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纽约大都会所藏中国书画,是美国学会欣赏中国文人传统的见证
今年是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成立百年。为此,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观众奉上了一系列以亚洲为主题的艺术展览。其中之一是2015年10月31日开幕的“纽约大都会馆藏中国书画精品”特展,展出从唐朝至今的历代笔墨精华,如韩幹《照夜白图》、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李公麟《孝经图》等。110件作品将分两期展出,第一期时间为2015年10月31日至2016年4月17日。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助理主任史耀华(Joseph Scheier-Dolberg)日前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他认为,相比中国历代王朝的宫廷收藏,西方认真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的历史并不悠久,美国则开始得更晚,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主要扩张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都会(亚洲部)典藏的一个特别之处是,由于藏品体系是在美国人开始学会欣赏文人传统的时期建立起来的,所以非常具有代表性。
回顾纽约大都会对中国书画经典的收藏,不能不提1930年出生于上海的方闻,他于1971年出任大都会亚洲部主任,他在任时提出,中国书画一件件地搜集为时已晚,必需收藏“收藏家”,而被收藏的“收藏家”便是王季迁(1906-2003)和顾洛阜(John M. Crawford,1913-1988)。王季迁于1997年将董源《溪岸图》、五代《乞巧图》等在内的12件藏品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大都会曾特辟“王季迁家族艺术馆”,将其历时70年收藏的60余件中国历代绘画珍品陈列于此。
在顾洛阜看来,自己只是古代书画暂时的守护人,在历史上,这些文物只能短期地拥有,但必需善为珍存,以期传之久远,他认为公共艺术机构是文物最好的归宿,而这个“公共机构”就是大都会。1984年,大都会展出顾氏收藏,177件。
史耀华还提到一位人们并不熟悉的约翰·福开森(John Ferguson)先生,他的“收藏在1913年被大都会购入。福开森的收藏理念超前于他的时代,但可惜由于他缺乏足够的鉴定水平,所以他的许多藏品现在已被确认为伪作。然而,‘福开森典藏’(the Ferguson Collection)是美国博物馆界作出的第一个试图建立中国文人书画体系化收藏的尝试”。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助理主任史耀华澎湃新闻:此次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100周年的中国书画精品展展出馆藏精选的110幅画作,这批作品在前期遴选时有什么样的标准?
史耀华:我们此次展览的目标是为观众呈现最罕见的精品画作。在中国唐、宋、元三代的绘画中,我们典藏有一些画家世所罕见的珍品,以及一些孤本,比如韩幹的《照夜白》,李公麟的《孝经图》,耶律楚材的《行书赠别刘满诗》,周东卿的《渔乐图》。
此外,对于尤为著名的画家,我选择了一些足以彰显其风格的代表作品,诸如马远的《月下赏梅图》,赵孟頫的《吴兴赵氏三世人马图》。至于清代的作品,则囊括了王翚的《康熙南巡图》和徐扬的《乾隆南巡图》,它们不仅兼具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一般观众也有着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孝经图,北宋,李公麟康熙南巡图,清,王翚澎湃新闻:在第一期的展品中,有几幅书法出自于宋代皇室,你们是如何理解宋代政治和艺术的关系?
史耀华: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往往拥有着王朝最庞大而瑰丽的艺术收藏。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梁武帝,降及唐宋的帝王,一直延续到清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乾隆皇帝拥有集中国艺术瑰宝于一人的盛世典藏。在古代中国的语境下,艺术不仅被视作美的体现,更是帝王使其统治合法化的手段。
澎湃新闻:此次,有宋代赵孟坚和元代赵孟頫的作品,赵孟頫出身宋代宗室,却在元代为官,在美国你们怎么看待他的书画?
史耀华:西方研究者对中国古今学者关于赵孟頫的评述是熟悉的,因此他们也了解赵孟頫对宋室宗族不忠这一传统评价。和中国学者的观点一致,西方研究者也认同赵孟頫作为一个画家和书家,在元代早期斐然艺坛,拥有无出其右的水平和声誉。
人马图,元,赵孟頫澎湃新闻:在展出的画作中,有些画作的中文名与译名特别有诗意,比如韩幹的《照夜白》(译作Night-Shining White),这样的命名方式是何时确定并沿用的,或者说如何用英文来传达这样带有中国传统美学意涵的词汇呢?
