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索·恩新书 │ 《生而为王》(全13册)

2021-08-11 1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索恩thornbird 索恩thornbird

君主小传,历史大戏

穿越漫长世纪回望帝王人生

生而为王(全13册)

[德]赫尔曼·A.施勒格尔(Hermann A. Schlögl)等 著

杨稚梓 等 译

2021年6月出版 

ISBN 978-7-5201-8346-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埃赫那吞、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克利奥帕特拉、奥古斯都、尼禄、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从查理大帝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中世纪皇帝、萨拉丁、路易十四、威廉二世……这些叱咤风云的统治者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历史进程?世人描摹的画像又是否符合他们真实的形象和性格?

《生而为王》(全13册)是索·恩从德国贝克出版社引进的君主传记系列,篇幅虽短却是名家写就,史料扎实,文风活泼,史评均衡而不失锋芒,尤其指出以今人视角认识和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克服的偏见。

关于君主生平

这个君主传记系列以大量鲜活案例,对传主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行了细致生动又不失严谨的描述,涉及其出身、成长经历、婚姻爱情、政治斗争、军事生涯、宗教政策等。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系列所涉及的一些传主生活年代相近(例如恺撒、埃及艳后和奥古斯都),他们共同经历了某些事件,或在政治理念和行动上有承接与发展的关系(例如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

读者朋友若在阅读时纵横比较,大概可观察到不同作者对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代或一种现象的不同评述。

关于历史写作

13册传记均由德国古代史、中世纪历史和近现代史的顶尖学者写就,作者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能对传主所处时代的原始文本及后人编纂的史书、传记作品等材料进行严谨分析、有序整合。作品涵盖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的接受史,信息周全而均衡,尤其善于刻画这些统治者多面形象,因而也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份有力的文献综述。

分册简介

1

“消失”的法老回归之时

太阳神的光芒将再临世间

埃赫那吞

[德] 赫尔曼·A. 施勒格尔(Hermann A. Schlögl)著

杨稚梓 译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埃赫那吞是埃及法老中最为著名也最为神秘的一位。公元前14世纪,他命令自己的臣民接受一神教信仰,颠覆了传统世界观,建造了一座壮丽的都城,革新了艺术。他的太阳颂歌在《圣经》中流传至今。然而,他驾崩后仅仅几年,人们就永远地离开了他的都城。有关埃赫那吞和他的新宗教的一切要么毁灭了,要么深埋地下。

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这位法老和他的妻子纳芙蒂蒂,以及他撰写的作品和他修建的建筑才重见天日。发掘工作仍未结束,直到今天,这位神秘的法老依然让人们对他的性别和疾病、他的世界观和一神教的历史作出种种猜测。赫尔曼·A. 施勒格尔在最新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讲述了埃赫那吞的故事,介绍了他在真实的世界史上的意义。

作者/译者简介

赫尔曼·A. 施勒格尔(Hermann A. Schlögl)是弗赖堡大学埃及学荣休教授,凭借大量关于尼罗河国度的历史、文化的专著以及古埃及文献译著卓有声望,最新出版的作品有通史著作《古埃及》(Das Alte Ägypten,2006)、文选《埃及的智慧》(Die Weisheit Ägyptens,2007)等。

杨稚梓,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德语文学和童话研究。译有托马斯·曼《陛下》、克亚尔·艾斯凯尔森《一个好地方》等作。

2

若非英年早逝

他将把已知人类世界的尽头推到何方?

亚历山大大帝

[德] 汉斯–约阿希姆·格尔克(Hans-Joachim Gehrke)著

王诗文 译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对亚历山大的丰功伟绩赞不绝口。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超越了人类已知的所有其他国王。在短短十二年里,他便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征途及至亚洲,并以此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使自己与古代英雄和半神齐名。

与此相反,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却更倾向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亚历山大的行径:如果一个人在自己初获启蒙的精神故乡(希腊)大开杀戒,难道他是精神健康的?对于那些在被父亲征服的国家中所发生的不幸,亚历山大并不感到满足,而是继续举着他的武器让整个世界变得支离破碎。他的暴行毫无止境,一代帝王如同贪得无厌的野兽。鉴于其在历史中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的形象,本书旨在帮助现代读者对亚历山大这个既是掌权者、将军,又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多面性格形成自己的认识。

