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物】让观者体验红色文化的灿烂与厚重 ——专访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长征书院创始院长李崎
走进成都市都江堰一处川西民居风格的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党史文化墙、红军标语墙,墙上用丰富的图片再现了红军长征重要节点、重要革命遗址和重要会议会址。大院里,一座长征精神碑更是让人注目,像这样的长征精神碑在全国立了80座,四川省有5座,都江堰市这座是红军长征线路以外地区唯一的一座碑。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每天都有大量的党员干部到这里来参观学习,开展“重温历史记忆、不忘砥砺前行”主题党日活动,在红色文化大讲堂聆听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长征书院创始院长李崎作的《长征路上的艰苦岁月》微党课,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初心照我去战斗。我将继续动员社会民间力量,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重点,注重把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充分结合,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廉政资源,使观众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同时感知廉政文化的清澈,体会两者相互交融的灿烂与厚重。”李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长征是中国人民的史诗,也是世界人类的史诗。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
李崎,有着25年党龄,曾经是《西南商报》的一名记者,读书、收藏是他的两大爱好,特别是最近二十余年,他更是将收藏作为自己的最大兴趣。现在免费对外开放的红色教育基地——长征书院,就是他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成果。
“创建长征书院是我的理想,初衷就是通过展览、讲座、沙龙、培训等形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李崎面对记者说道。
这个看似简陋的长征馆耗费了李崎18年的时间,倾注了他18年的心血。其间,行程10多万公里,收集、购买到3万册红色书籍(其中红军长征、英雄事迹、开国元勋、毛泽东思想研究方面书籍6500册),拍摄照片5万余张,收集老照片2000多张、红色实物500多件、红色报刊1000多种、红色书画400多幅、红色文献资料2000多册(份)。
从2003年开始,李崎开始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并于2005年在成都创办了长征书屋,由贵州才子、书法家,今贵州省贵阳市贵开新区管委会干部申亚柳为其题写了“南光长征书屋”。2006年,杰出女红军、开国元勋谢觉哉夫人王定国为他题词:“一个人走长征路”,并为长征书屋题写馆名“南光长征藏书馆”。
随后的几年间,李崎的藏书量不断增加,红色藏品也丰富起来。“2003年初到2007年12月,我在《西南商报》工作期间,重走长征路的行动得到报社领导的支持,编辑部还经常腾出版面刊发系列报道,让我更坚定了继续走长征、访老区、寻红迹的信心和勇气。”李崎讲道。
2015年底到2016年初,李崎自费7万元建立了长征书院,也是为广大红色文化爱好者、红色收藏者和革命后代搭建的一块精神家园,更成为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学堂。
“要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承一种精神,在红色收藏中能够找到过去,在收藏中寻找失去的那份热情,寻找我们的信仰,这是我二十年来红色收藏路上的一贯态度。”李崎说道。
2007年底,回到家乡都江堰工作的李崎,将完全属于自己的南光长征藏书馆(南光长征书屋)全部搬回老家——聚源镇五龙村,以农家老屋为阵地,继续展览,对外开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尽管李崎家的房屋遭受严重损毁,庆幸的是存放红色书籍、字画藏品的那几间红色书屋秋毫无损,并在政府应急办等的帮助下,全部搬迁到了板房区,建立起全省第一家板房红色博览馆,开办到2009年国庆节前后,持续时间一年多,接待参观者8000多人次。
2010年9月,南光长征文史博物馆搬迁到远离都江堰市400多公里外的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州酒业园区一家生产“红色文化酒”的酒厂内,对外名叫“红色文化馆”。
2011年6月,恰逢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经人介绍,李崎将长征馆搬迁到都江堰市第一个党小组成立地、第一位共产党员陈益凡儿子陈慧良之家。双方达成协议,陈家免费提供房屋做展室,开办了“幸福红院”。期间,名誉会长陈开镛赞助购买了一部分新家具,赠送了一批旧家具。从此,李崎也基本结束了过去多年“流动办红馆、到处打游击”的尴尬局面,逐步开始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红色家园。短短四年时间,幸福红院就接待各地参观者3.2万人次,成为都江堰市党史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勤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长远发展,2015年10月,李崎在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展馆及基地搬迁到临近的杨家院子,创办新的红色教育基地,并最终定名为“长征书院”,彻底解决了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活动场所和他收藏的众多红色书籍、革命文献的保管、参观和接待条件。
