴型设计。王季卿说,“窄靴子型的音乐厅音效最佳,有助于增强早期反射声,使乐音更清晰,更集中。而南京大戏院碰巧吻合,造型相似,音质当然好。”
为获得好音效,剧场墙壁和柱子均由美国西电公司设计。在它尚未变身音乐厅前,这里已响起音乐之声。在问世第二年1932年11月1日,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梅百器指挥的工部局乐队最早登台,这支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管弦乐队连演5天。从此,这里成了工部局夏季音乐会的固定演出地。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此献演的外国著名音乐家有:世界著名钢琴家莫什维支(1933年),著名钢琴家米罗维枢、大提琴家皮亚斯特罗、低音提琴家约瑟苏斯特联袂演出(1937年),小提琴家阿德勒(1942年)等。
图说:“上海之春”音乐节的举办地。
北京电影院虽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并不能自然脱胎为音乐厅,尤其是舞台和乐池这两处关键还有距离。原舞台小而浅,说是南京大戏院股东之一朗德山要求适合他的潘家班杂技马戏团演出。此外是乐池不大,当初考虑的是杂技马戏演出的伴奏。于是,剧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拆了前排部分位子,拓展了舞台深度,改造乐池以适合乐队演出的要求。
9月20日,从南京大戏院改名而来的北京电影院,更名为上海音乐厅;新中国第一座音乐厅在上海诞生了。为庆祝上海音乐厅亮相,上海音乐界专门举行联合公演。1960年5月10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在上海音乐厅举行。此后,每届都在此举行。
图说:上海人熟悉的廊厅。
从北京电影院到上海音乐厅,对上海并不只是少了个电影院,新生了个专业音乐厅。上海音乐厅的诞生,标志着上海音乐界从此有了自己的活动中心,上海音乐家有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上海市民有了欣赏音乐、陶冶情操和提高素养的专业场所。自1959年上海音乐厅问世到今天,它为上海打造文化大都市添砖加瓦,成为培养我们并共同成长的音乐摇篮。有许多优秀音乐作品从这传播开去,其中就有吕其明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有不少我们熟悉的本土音乐家从这里走向世界:闵惠芬、朱践耳、陈燮阳、高曼华、胡晓平和黄英等。
同时,还有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家和乐团来到这个舞台;有著名小提琴家思特恩、阿卡多、朱克曼和奥伊斯特拉赫等;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钢琴家拉罗查、傅聪和殷承宗,著名长笛演奏家郎帕尔……还有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意大利国际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朱丽亚弦乐四重奏团、香港管弦乐团等。尤其是2001年的肖邦钢琴作品全集(12套)音乐会,特邀波兰国立肖邦音乐学院分12场演奏,为我国全集演出世界音乐巨匠作品首创。
图说:到上世纪80年代,成为“星广会”举办地。
对上海人来说,这里还有个令人难忘的“星期广播音乐会”,上海人称之为“星广会”。她已成为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成为中国一个最早的音乐普及品牌,成为一个集体记忆,成为千万爱乐人心中的圣殿。
1982年1月15日,第一期星期广播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一下子就吸引了千万双耳朵。为满足广大市民要求,音乐会采取现场演出与广播现场直播同步进行。
第一期节目是声乐器乐综合场,由上海乐团、芭蕾舞团、民族乐团、歌剧院、电影乐团和音乐学院强强联手。刚从文化荒漠日子过来的听众沸腾了,一时间竟带动了半导体收音机的热销。“星广会”培养了一大批乐迷,许多人通过它走进了古典音乐的殿堂。有的听众表示:哪怕是到上海音乐厅收票、领位,只要能听到“星广会”。
有人说,衡量一个音乐厅成就的标杆;要看它在构筑国际性、经典性和艺术性的同时,能否真正成为大众的精神乐园。跳动的音符告诉我们,上海音乐厅做到了。1994年又推出首期双周免费星期音乐会,1996年举办交响乐讲解音乐会,2000年开展星期六学生乐团展演活动……
图说:2003年,上海音乐厅平移。
跨进21世纪的上海音乐厅要搬家了。这个家搬得非同寻常,它是一栋建筑的整体搬家,也称“平移”。对上海音乐厅来说,其实是平移+重建。
故土难离,但搬家势在必行。从音乐厅本身来说,一是原有面积较小、空间有限,又无无停车场等;影响了进一步发展,不能适应国际大都市音乐欣赏和文化消费新需求。二是建筑老化,毕竟已入古稀之年。从客观来看,要配合延安路高架拓宽和延中绿地建设。于是,上海市政府决定对上海音乐厅进行搬迁,同时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和部分扩建。
2002年8月31日,上海音乐厅举行平移重建前的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再见,我的珍爱》。9月1日,“平移和完善功能性修缮”工程展开。
按计划,上海音乐厅需要整体向东南方向平移66.4米,离开它生活了七十三年的地方。经讨论,决定采用较为稳妥的抬升平移方法,并选择了曾经平移过刘长胜故居的上海联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平移。
2003年4月15日上午10时,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开始。工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地向上顶升1.7米,第二阶段是在顶升后向南平移66.46米,第三阶段是移至新址后再往上顶升1.68米。
投资5000万的平移工程艰巨,没国内外同类或类似经验参考;其中难度最大是平移前的同步顶升。由于上海音乐厅建造年代久远,混凝土强度较低,大厅内部结构相对空旷,建筑整体刚度较差,如此庞大的建筑在顶升一瞬间,内部受力体系将出现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对建筑结构产生破坏。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历时两月,终于创造了世界建筑史的一个先例和奇迹。
2003年6月17日,平移工程完成,一个崭新的上海音乐厅展现面前;并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构成上海市中心一个高尚文化艺术圈。
图说:上海音乐厅新址。
平移后,上海音乐厅引以为傲的混响时间经测试,从之前的混音时间1.5秒在维护修缮后提至1.83秒。同时,噪音指标从42分贝降低到29分贝;新加隔震装置于老建筑大地板和新地基间,阻隔了附近地铁噪声。此外,因舞台深度加大一倍和副台扩建,采用压缩舞台上方空间和安装固定反音板来保证音响效果。这一切,令它的声音效果丰满浑厚,逼真度高,层次感强,富有张力。意大利钢琴巨匠毛里奇奥·波利尼演出后评价道:“上海音乐厅是我在中国遇到的音响效果最好的音乐厅。”
图说:上海音乐厅——新中国第一座音乐厅。
上海音乐厅,不仅保留了原有形式和内部装饰,而且外立面结构、使用功能和音质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改善与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在增加观众容量上,演出厅一楼后区改为阶梯状,观众席从原来1122座增至1200个;还设置了国内罕见的价格低廉的站票区。音乐厅还扩建了西部和北部,有了更大的空间。
2004年国庆之日,上海音乐厅进行了新址的首演音乐会;由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演出柴可夫斯基和贝多芬作品专场。
爱音乐、爱音乐家、爱音乐听众。坚持“高品质,世界级”演出理念的上海音乐厅,将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美好记忆。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获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市作协会员,入选《中国新闻年鉴》。1974年发表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收入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原标题:《【黄浦别样红5】上海音乐厅:新中国第一座音乐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