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谈:有5A景区分布数万墓穴,部分城市私埋乱葬长期存在
私建坟墓“包围”山体、5A级景区分布数万墓穴……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各地大力整治违规圈地私建坟墓行为,但受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殡葬需求与殡葬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民偏好传统墓葬等因素影响,部分城市私埋乱葬现象长期存在,“坟墓围山”问题难以根治。
私埋乱葬成顽疾
在东部某市的一处著名风景区东侧山体,顺着山道一路向东,会遇到一片墓地。这片墓地将附近唯一的山道包裹其中,游客必须穿过坟场才能通过。墓地中大约有近百座坟头,大部分都立上了墓碑。
东部某市公园里的坟墓,多数为私建坟墓
在这片墓地上方,还有100多座零散建造的坟墓,大多以家族墓地形式存在。这座山体的最东侧接近公路,坟墓也最为密集。从入口向前不到100米,上百座新老坟墓出现在眼前。从墓碑时间上看,这些坟墓跨度达20多年。
这座城市的多处山体均有数量规模不等的坟墓。据该市园林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坟头绝大部分属于违规建造的私坟,且有不少老坟早在山体划归风景区之前就已存在,大都由附近村民修建。“坟的年代比较久远,有些还是无主坟,整体管理难度比较大。”该工作人员说。
位于东部沿海的某自然风景区,是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过,就在景区沿途的山林之内,存在着大量违规建造的坟墓,部分山林因此被毁。
2019年,当地民政局负责人曾表示,在这处5A级旅游景区内,散乱坟墓达600多处、6.5万座,全部散布于山林地带。尽管景区与社区并存是这处风景名胜的历史和现状,一些因历史形成的散乱墓地确有其因,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景区形象。
目前,该区已对散乱坟墓进行了统计造表,要求各街道封闭管理现有墓地,在确保零增量的基础上,参照GPS定位数据制定治理迁移计划,分期分批完成全区散乱坟墓治理迁移任务。
殡葬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管理滞后,市民殡葬需求与殡葬土地资源的供给矛盾突出,部分市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偏好传统墓葬等原因,导致部分城市屡屡出现私埋乱葬顽疾。
天津市殡葬事业管理处业务二科科长朱金方介绍,天津为推动殡葬领域相关问题治理开展了殡葬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工作人员在摸排中发现,目前有关公益性殡葬设施的规划仅局限在市级层面,区级层面各类殡葬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仍有缺失。天津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布局上存在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呈现近郊聚集、远郊偏少的特征。
除此之外,公益性骨灰堂和公益性墓地定价也缺乏具体标准,殡葬服务设施在土地规划、建筑设计、日常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目前天津已经根据摸排出的问题制定了多个指导性政策文件,未来将加快完善市区两级殡葬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朱金方说。
据了解,在许多大城市,经营性公墓土地存量很少,部分公墓因无法扩地陷入“无地危机”,只能限量销售,这也变相推高了城市墓地价格。
“一些超大型城市人多地少,老龄化程度深,市民殡葬需求与殡葬土地资源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马广海说,不少城市居民依然相信“入土为安”才是逝者灵魂的归宿,想方设法选择传统墓葬。“有的城市推广节地生态葬等新型葬法遇冷,说明传统观念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协同发力,标本兼治
业内人士建议,根治城市非法墓葬现象,须加大城市散乱坟墓治理力度,加强城市公共殡葬设施保障,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加大执法力度。马广海认为,城市私建非法墓地现象与当前国家的殡改政策背道而驰,还存在森林火灾隐患,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但民政部门只能责令限期改正,没有强制执行权,与获取暴利的空间相比,处罚力度太小。建议民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加强合作,加大执法力度。
二是管疏结合,多管齐下。在一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未得到应有重视,建设滞后于民众需求,甚至个别地方以公益之名行牟利之实,让公益性公墓建设走上歧途。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周其森建议,进一步加强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既矫治天价墓穴、散埋乱葬等乱象,把民众从高成本丧葬中解脱出来,也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近年来,山东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4亿元对各地公益性公墓建设给予奖补。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市级公益性公墓20处,县级公益性公墓159处。近3年,仅临沂市就累计为全市群众节省丧葬费用近40亿元,节约土地8000多亩。这些探索经验值得借鉴。
三是用行政和市场“两只手”引导节地生态葬等绿色葬法。马广海、朱金方等人认为,集节地、环保、造绿功能于一身的绿色殡葬方式虽然推行艰难,但最终将成为未来殡葬事业发展的主流。要让绿色殡葬更好推广,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帮助人们树立环保观念,另一方面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以政府为主体,继续加大对绿色殡葬的补贴力度。
福建省福清市正在推行生命公园建设,以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代替传统散埋乱葬 (姜克红 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