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释新闻|16国领导人齐坐高铁,中国与中东欧现在关系怎样?
2015年,中欧关系的蜜月期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英国后就一直余热不散,高潮迭起,24日,中国再度迎来了中国同中东欧16国合作的盛会——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中国-中东欧国家第五届经贸论坛,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16+1’好比一辆列车在不断加速。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州,我们正在成为一辆高速列车。”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如此形容中国和中东欧之间的合作关系。而此次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也是首次在中国苏州举行。在“16+1”模式之下,此次的峰会又有什么亮点呢?
“16+1”四年成为标签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此次的会议在合作模式和形式上都有着创新,并且扮演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在往届,会晤一般统称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政府首脑会晤(Meeting of Heads of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而此次的会议则称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Summit of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波兰总统杜达赴华参加了此次峰会,改变了清一色政府总理或代表参会的传统,因此,从礼宾和技术层面上,为了照顾与会者的代表性,去掉了政府的色彩。这种灵活处理中东欧国家参会贵宾的方式也为双方领导人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创造了空间,有利于维持“16+1”峰会的高端性。
事实上,在2011年首届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论坛第一次拉开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序幕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中国和中东欧能够就此在“16+1”的框架下继续前进。连续举办了5届经贸合作论坛和4届领导人峰会,历经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足迹由华沙到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最终来到苏州。
中国也逐渐成为中东欧地区十分有影响力的行为体。据统计,2014年,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贸易总量达到了602亿美元,4年前这个数字则为439亿;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国家的投资也达到了50亿美元。
“现在的‘16+1’,已经变成了一个具有标签性的成果。”刘作奎说,“如今,这个机制正在变得更稳固。”
路透社评论称,中国影响力的增强正是伴随着俄罗斯经济在中东欧地区扮演的角色渐渐减弱,中东欧领导人因此更希望向外寻求新的战略战略伙伴。
在此次峰会上,李克强同时提出了“1+6”的合作框架,即将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作为一个目标,同时在6个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其中, 不仅有 “一带一路”对接、“产能合作”的对接,更有像“互联网+”、“产业园”合作、金融合作这样更新颖的内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合作正在变得越发市场化和灵活。
而此次会议选址苏州,也是首次打破了以往峰会选址国家首都的惯例,意在推动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成为一大亮点。
欧盟由怀疑观望变成积极参与者
中国和中东欧的“16+1”模式同时也在吸引着欧盟其他成员的目光。
此次除了中东欧国家之外,峰会还新增了3个“新面孔”——奥地利、希腊、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均派观察员列席了会议。
刘作奎称,这种新变化体现了中国推进“16+1”框架下的第三方合作的努力,由此可能使得“中国中东欧合作+第三方合作”的新模式变成“新常态”,合作的规模、深度和广度都将会引人注目。
在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论坛成立之初,欧盟曾经产生过疑惑和担忧。然而随着中国增信释疑工作的逐步展开,欧盟的忧虑正在化解。此次欧盟其他成员国和机构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也是对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透明度的一种保证。
“欧盟正在由原来的怀疑观望逐渐转变成了中东欧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刘作奎说,“比如奥地利,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加入到这个‘16+1’的合作框架中来,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作为欧洲的主要金融机构,也加入到了合作中。这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市场潜力,也会他们带了切实的利益。”
支点和挑战
事实上,在中东欧16国中,已经有大部分国家均是欧盟的成员国,相比中欧关系,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又有何特别之处呢?
在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中东欧16国是中国通往欧洲必经的门户,而刘作奎则用“支点”一词概括了16国的作用。
“我们在发展大国关系,中国同欧洲、俄罗斯、非洲的关系中,中东欧扮演了一个支点的角色,不但是经贸互联互通一个重要的地理区位,也是我们进入欧盟的一个纽带和连接点。”刘作奎说。
中东欧国家是最早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中东欧同时也是一个新兴市场,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和中国有诸多可以互相学习借鉴的地方。
然而,中国同中东欧之间的合作同样面临着挑战。
目前,恐怖主义问题正在席卷欧洲,难民危机也令位于欧洲边境的中东欧国家烦恼不已。中国在中东欧的投资也面临着在欧盟地区会遇到的同样的问题——政策和规则的限制。
“如今,合作已经走入了第四个年头,似乎仍然缺少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比如最大的中东欧陆海快线,但推进速度还是比较缓慢。未来,双方之间到底能不能有标志性的项目驱动双方继续往前走呢?”刘作奎最后对中国和中东欧的未来提出了建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