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薄荷之夏》:“清甜”气质写实漫的改造法则丨主创专访
文 │疯兔子
“一部剧里怎么可能一场吻戏都没有呢?”“想给编剧寄喜糖!”
如今的市场上,很少见一部甜宠剧竟然没有密集的肢体接触和糖点戏份,《薄荷之夏》以“小触碰”“小感觉”“小心动”的差异化打法将原漫画对于青春期少年少女间最初的心动保留了下来,不但没有引起甜宠剧受众的反感,反而豆瓣开分即斩获了7.0的好成绩。
从粉丝偶像的浪漫幻想和青梅竹马的甜宠爱情中回到现实,才发现《薄荷之夏》从头到尾并没有动人心魄的大开大合式爱情故事,回味整部剧集,最终留在脑海中的是蓝色系的清爽、唯美画面和高中生心底暗藏的小情愫。
“让正处于青春的人意识到她们正在经历美好,让已经过了青春期的观众回味自己曾经经历的美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待青春的角度都不相同,真正处在青春期的人他们不会去刻意品味青春,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得到一些感想”。《薄荷之夏》的创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已经逝去的青春是他们和作品之间最大的共情。
编剧辛晓阳 非造糖心动初体验
小说和漫画是不同的表达载体,在编剧辛晓阳看来,小说对于心理的描写要多于情绪的渲染,而漫画则可以以夸张的画法去传达情绪,比如原漫中有一幕:童夕生气,林南一在她的气焰之下缩成了一个小小人,手插裤兜急忙溜走了。但两种改编类型却都有同样的难题,即人物心理和情绪的画面外化处理,如何将故事内容以画面、动作、台词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何在保留原作内核及独特气质的基础上,将原作中那些高中生间羞于开口又抓心挠肺的情愫落实到文字,然后再靠演员转化出来,对于编剧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编剧辛晓阳
在一格一格呈现出的故事中,要在格与格之间将内容填充完整,并保持情节内容连贯、过渡自然是编剧必须要做到位的事情,此外,编剧还需要继承原作没有强冲突的戏剧内容,还原漫画中淡淡的情绪基调和平实的情节。
“高中无大事,但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什么事都是天大的事。所以,我希望《薄荷之夏》的剧本呈现出来的状态既不会让大家觉得他们的高中生活是琐碎、烦躁、无趣的,又不是天马行空不接地气的偶像剧表达。剧集的目的,是为了提炼浪漫瞬间,让观众感受到高中生活中那段特别快乐、青春、有趣的美好。”
在人物关系的改编中,剧集《薄荷之夏》加入了女主以粉丝视角追逐青禾大神的关系线,配合女主和男主青梅竹马久别重逢的同学关系线,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充斥着不同错位情绪的关系线为丰富故事看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主角人设打造方面,辛晓阳没有想过要为童夕打造完美人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在转学之后把自己包装成一副白天鹅的形象,为了维持在师生心目中的女神形象,她也做了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辛晓阳表示:“我们毫不担心观众在最开始不喜欢女主或者觉得她有点装,如果你是这么觉得的,那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从不避讳女主身上的不完美,她是可爱的、真实的、生动的,也是真诚的、蜕变的、成长的,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小迷茫,成长后的她更加自信坚定,找到真实自我的她更加坦然,也更加快乐。这是我们想告诉每一个女孩的,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闪闪发光,不要在意外在的评价和眼光,真实可爱的你就是世间独特的美好。”
导演米宝 非强情节校园成长剧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小黑屋”,指的是没有声音、没有光线的完全密闭空间。放在剧中,可以代指剧集里迅速将男女主凑在同一空间发展感情,最终出现的后果就是同质化内容席卷、观众骂声迭起、创作者们乐此不疲。
因此,在提到对于“青梅竹马”“欢喜冤家”“相爱相杀”等以往影视剧中常见手段的出现时,导演米宝并没有避讳这个问题。“首先是因为薄荷的花语是‘期待与你重逢’,主题中已经有了关于久别重逢的暗示。其次,倘若去掉了两个人儿时的经历,那男女主的感情基础和戏剧化的交集就会显得互相矛盾,为了在快节奏的进程中推进二人感情,创作难免落入小黑屋模式,这也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导演米宝
《薄荷之夏》原作吸引到米宝的最初原因正是它有很强的写实基因,不同于市场上扎堆的中二漫,在拿到《薄荷之夏》剧本的时候,米宝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剧本中大量展现着主角们的生活日常、成长烦恼,延续了原著的优质写实基因,可能有些观众无法接受剧集在问题设置和解决方式的设计上选择了简单化处理,但是类型决定内容,一个非强情节的故事,它的冲突必然不会拉到太高的位置,或许这就是网友定义《薄荷之夏》是清甜之作的真正原因。