作者/译者简介

汉斯–约阿希姆·格尔克(Hans-Joachim Gehrke),1945年生人,曾于哥廷根大学、维尔茨堡大学、柏林大学和图宾根大学任教,于2007年至2011年任德国考古研究所所长,为国际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

王诗文,生于北京崇文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学士,Erasmus Mundus 欧洲哲学硕士,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博士候选人。旅居德国数年。尼采有言,翻译之事,肯綮之处莫过于把握原语言风格之节奏。由此时刻谨记:尽力体味原作中风格文体的幽微之处,切莫使用心可嘉而近乎伪造的翻译在无意中将原文平庸化。

3

“若说罗马人以武力胜过一切民族,

那么汉尼拔以才智胜过其他军事家。”

(古罗马传记家奈波斯)

汉尼拔

[德]佩德罗·巴尔塞洛(Pedro Barceló)著

丁树玺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李维(Livius)评论汉尼拔有着“无人可及的果敢与沉着;寒冷或炎热他都能很好地适应;饮食对他而言只是满足自然需求,而不是享受;他的衣服和他族人所穿的没什么两样。他是最好的骑兵,也是最好的步兵。然而这些如此伟大的美德却被天平另一端极大的恶行所抵消:毫无人道的残忍;更甚于普通迦太基人的不忠;不敬畏上帝,不遵守誓言,没有虔诚的责任心”。这本传记将翔实且生动地呈现我们所真正了解的汉尼拔的形象,以及他对于罗马、迦太基的历史意义。

作者/译者简介

佩德罗·巴尔塞洛(Pedro Barceló)是波茨坦大学古代史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重现迦太基和罗马—西班牙地区的历史生态。

丁树玺,同济大学学士,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硕士。曾翻译出版《匡特家族》《全球货币进化史》。

4

“骰子即将掷下!”

官场仕途上的最大赌徒

成败在此一举

恺撒

[德]马丁·耶内(Martin Jehne)著

黄霄翎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恺撒的上升之路不见得有多大新意:他长期遵循的行为方针虽然令同阶层成员不悦,但是并未造成无法消除的对立,新意在于恺撒投入之大。人人都为了仕途负债,但是恺撒借债之大胆已经到了濒临险境的地步,任何失败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然而恺撒没有失败,他显然认为自己不会失败。他坚信自己的运气和天赋,认为投入再大都是值得的。他玩的是孤注一掷的赌博,而且似乎从未担心过自己会输。

本书刻画了罗马历史上最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赌徒恺撒的自负、果敢的性格,展现了一个强者无与伦比的运气和他勇于突破常规、创造例外的精彩人生。

作者/译者简介

马丁·耶内(Martin Jehne),1955年出生,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古代史教授,重点研究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和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所著《独裁者恺撒之国》已名列经典书籍,另外还出版了《罗马共和国:从建国到恺撒》(2013年)等著作。

黄霄翎,浙江杭州人,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资深翻译,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著有《译家之言——德语口译》《同传十讲:资深高翻黄霄翎带你入行》。译有《黑塞童话集》《特洛伊的秘密》《幸福》等。获2006年“字谜”德汉翻译比赛优胜奖和2017年德译中童书翻译奖。

5

一个女人、东方人、统治者

一段孕育了无数艺术灵感的美艳传奇

埃及艳后:

克利奥帕特拉

[德]曼弗雷德·克劳斯(Manfred Clauss) 著

王瑞琪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克利奥帕特拉的名字已经成为传奇,但是——或者也仅仅是因为——我们对她所知甚少。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她对后世每一代都有着神奇的影响。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由人转述,克利奥帕特拉的故事都是受男人影响的。尽管她是一个独立区域的统治者,但她仍然无法独立行动。男人们选择了她,而在他们的雄韬伟略中,她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不得不经常谈到恺撒、屋大维和安东尼,因为克利奥帕特拉是他们的政策或生活的一部分。

