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首次明确提出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要实现全覆盖
《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哪些亮点?
8月1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了《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内容,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朱勤皓表示,“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开启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新征程、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上海民政事业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发展,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奋力为新发展阶段民政事业现代化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更全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上海基本民生保障普惠均等。首先,保障对象更广。《规划》第一次提出了全人口民政、全区域民政的工作理念,第一次把对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救助对象。第一次提出各区普遍建立相对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其次,保障标准更高。最低生活保障、困境儿童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都将继续稳步提高,同时健全长护险、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
再次,保障力度更大。对符合条件的失能(含失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现“应住尽住”,努力实现对重残无业人员,尤其是困难重度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应养尽养。第一次明确提出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要实现全覆盖。
二是民政服务更加积极作为。《规划》要求民政工作更加主动、积极服务群众。首先,民政工作要更加主动。第一次提出要实施“发展型社会救助政策”,要求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实行“全岗通”、首问负责、定期走访等制度,完善“有困难找居村”工作机制。其次,民政服务要更加温情。要求完善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和完善养老顾问、救助顾问制度。要求深入开展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提高民政服务精准化水平。
再次,民政服务要更加系统。《规划》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注重配套,注重与其他工作的衔接。提出要深入推进医养、康养、体养有机结合,第一次提出要全面建设康复辅具租赁服务体系。提出推动社会工作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治理等工作融合发展。
三是民政工作的科技感更强。民政工作是全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潜力,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更加丰富、更为便捷的民政服务。首先,民政服务更便民高效。通过信息共享,推进落实救助“高效办成一件事”。
健全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精准识别、需求评估和精细服务机制,提升社会救助预警监测和工作监管智能化水平。提出扩大电子亮证、证照免交范围。其次,民政服务能力更强。要加快推进“社区云”建设及应用,深化智慧社区建设;第一次提出养老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慧养老机构和数字化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四是民政行业监管更精准。《规划》明确,要在不断完善民政法制体系的基础上,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首先,监管方法更加科学。完善民政服务机构科学评价机制。逐步养老服务机构信用分级制度。要深入推进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工作。推动覆盖民政全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其次,监管内容更加全面。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深化社会组织信用管理。加强对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的管理和扶持,完善康复辅具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婚介机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推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