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剧舞台上,大圣归来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5-11-26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今年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让孙大圣又火了一把。而明年,上海舞台横跨整年的“大圣来也”,将恢复京剧舞台难得一见的“悟空戏”。儿时动画片《大闹天宫》里那些锣鼓点里精彩的大圣功夫,都会活生生地重现在舞台之上。

2016年上海京剧院将隆重推出由第三代郑(法祥)派传人严庆谷领衔主演跨度为期一年的悟空戏系列展演。  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其实,戏曲舞台素有“猴戏”传统。谁都知道《西游记》里六小龄童的孙悟空,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六小龄童的猴戏功夫,正是出自他家学渊源的绍剧猴戏,而他的父亲六龄童,则是大名鼎鼎的“南派猴王”。各大剧种都有各路名家各种流派,但这些年随着武戏式微,“猴戏”渐渐销声于舞台。上海京剧院的郑法祥(1892-1965)就是其中的代表,有着“赛活猴”的美誉。随着郑老的嫡传弟子相继离世,郑派悟空戏几乎已经很少能在舞台上看见。如今唯有严庆谷是仍然活跃于舞台的郑派第三代传人。

明年恰逢猴年,上海京剧院将隆重推出为期一年的“悟空戏”系列展演,重新在舞台上恢复郑派悟空戏。这个名为“大圣来也”的展演,将以三大篇章分四次演出,全部由第三代郑(法祥)派传人严庆谷领衔主演。其中明年1月1日下午将在天蟾逸夫舞台率先推出“吉祥篇”《齐天大圣》,5月14、15日则是 “励志篇”《五百年后孙悟空》,9月3、4日上演《真假美猴王》,12月31日年末以“功德篇”《闹天宫》、《借扇》、《金刀阵》作为压台。

上海曾有专演悟空戏的“齐天舞台”

第三代郑(法祥)派传人严庆谷。   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西游记》在中国家喻户晓,很多戏曲剧种都有专门的悟空戏。虽然没有专门的行当,但却衍生出一个表演门类,称之为“猴戏”。因为“猴戏”通俗易懂、武打精彩、风趣幽默,是观赏京剧最佳的入门戏,一直很受观众喜爱。很多武生和武丑都在“猴戏”上别具一格,遂成流派。在昆剧、京剧、绍剧等很多剧种中,武戏中的“猴戏”一度都是很受欢迎经常演出的剧目。

出身“猴王”世家的六小龄童,虽然这些年已经离开舞台,但得知上海京剧院要恢复悟空戏的演出后,颇为激动,特地写来贺信,他在信中就介绍了悟空戏的传统:“悟空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是国粹,历史上有众多为中国猴戏艺术做出贡献的名家,北派的有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李少春等,南派猴王有郑法祥、盖叫天与张翼鹏、张二鹏父子,郭玉昆、小王桂卿以及家父六龄童等。”作为南派猴戏的传人,六小龄童也表达了自己诚恳的期望:“中国猴戏艺术需要有新的接班人,希望青年演员能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独树一帜,把猴戏艺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作为南派猴戏的重要代表,郑法祥开创的郑派悟空戏威武大气、亦庄亦谐、独具一格。郑法祥也是上海京剧院建院之初的五大流派创始人之一,是剧院元老之一。当年,郑法祥不仅在南方雄踞舞台多年,就连在北方也影响深远。1929年,曾有资本家黄楚九斥资建造齐天舞台(现延安剧场),请郑老演悟空戏,长达数年。这样的盛况,在今天想来,实在不可思议。

“大圣来也“系列展演造型。

不过,猴戏当年盛极一时,如今却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随着武戏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悟空戏更是鲜有机会面世。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坦言,郑法祥开创的悟空戏表演艺术,如今几乎已经被遗忘,甚至已经很难在互联网上找到痕迹。“所以当严庆谷提出要恢复郑派‘悟空戏’时,我们可以说一拍即合,这既是继承恢复传统,悟空戏这样的形式,对于市场观众开拓,也是很好的一个切入点。”

郑派悟空戏绝迹于舞台多年重新恢复

郑派猴戏的脸谱根据广州大佛寺斗战胜佛猿面所画,图为严庆谷扮相。

郑派悟空戏的“金箍棒”中间粗,两头细,形似擀面杖,高过头顶,所谓“齐眉为棍,过头为棒”,分量很沉。

严庆谷是上海京剧院乃至全国京剧界最知名的武丑,艺术造诣广受赞誉之外,还一直致力于京剧的国际推广。他曾赴日本留学,研究日本传统艺术狂言、歌舞伎的继承传播。而“大圣来也”的展演,从剧目整理演出到项目制作推广,几乎都是由他一己牵头,无论视觉还是创意都让人耳目一新。

“我学了30年悟空戏,练了30年,最近才刚刚觉得自己有点像样了。所以才敢拿出来演。”严庆谷说,自己作为第三代传人,有责任把郑派悟空戏传承发扬,并且培养起第四、第五代传人。

郑法祥以1.8米的个头学猿猴的动作。

严庆谷说,郑法祥从11岁就登台串演小猴,但他最后创立的悟空戏是在广泛观摩、寻师访友博采众长而成。“郑先生素来称自己演的悟空戏为‘大圣戏’,忌讳别人说‘猴儿戏’。因为他认为孙悟空是上闹天宫,下闹地府,一跺脚地动山摇的齐天大圣,非一般的小猢狲,不能把他演‘小’了。”

郑法祥身材伟岸,有1.8米的个头,他觉得刻画孙悟空这一人物应该借鉴猿猴、黑猩猩那种大型灵长类动物的举止动作,为此还专程到动物园去观察过,并由此独创了“登云步”、“踏云步”以及“二拳三掌”的特有表演形式。

为了搜寻与孙悟空相关的表演素材,郑法祥还造访了许多寺庙。他在福建齐天寺偶遇孙悟空塑像,与他追求多年的大圣形象极其吻合,于是请画师临摹下来带回家中,以此作为表演和形体的创造蓝本,潜心研究。此外,广州大佛寺供奉的斗战胜佛是猿面,郑法祥根据这尊佛像创造了桃子形的脸谱,蝶形鼻窝和眼圈上的三道黑纹非常有代表性。

严庆谷介绍说,郑派悟空戏的“金箍棒”也与众不同,中间粗,两头细,形似擀面杖,高过头顶,所谓“齐眉为棍,过头为棒”,而且分量很沉,郑法祥觉得这才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用此棒摆出“指山望林”、“蹲行探穴”、“羊场路影”等棒式,既威又美,特别有张力。同时,他还从武术中汲取养分,把内家拳、外家拳、形意拳等诸多元素运用于悟空的表演与武打中。

不过,虽然一代武生大家用一生精力创造了悟空戏的表演流派,但这些年,除了《借扇》等个别折子偶有演出外,其他郑派悟空戏完全不为观众所知。严庆谷谈笑间也颇感无奈:“武戏演出本来就少,悟空戏就更少有机会演出。加上很多悟空戏需要大场面地打出手,有很多演员配合,恢复演出难度更高”。据悉,元旦上演的开锣大戏《齐天大圣》就至少有十年没有完整演出过,其中的《花果山》、《弼马温》、《偷桃盗丹》、《八卦炉》、《十八罗汉斗悟空》集郑派悟空戏之大全,其观感极精彩,绝不输动画电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