史耀华:能够将某种语言原有的诗意和华美转译出来,一向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可能这在汉语中尤其如此,因为汉语的寥廖数字便可蕴含深远的意义。《照夜白》这幅画作的英文名字,是于1970年确立的,并自那时起就在本馆沿用至今。
照夜白图,唐,韩幹澎湃新闻:西方对中国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并不悠久,美国则开始得更晚,大约肇兴自上世纪20年代。自那时至今,美国对于中国书画的认识有哪些改变?目前美国对中国书画的研究,相较于中国本土研究有何不同之处?
史耀华:实际上,美国收藏家从19世纪晚期就开始对中国绘画产生兴趣了。到了1913年,在波士顿和诸如查尔斯·兰·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等收藏家的手中已经有大量的中国艺术收藏了。一般而言,这些早期的收藏受到了些许日本鉴赏品位的影响,所以在诸如佛教美术和明代宫廷艺术等被传统中国收藏家所忽视的领域就会更强。
在1910年代,一个名为约翰·福开森(John Ferguson)的人开始基于中国的鉴赏品位收藏中国艺术,藏品主要聚焦于书画。这些收藏在1913年被大都会购入。福开森的收藏理念超前于他的时代,但可惜由于他缺乏足够的鉴定水平,所以他的许多藏品现在已被确认为伪作。然而,“福开森典藏”(the Ferguson Collection)是美国博物馆界作出的第一个试图建立中国文人书画体系化收藏的尝试。
除了福开森,其他早期的收藏都聚焦于肖像或特定的风景主题。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收藏家才开始对书法和文人画产生真正的兴趣,并于七八十年代起进行更广泛的收藏活动。这正是大都会(亚洲部)典藏的主要扩张期。大都会(亚洲部)典藏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由于藏品体系是在美国人开始学会欣赏文人传统的时期建立起来的,所以非常具有代表性。
澎湃新闻:《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一书中提到,20世纪初期大都会曾在亚洲艺术品的收藏中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弗利尔美术馆形成竞争关系,这种格局的现状如何,或各自的学术和展示特点是什么?
史耀华:在美国博物馆发展的早期,各个城市的精英出于对市民荣耀的追求,为建立最强的博物馆收藏而互相竞争,其收藏的覆盖面也遍及众多领域。现在的情形则大为不同——每个博物馆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据此开展展览和收藏活动。大都会在宋元时期的书画、晚明清初的文人画和清代正统派绘画这三部分的收藏尤为突出。
睢阳五老毕世长像,北宋,佚名澎湃新闻:亚洲部在此次一百周年的展出系列中,有书画精品展,有单独的漆器和织物展,却没有单独的瓷器展览,这是为什么?
史耀华:纽约大都会最早的中国艺术展区是Great Hall Balcony(200-205号展厅)的中国陶瓷区,并一直延续下来,构成了大都会常设展览的支柱之一。在那里可以看到包括瓷器在内的各种陶瓷工艺品,现在对大都会而言是重要的展区,未来也不会改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他们步入大都会后看见的第一个亚洲艺术展区!该展区也有在为今年亚洲部100周年的庆祝而办展。
澎湃新闻:新媒体给博物馆界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可以谈谈此次展览在策划布置和后期推广上与新媒体的联系吗?
史耀华:大都会的数字媒体部门(Digital Media Department)是基于博物馆平台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引领者。在它的带领下,我们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博物馆的资讯传播到各地。在中国,我们有着西方博物馆中粉丝量最高的微博账号,同样的发布内容在微信平台上也可以看到。通过数字媒体的运用,我们致力于触及世界各地的观众。
澎湃新闻:前几年上海博物馆60周年之际,曾与纽约大都会等美国博物馆合作举办过“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展”,在上海轰动一时。亚洲部未来几年中还有什么精彩的展览规划,会考虑和中国的博物馆建立不同于借展层面的互动与合作项目吗?
史耀华:我们始终与全球相关领域的事业伙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每四到六个月会更新一次展览内容,到时就可以看见新的展品。请持续关注我们未来的展览资讯。
(黄松、朱恬骅对本文亦有帮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