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国考”开考参考人数创新低,申论关注国民素养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2015-11-29 22:0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11月29日,2016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2.7万个招录名额共吸引了近140万人报名,平均“竞争比”为5年来最低,继2015年底之后又产生了一个“史上最易考取年”。

在上海,11月29日共有1.8万考生在全市10个区的考点参加考试,参考人数也创下了近年来新低。

国考上海参考人数逐年大辐下降

2016年度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一共提供15659个职位,计划招录27817人。职位数和计划招录人数,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16%和25%,均创历史新高。在招考单位中,新增加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统战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61个部门。与往年相比,本次国考招录,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这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首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

2015年度国考的竞争比为64:1,被称为“史上最易考取年”,而本次国考报名有139.4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国考平均竞争比直接下降到50∶1,创下了5年来最低,刷新了2015年的纪录。数据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能竞赛处的职位竞争比为2847:1,成为2016年度最热门岗位,这一数字远低于往年动辄超过6000的最高竞争比。

与国考的招录人数上升相比,上海的考生人数近年来是逐年大辐下降。2014年度,上海共有3万多考生参加国考;到2015年度,上海参加国考的人数降到2.4万;2016年度更是跌到了1.8万,又刷新低。

法律与地理知识试题较往年明显增加

在2016年度的国考中,涉及到法律知识的题目总计有6道,较前两年的2道有了明显增加,包括刑法、民法、宪法、行政法等知识内容,内容涉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等法律法规。

中公教育专家表示,地理常识在最近几年国考中一直出现,比如,2014年出了两道题目分别考查降雨量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2015年出了两道题目分别考查了地形雨和热带雨林。

前两年都是侧重于以降水为主的自然地理的考查,但是在今年的国考试题中共计出现的了4道有关地理方面知识的题目,并且都是关于社会人文地理方面的考查,题目中的考察涉及PM2.5、化工厂的选址、农业基本国情等领域,都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与历年国考一样,今年国考试题中常识判断的内容都紧跟热点,2016年度国考的内容涉及“四个全面”、食品安全法的修改、雾霾的成因等社会关注点。2015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试题还专门考到了一道二战电影题,测试考生能否把《辛德勒名单》从其余三部与二战无关的电影中选出。

申论关注国民素养,强调理性德性

2016年度国考的申论在主题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关注。副省级试卷的主题为“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市地级试卷的主题为“好政策能够涵养理性、德性”。

在副省级试卷中,给定的材料反映出国民素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各地方的图书馆建设不足,国民缺乏阅读;国民文化缺失及违反传统文化规范的不断涌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及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现象突出等。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试卷提供的材料横跨古今,从郑和下西洋树立中国的海外形象,到现今国民公共文明意识不足污损大国形象,从家长、学校对下一代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到媒体的带动和艺术家的榜样力量,强调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环境,在作文部分,试卷要求考生以“不学礼,无以立”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

而在2016年度国考的地市级试卷中,申论部分的材料从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民生问题谈到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提出在政策制定中应突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强调良好的政策能够促进公民的理性养成,引导人民的善意。材料内容同样十分丰富,既有古代苏东坡治理西湖、张居正颁布的一条鞭法的案例,又有现代生活中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案例;既有我国政治领域反“四风”政策的相关条例,又有美国制定养老保险的计划等。

据了解,2016年度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6年1月10日左右在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此后,将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选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的人选名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