此书遵循她的成长轨迹,讲述了最后一位埃及女性统治者从童年时期到青年时期,再到神秘自杀的生命阶段。很少有女性像克利奥帕特拉一样,让画家、作曲家、作家和导演如此着迷。对一些艺术家来说,这个名字承载着一位统治者的形象,而在其他人心里,则是伟大的情人的形象。还有一些人认为她是吃人的野兽,是不道德的妓女、淫妇,同时也是挥霍无度、奢侈疯狂的象征。她充满异国情调,她本人和她的名字成了男人的美梦与噩梦。

作者/译者简介

曼弗雷德·克劳斯(Manfred Clauss)生于1945年,在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担任古代史教授,以大量关于古代世界的国家、社会和宗教的作品著称。

王瑞琪,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哥廷根大学跨文化日耳曼文学硕士。目前为译林出版社德语编辑。翻译作品有《极简工作》《我的身体》。

6

他是罗马帝国元首制的开创者

他的名字引诱后世无数君王在他建设的大理石之城抛洒热血

奥古斯都和他的时代

[德]维尔纳·埃克(Werner Eck)著

林晓萌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在奥古斯都下葬那天,一切公共或私人的商铺都关门歇业。全罗马城和意大利行省的成百上千的居民赶来参加这场葬礼。火葬用的柴堆上放置着一张华丽的床,遗体就躺在上面。逝者的蜡像也摆在上面,所有人都看得见。火焰燃起时,一只鹰飞向天空,象征着逝者的灵魂已经升到了诸神所在之地。随后,一位元老院议员发誓,宣称他看到了逝者的灵魂向诸神的方向飞升。莉薇娅,奥古斯都的遗孀,以一百万赛斯特斯嘉奖了这位见证者。这个被诸神所接纳的人究竟是谁?独裁者?救世主?还是国家、军队、社会和文化的重建者?或者简短些:罗马世界的重建者?对于这些,以及其他有关奥古斯都强权政治的问题,维尔纳·埃克用一本引人入胜的传记给出了回答。

作者/译者简介

维尔纳·埃克(Werner Eck)1939年出生于纽伦堡,1979年成为科隆大学古代史教授,自1979年起为《纸草学与铭文学杂志》主编之一,荣获马克斯—普朗克国际研究奖。

林晓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硕士。

7

少有君主背负这么多的恶名

但这些评价是否公允?

尼禄

[德]于尔根·马利茨(Jürgen Malitz)著

王洁辰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尼禄本有可能成为一个像样的戏剧演员,然而命运却使他成了皇帝。他试图以一种古怪的方式将这两种职业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招致了严厉的批评,而且最终使他断送了性命。

于尔根·马利茨在这部传记中记述了这位罗马君王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他忧郁、怯懦又疯狂,作为自恋的独裁者和基督徒迫害者的典型而被载入史册。然而罗马城的既得利益者怀念出手阔绰的艺术家皇帝,帝国东部的人民也发自内心地爱戴他,他的东方政策和他的荒淫残暴一样,长久地影响着与罗马帝国息息相关的众多地区与民族。回望历史,多少是谣言,多少是真相?尼禄又“该往何处去”?

作者/译者简介

于尔根·马利茨(Jürgen Malitz)是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已出版《波塞多尼奥斯的历史》(Die Historien des Poseidonios, 1984)等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由他负责开发的书目数据库“晷针在线”(www.gnomon-online.de)是贝克出版社旗下关于整体古典文明研究的评论期刊《晷针》的合作伙伴。此外,他还是“艾希施泰特钱币图像数据库”的主编。

王洁辰,复旦大学经济学本科,现于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与艺术史。

8

君士坦丁堡的伟大建造者

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基督徒”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时代

[德]曼弗雷德·克劳斯(Manfred Clauss)著

徐涵婧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从漠视宗教之人、自负的掌权者,到得到特殊天启、凭着斗士的热血拥护上帝主张的统治者——人们对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评判不一而足。曼弗雷德·克劳斯在传记第一章即以倒叙开篇,从对326年君士坦丁执政二十周年庆典的描写引出一个贯穿全文的冲突:确凿的直接证据和有争议的文献记载。庆典到底是华美与荣光的,还是充满谩骂和杀机,不同文献中两极分化的描述给君士坦丁的形象以及时人对他的真实态度蒙上神秘的色彩。因此,要理解他,需要重走一遍他的生命旅程,还原他经历的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