长征书院红色文化气息浓郁,院内设有红军长征在川西北、毛主席视察川西北、红色新闻史料馆三个主题展馆,常年举办地下党历史、水利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专题展览,整个书院都在言说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风雨历程。
“藏书馆小不能无,长征路难还要走。我致力于红色收藏,只为启迪后人,铭记历史,珍藏一份关于民族希望的温暖记忆。当然,在我个人的红色梦想道路上,也离不开诸多老师、友人对我的点拨和鼓励。”李崎说道。
时代的积淀没能抹去人们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情怀,由于历史时间接近、群众基础深厚,红色收藏迅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藏家的喜爱与追捧。
“众所周知,收藏是需要付出精力、心血和财力的。作为一个地方新闻单位的小记者,我的收入当然很有限,只能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和有限稿费去古董市场上、去长征路上‘寻宝’。”李崎表示。
他更是将红色收藏当作一种乐趣,将红军先烈的怀念,升华为对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民族精神的寻找与守望。
生锈的匕首、刺刀、钢盔、油灯,早已发黄的红军借据、手绘地图、文告、标语、路条、报纸,红军医院的石臼、碾药槽、药箱,还有红军的募捐箱、背包、草鞋、雨伞、斗笠、蓑衣、大秤……每一件都凝结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都记录着当年战斗的惨烈。是的,一个民族的苦难,一个民族的英勇,一个民族的抗争,都是为了留下不能忘记的岁月。
也正因为心中有梦想,李崎也一直在坚持。最近六年来,新的基地“长征书院”在当地宣传部门和社区及各位社会人士的支持下,历经多次改扩建,成为一块红色经典文化与现代乡村建设完美融合的“试验田”,既给会员、红色后代提供一个支农实践的基地,又给大家带来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的滋养。从2016年3月起,书院每月开展一次红色主题讲座,每季度举办一次红色主题纪念活动或主题展览活动。
长征书院也是红色廉政教育馆。在办院过程中,李崎充分利用自己重走长征路的经历特别是丰富的党史军史地方革命史建设史文献优势,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融为一体。这样,既传承了红色文化,又发扬了清廉传统。早在2012年6月,都江堰市纪委、市监察局就为长征书院的前身幸福红院授予“党员干部勤廉教育基地”。2019年,长征书院被成都市委老干部局授予“成都市示范老党员工作室”。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长征书院先后接待参观者20多万人次,其中,仅2021年3月1日到7月30日,就接待3万多人次,各地党团干部、青少年学生约占80%。他们之中,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党政机关,还有中央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各级基层党组织。不少党员干部反映,通过参观,从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历史中汲取力量,相信我们的党会越来越纯洁、廉洁;通过参观,对党的廉政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将会铭记“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崎表示,下一步,长征书院将把红色经典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开展红色讲堂、道德讲堂、亲子教育,向广大会员、社区群众和各界参观者普及红色文化知识,传承优良传统,释放社会正能量,探索红色旅游模式,为构建和谐美丽乡村出一份力。
手中有火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李崎表示,自己也将在不断的行动中寻找信仰,不断充实自己、调整自己、提升自己,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希望有更多的力量来支持这个红色梦想。
在李崎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希望以永寿社区12组杨家院子为中心,筹建一个占地100亩的综合性红色博览园区或红色文创文旅实验区。
□本报记者 李国华
图由被采访者提供
原标题:《【人物】让观者体验红色文化的灿烂与厚重 ——专访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长征书院创始院长李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