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再论人民币国际化

2015-11-24 19:36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当看到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和总裁拉加德建议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时,相信很多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竟,中国从2009年才开始寻求人民币国际化。这一举动是从推动人民跨境贸易结算开始的,6年来发展迅速。200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额为30亿人民币,而2014年这一数字为10万亿人民币,已经有超过1/4的跨境交易用人民币结算。

与中国贸易投资占全球比重相比,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大空间。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昨天澎湃社论已有申述,在此不赘。风险则可以多说几句。

人民币一旦深度国际化,中国金融制度必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重构,导致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受到更多约束,这是中国政府面对的首要难题。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对准备不足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言,也是全新和巨大的挑战。

在中国国内,担心人民币国际化是拔苗助长,质疑人民币国际化是受投机力量推动,乃至挑战中国金融当局“以开放促改革”策略合理性的声音也很多。我们认为,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需要全面理解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逻辑。

很多人担心以开放促改革是危险的。其实,中国加入WTO的红利是典型的以开放促改革,国内很多规则因此得以修订,对内开放新局面得以打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恰逢IMF每五年审查一次货币篮子,借此机会,很多改革更容易得到国内高层的支持,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推动更加顺利。如果没有这一机遇,相信很多改革不可能如此密集地推出。这些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升数据透明度(宣布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按季发行3个月期短期国债、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加大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等。这些改革的每一步,步伐都不算小。

对中国而言,这样做值得吗?通过推动人民币加入SDR,来推动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吗?一旦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部门将更多按照国际规则运转。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担心集中在,虽然资本项目开放从中长期看是必要的,但过早过快放开将带来风险。主要的质疑认为,必须先完成国内的一些经济金融改革,才能稳妥借此资本管制。因此,问题的实质是中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哪些应该先放开、哪些后放开,哪些应该完全放开,哪些应该保留管制。

预先知道所有问题答案的改革是不存在的。目前,中国尚在探索资本流动加剧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这对矛盾的解决方法。在IMF层面,也支持保留对短期资本流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过度避税等管理手段。即便将来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些手段仍会保留。这些措施将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前途。

未来,检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是否正确,标准是市场反应。如果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迅速扩张,就说明中国改革的动力来自贸易投资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政策推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