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图︱金门战役前敌总指挥萧锋后人出书,揭秘解放军最大败仗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5-11-30 16:58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由金门战役前线总指挥萧锋将军后人撰写的近60万字《金门战役纪事本末》,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2016年1月正式上市。

这是一部立足于当代中国军事史、记录金门战役全过程、探讨战役失败教训的纪事本末体全新力作。

金门战役,发生在1949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24天。这一天,解放军第二十八、二十九军共8000多官兵借助夜幕掩护,乘300只木船向蒋介石政权国民党军退守的金门岛发起了攻击,激战三天两昼夜后,后援不继,全军覆没,连同第二梯队共9086位壮士,全部牺牲或被俘。金门战役,是解放军成军以来,遭遇的唯一一次对国民党军的彻底的失败,也有说是大失利。这次战役,规模虽然不大,但发生的时间点极为关键,其中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至今未得到充分的探讨。

金门战役虽偏于东南一小岛,却影响到全局。当时,腐败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一路溃逃台湾,立足未稳,解放军如能顺利拿下金门岛,就能继而一举攻占台湾。然而,这场战役的失败或曰失利,致使错失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而有今日之台湾,而有海峡两岸隔绝至今。金门战役,实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个关键的转捩点。

对这场败仗做深刻的反思和检讨,莫过于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涉及:一是轻敌,上至第十兵团,下至前线指挥,主观上全都轻敌,导致战略战术部署上失当。二是渡海船只不足,而且民船也不可靠、不配合;三是退无可退的国民党置之死地而后生、作困兽斗的坚强意志。四是胡琏布下迷局,十二兵团出乎意料的增援成功;五是善于陆战的解放军对海战、海岛登陆战了解的严重匮乏。对于金门战役的失败,有人认为,对于解放军,这是一次不该有的偶然失误;对于国民党军,则是一次侥幸的胜利,并进一步分析其偶然背后的必然:既不了解渡海作战规律又主观轻敌,未作敌情、我情、海情三方面的全面备战。

这些分析是中肯的,然而,由于第一手资料的零散、匮乏,由于国共两党60多年来所持立场不同,以及多年来大陆对这段历史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多年来相关当事人出于某种考虑的语焉不详,使得对这场战役失败原因的研究无法更加深入下去,已经出版的少量专著也难免有以讹传讹之处。为什么轻敌?如何轻敌?从战前准备到登陆失败,从兵团到战士,经历过什么?到底是战略失误还是战役指挥失误?谁该为这样的失败负责?这次战役又如何影响了后面的对台作战?对金门战役全程,远未得到全面的展示与探讨。

本书作者萧鸿鸣、萧南溪、萧江,系“金门战役”前线总指挥萧锋将军的后人,历十多年之准备完成此书。全书辑大陆与台湾公开发表的著录、新解密档案、参战人员回忆片段、战役记录资料、指挥者作战日记等散落四处的文献,以纪事本末体、编年的方式,不仅尽量客观、公正、理性、全盘地将金门战役过程展示出来,更以宏观的视阈,将其划分为“始发阶段”“延宕阶段”“延宕的演变阶段”,正本清源,消弭讹误,为此后的两岸战争与和平脉络,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梳理。

全书容量宏大,一手资料详实,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对那些遗留在金门战役上的诸多疑窦、后世谬误的出处种种进行疏证与阐释,廓清迷雾,使读者不再“雾里看花”。

全书以弁言统领,分八章:一、铁流与溃败;二、骄狂与偏见;三、无奈与无望;四、觉悟与偏安;五、执着与放弃;六、惩罚与炮战;七、绞索与默契;八、梦魇与祭奠。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的爱国心、责任心与使命感。《金门战役纪事本末》的出版,不仅可做中国现代军事史海战、陆战的典型战例以供借鉴,更冀望再架一座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桥梁,“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949年9月,为备战金门战役处于极度疲劳下的萧锋在淗江前线指挥所的一张照片。

1949年12月2日,为准备“再战金门”,第二十八军召开全军党代表会议。会后全体代表合影,前排左一为萧锋。

第二十八军244团团长邢永生牺牲在金门。这是他和夫人灵光1946年6月的合影。

解放军第二十八军原后勤部长宫愚公对金门战役的一段回忆资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