米宝对《薄荷之夏》定位为一部校园剧,剧集的重点不在解决矛盾和问题,而在于矛盾和问题发生时人物关系如何推进。主题上,《薄荷之夏》强调的是处在青春期的一群小伙伴们在一起收获亲情、友情、爱情和梦想的故事。剧中也会通过一些写实向的生活场景来递进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大多数人青春里一定会经历的黑板报、运动会、班会、公开课。情节落地助力观众沉浸观剧,从剧中得到共鸣。
导演米宝对《薄荷之夏》“中速”发展的剧情节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近些年,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很快,我们越来越能看到的一个爱情剧剧集现象是节奏推进迅速加快、人物情感进程加快,在剧情上则追求极致的“甜”,娓娓道来的表述和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减少,一部剧往往是倍速看完就被抛诸脑后,观众无缝衔接投入下一部新剧的怀抱。这对传统剧集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米宝和片方在创作《薄荷之夏》时的做法是自开倍速,希望能和观众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
每个人的青春里总有一些值得讨论的事情,而在《薄荷之夏》的创作中,米宝想跟观众讨论的,是关于青春成长的问题。在他看来青春成长分为四个部分:收获亲情、收获友情、收获爱情、收获梦想。可能我们在小的时候谈起梦想比较虚,人生中第一次真实直面未来就是在高中毕业选择专业的时候,这个期间梦想才逐渐趋于成熟;在亲情方面,在剧中的表现则是在女主为了不跳舞和跟妈妈的关系反复中;而在感情上,不管是面对爱情还是友情都是需要懂事这个过程的。导演米宝想通过《薄荷之夏》和观众一起完成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热爱的人,做热爱的事。”
《薄荷之夏》群像海报
制片人 甜宠破壁的真实感外化
关于校园成长,制片人王仪娴、俞程明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第一阶段:把自己当主角。童夕在换了环境之后突然发现自己被重视起来,新的转折让她有了“向白天鹅的目标努力修炼,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女神”的向好目标,表现的是当你重视起自己的时候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二阶段:把真正的自己当主角。在剧集第十集,老师说“如果连真实的自己都否定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是在告诉我们要承认真实的自己。第三阶段:在自己的舞台上当主角。剧集第二十四集,女主童夕说“找到热爱的事情之后,每个女孩都可以成为白天鹅。”
制片人王仪娴
内容上《薄荷之夏》展现的是一段有递进关系的成长故事,从找到真实的自己、喜欢真实的自己,到找到热爱的事情实现蜕变,剧集对成长内容的讨论已经远高于对“撒糖”的追求。虽然《薄荷之夏》的定位尚在小甜剧的范畴中,却少有肢体接触的亲密戏,甚至全剧没有一场吻戏。这似乎与甜宠剧“造糖”“撒糖”的追求有所悖离,却不妨碍剧集依旧可以营造出“清甜”的氛围感。
《薄荷之夏》海报
《薄荷之夏》以小成本、小制作、高还原度获得原漫画家火禾和观众的一致认可,成功实现“以小博大”,为后续作品的持续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为了搭配蓝色色调,剧组选择在向来有“小马尔代夫”之称的福建平潭拍摄,蓝眼泪的浪漫搭配海风带来的清爽、舒服、甜而不腻之感十分符合恋爱的气息。而整部剧集也多以蓝色系清凉色调呈现在观众面前,包括现搭的场景大蓝象也是如此,既符合明面上薄荷的清凉之感,又以清新色调寓意初恋的青涩、纯粹、美好,同时,大蓝象的搭建和布景还以高还原度受到了原漫画家火禾在微博上的认可。
在创作之余,制片人也常常看一些其他的小甜剧,没有对于已经趋于工业化、同质化的类型着急想要讨论破圈而出的方法论,王仪娴很认真地分析了甜宠剧的创作。“大家所讨论的工业化、套路化其实都是有过一些总结的,它精准地踩在了受众的兴趣点上,当观众压力大的时候甜宠剧还是一种解压方式。但是甜宠剧不能只有工业化、套路化的作品,虽然市场需要甜宠、轻喜内容的存在,但不能只有这样单一形式作品的存在。而我们就是在做不单一的作品,在大家需要的内容里注入我们的思想。”
制片人俞程明
作为《薄荷之夏》的第一出品和幕后推手,爱美影视是一家专注于内容开发和制作的创制公司,曾推出电影《温暖的抱抱》、《春潮》,网络剧集《无主之城》等作品,兼具商业价值、艺术探索以及类型创新。作为爱美的第一部轻体量分账剧,《薄荷之夏》从IP挖掘、开发、制片到宣传营销,全部由内部新生代团队完成。女主角童夕的扮演者,是爱美旗下签约艺人倪珂欣。无论是赛道开拓还是团队养成,这部作品对爱美影视都有着不凡的意义,也预示着公司未来在互联网C端业务的发力。而在作品序列方面,以《温暖的抱抱》为代表的“温暖喜剧”,以《春潮》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薄荷之夏》为代表的青春偶像,也将成为爱美影视未来精耕细作的三大类型领域。很多系列作品陆续在开发和筹备过程中,很快将与观众见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