本书回顾了君士坦丁一生中各个重要的折点,包括取得权力,征战东西方,对罗马传统信仰、基督教和异教的态度转变,尼西亚公会议,受洗等,同样穿插大量对文献可信度的讨论,比较不同论调,推断君士坦丁本人实际上可能持何种观点和主张。对尤西比乌斯的君士坦丁传记的文本考据也是本著作的写作重点。

作者/译者简介

曼弗雷德·克劳斯(Manfred Clauss)生于1945年,在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担任古代史教授,以大量关于古代世界的国家、社会和宗教的作品著称。

徐涵婧,青年译者、摄影师。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德语文学系,现居南京。

9

如果518年的查士丁尼能看到自己在565年留下的帝国的话

或许他也会感到陌生不已

查士丁尼大帝:

统治、帝国和宗教

[德]米沙·迈尔(Mischa Meier)著

陈思艾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查士丁尼大帝极大地塑造了晚期古典时代,这本传记却清楚地向我们揭示了,时势对皇帝本人的影响比皇帝留给时代的烙印要深刻得多。皇帝和立法者、世俗统治者和神学家的多重光芒交叠在他身上;但若说他是最后一次把古罗马帝国的所有气力聚集起来,并在基督教背景下用这一力量来维护罗马遗产的杰出君王,那么顾此失彼的对外战争和他在位期间遭遇的种种灾难,是否又不可避免地过度消耗了这种气力?

与其他查士丁尼传记不同,米沙·迈尔笔下的皇帝肖像充分展示了大帝在军事冲突、重大灾害、内政危机和神学斗争等事件中的多彩形象,以及一个复杂的、充满深刻变迁的“查士丁尼时代”。

作者/译者简介

米沙·迈尔(Mischa Meier)生于多特蒙德,为图宾根大学古代史教授,2010年成为图宾根大学新成立的“前现代时期欧洲研究中心”成员,同年成为海德堡科学院成员。

陈思艾,留学欧洲多年,曾就读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法与社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在研习法律之余,热爱欧洲历史与人文思想,曾参与翻译《皮亚杰文集》(李其维、赵国祥总主编)。

10

王权在握

谁能抗拒更上一层楼的诱惑?

中世纪时期的皇帝:

从查理大帝到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德]贝恩德·施耐德穆勒(Bernd Schneidmüller) 著

陆瑶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皇帝统治”是“国王统治”的升级,查理大帝在拉丁西方开启的这种制度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进程。这本书精练地讲述了中世纪诸位皇帝的历史,并对皇帝统治这种政治形式进行了分析。理想的光辉与现实的窘迫、人与制度、个体经历与社会传统之间的张力,无不在这段生动又直观的历史叙事中彰显魅力。

贝恩德·施耐德穆勒为中世纪时期罗马帝国的发展打上了皇帝个人的烙印,描述了9至16世纪帝国历史中的决定性阶段,以及帝国制度与制度塑造者之间的关系。而在此之后一直持续到1806年的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如何为后世所认识,也在本书结尾得到了富有启发性的探讨。

作者/译者简介

贝恩德·施耐德穆勒(Bernd Schneidmüller)1954年出生于黑森州,自2003年以来在海德堡大学担任中世纪历史教授,2020年当选海德堡科学院主席。

陆瑶,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弗赖堡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同校博士在读,方向为中世纪德语文学、校勘、修女院书写、数字人文。

11

《智者纳坦》中的开明苏丹

伊斯兰世界的英雄,西方对手眼中的“高贵的异教徒”

萨拉丁:

苏丹和他的时代(1138~1193)

[德]汉内斯·默林(Hannes Möhring)著

周锐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埃及和叙利亚的苏丹萨拉丁于1187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堪称十字军的首要敌人。但是长久以来,他在欧洲有着“开明宽容之君”和“骑士精神之楷模”的美名,其乐善好施、一言九鼎、清廉刚正、理智机敏的个人魅力让西方基督教对手心生敬佩。汉内斯·默林以生动的笔调讲述了萨拉丁的一生,展现了他成为近东最有权势之人的历程。默林再现了萨拉丁在十字军东征中扮演的角色,还探究了欧洲萨拉丁传说的根源与依据。

作者/译者简介

汉内斯·默林(Hannes Möhring),历史学家和东方学家,拜罗伊特大学编外讲师,2010年和2012年在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国际人文研究院担任客座研究员。默林在中古时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末世观研究上颇有建树,并因此荣获斯陶芬奖。

周锐,现任教于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18年获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译著有《罗马史:从开端到古典时代晚期》《古典时代的终结:罗马帝国晚期的历史》等。

12

未来的国王要由多位乳母哺育

“小小年纪胃口便如此之大,法兰西的邻邦可要注意了”

路易十四:

太阳王的生活

[德]马克·亨格勒尔(Mark Hengerer)著

邱瑞晶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路易十四作为法兰西国王在位72年,使自己的名字成为专制王权和宫廷文化的代名词。在本书中,马克·亨格勒尔的叙事从路易十四的童年时代开始,自马扎然和黎塞留这两位强大的枢机主教的摄政时代写到他实施独裁统治,再写到围绕西班牙帝国展开的战争。亨格勒尔不仅描绘了路易十四光辉灿烂的一生,也为读者阐释了艺术的政治意义,以及王后及情妇们的那些权力斗争。

作者/译者简介

马克·亨格勒尔(Mark Hengerer)是欧洲近代早期历史学教授,供职于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关于近代早期的社会及文化史,他已出版过多部著作,其中包括《皇庭与贵族》(Kaiserhof und Adel,2004年)、《斐迪南三世皇帝》(Kaiser Ferdinand III.,2012年)以及他参与选编的《欧洲王侯丧仪》(Les funérailles princières en Europe,2012年、2013年、2015年)等。

邱瑞晶,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德语专业,现任职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国际人文研究院,参与过多个图书及影视翻译项目。

13

他接手了一个强大而富有活力的国家

最终是否又为狂傲的帝国野心所累?

威廉二世

[德]约翰·C. G. 勒尔(John C. G. Röhl)著

陈晓莉 译

2021年6月

社科文献出版社│索·恩

内容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德国历史上的“根本性灾难(Urkatastrophe)”,而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应当对这场战争负多大责任,学界就这个问题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威廉二世一切独断专行、好勇斗狠的行为以及触及外交底线的失败对德国政治的影响,是否证明他才是将德国引上末路的关键人物?

历史学家约翰·勒尔是最了解德意志帝国历史及其核心人物的学者之一,他深入研究了威廉二世从出生到在流亡荷兰期间去世的全过程,并仔细论证了他对德国内外政策之形成所起的作用。凭借一系列杰出的威廉二世传记作品,约翰·勒尔在2013年获得了艾因哈德奖(Einhard-Preis)。如今他又出版了这本有关威廉二世的小传,和此前的鸿篇巨制一样,它将各方面精确的信息、清晰的论证和惟妙惟肖的描写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作者/译者简介

约翰·C. G. 勒尔(John C. G. Röhl)教授一直在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ät Sussex)教授欧洲现代史直至退休,已出版《皇帝、宫廷和国家:威廉二世和德国政策》(Kaiser, Hof und Staat. Wilhelm II. und die deutsche Politik)、《青年时代的德皇威廉二世:1859~1888》(Wilhelm II. Die Jugend des Kaisers. 1859–1888)、《威廉二世个人统治的建立:1888~1900》(Wilhelm II. Der Aufbau der Persönlichen Monarchie. 1888–1900)、《走向深渊的威廉二世:1900~1941》(Wilhelm II. Der Weg in den Abgrund. 1900–1941)等著作。

陈晓莉,毕业于南开大学德语系,从事翻译工作十余年,已出版译作《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和《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

— E N D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