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博下线“明星势力榜”,饭圈乱象何时休?
原创 范志辉 音乐先声 收录于话题#音乐产业80#饭圈1#粉丝经济35
作者 | 朋朋 编辑| 范志辉
8月6日,“明星势力榜”被微博下线了。
今年6月15日以来“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阶段性成果,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
接下来,针对“饭圈”乱象的“应援打榜”等问题,中央网信办也精准施策,将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动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重压之下,微博发布声明下线上线7年的“明星势力榜”,并表示引入第三方评分数据,拟从媒体影响力、作品影响力、正能量指数、艺人活跃度、商业价值等维度构建评价体系。
消息一出,评论一片叫好之声,“一把子支持了。理性追星,从我做起。”、 “谁不想愉快追星呢”、“放鞭炮庆祝!!!”
此外,也有用户追问,“谁是第三方呢?”、“超话排名呢?”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腾讯、快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相继发布公告整治饭圈乱象,微博此次下线“明星势力榜”也算得上壮士断腕。那么,流毒已久的饭圈乱象乃至饭圈生态,是否能否就此得到根治?
星粉皆苦“榜”久矣
“明星势力榜”上线于2014年,据微博CEO王高飞表示上线“明星势力榜”的初衷是“为打破当时以粉丝数量、互动量评价明星影响力(的局面)”。
不同于传统的榜单,明星势力榜剔除了专业人士的评定审核,榜单完全由粉丝决定。2014年上线之初,明星势力榜最初由提及量、互动量、搜索量、爱慕值四项组成,并将明星按照地区划分为不同的榜单。
随后,微博为避免狂热粉丝重复点击累积阅读量和互动量,以实现对明星影响力的真实评定,将规则调整为同一账号互动、阅读多次仅计一次。
2017年前后,大批亟需营销热度和商业资源的选秀新星入驻,明星势力榜彻底被粉丝反噬,数据站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微博,有组织有规划地进行打榜行为;2018年选秀元年到来后,更是愈演愈烈,这也倒逼微博作出相应调整。
在流量偶像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明星势力榜”也被认为是明星商业价值量化的重要标尺。榜首的明星意味着获得绝对的资源优势,“秀粉”们开始“用爱发电”,自发为明星“打榜”,集资购买鲜花以增加爱慕值,为自家爱豆“搬家”,与打榜公司合作购买外挂刷粉丝数、评论数、转发数和点赞数,以增加明星的互动量。在榜单所代表的价值诱惑下,所有互动指标都异化变成了“打投游戏”,粉丝也成了“数据工人”。
2019年,明星势力榜不再能购买鲜花,而是分月赠与微博年度、季度会员,增加正能量评价维度。但上有对策,粉丝仍下有对策,通过有组织地购买微博年度会员,低价转卖给非粉丝的账号以“蹭鲜花”,同样规避了平台的规则调整。
2020年,微博被迫将“搬家位”由榜首一位增加到三位,以平息粉丝间的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随后,微博增加正能量评价维度,以鼓励明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正能量传播;2021年7月,微博关停送花渠道,取消爱慕值;直至8月,微博宣布关停“明星势力榜”产品。
其实,明星势力榜只是微博“粉丝经济”产品矩阵中的一环。就微博而言,超话排行、热搜排行都是榜单的变体。前者引导粉丝完成任务送积分,以此来体现明星的影响力;后者则是明星宣发造势、打造人设的主阵地。
在微博之外,各大音视频平台上也存在形态各异与商业价值挂钩的榜单。这么多的数据榜单,也变相催生出大量以“刷流量”为生的灰色产业。
在唯流量论的娱乐圈,榜单呈内卷之势,粉丝画像被模糊成数据,明星也舍本逐末,沦为有力量没作品的众矢之的,所有人都被困在系统里。
既然星粉皆苦于“榜单”久矣,但是为什么不能从榜单中抽身呢?
粉丝真的被赋权?
学者保罗·赫希曾分析,大众传媒作为文化工业的一个子系统,对于文化产品起着把关人的角色。对新的流行风尚,要么起到阻截作用,要么推波助澜,助其发展。而如今的粉丝文化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崛起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追星绝非始于近几年,在以民国京剧名伶为描写对象的文艺作品中,向舞台投掷金银饰物的戏迷形象便屡见不鲜;八九十年代香港的“谭张争霸”,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与传统媒体时期不同,在新媒体时代,粉丝身份实现了倒转,她们不再甘心以仰望之姿只做明星的追随者,而是完全参与到了粉丝的“养成”过程中。
聚光灯下只一人,打灯台下千万人。养成过程中,粉丝的忠诚度和粘合性令公众咋舌,为送爱豆出道她们不惜“倒奶刷票”,出道后也是一路保驾护航,购买行星命名权、买断大幅广告,甚至集资报名辅导班,为爱豆的高考操碎了心。
在扭曲的粉丝怪圈中,维护偶像的利益成为宗教信仰般的准则。主观喜好取代了客观评价,一旦出现了伤害偶像利益的声音,便会遭到粉丝的群体暴力。长此以往,少数持不同观点的人迫于群体压力不敢发表意见,引发沉默的螺旋。这也由此产生了粉丝群体不理智、缺少规范的控评,以及网络暴力。
怪圈中的“粉丝领袖”也在推波助澜。在粉丝群体中,明星作为第一级的意见领袖,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而粉丝群体中还存在诸如“粉头”、“站姐”这样的二级意见领袖,他们疏通率先接触到明星的工作和生活的渠道,在组织中掌握话语权,具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常常作为集资出道、打榜的“领头羊”。
在这样的饭圈生态下,稍有不慎便陷入失控,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保持冷静客观的粉丝领袖逐渐被淘汰,剩下的粉丝领袖非理性无条件地维护自家的利益,更有甚者无视公共秩序,“接机”、“闹机”,以不法手段窃取明星行程成为“私生”。而这些粉丝领袖不理智的言论或行为,很大程度地影响到群体成员的思想,经过群体讨论发酵后,往往会导致整个群体走向极化。
媒介的发展真的为粉丝赋权了吗?其实不然,粉丝的嗨点和弱点早已被设计到规则中,平台真正掌握了流量变现的商业主动权,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平台与资本的合谋
对标推特,新浪微博深谙名人效应的重大价值。成立十余年间,新浪微博利用明星、大V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采用由点到面的“广场式”传播。最终,新浪微博击败多家门户网站的微型博客产品,获得了“微博大战”的胜利。
2012年年底,为从式微之势中解脱出来,新浪微博开始从时政向娱乐转变,高知KOL时代就此结束,拥抱大众、向下兼容。转型后,微博成功变成了年轻人的追星阵地,与饭圈经济共享同一套商业逻辑。
依靠明星效应、年轻化用户和中心化的传播优势,新浪微博率先搭上了粉丝经济的快车,就此股价一路上涨。根据《新浪微博明星白皮书》显示,在选秀浪潮后期,2020年娱乐明星微博粉丝总数高达216亿人次。
此前,新势力明星粉丝占比逐年攀升,至2019年达到近7成,其中有17.6%的粉丝为给爱豆打call而购买新浪会员。新华社此前发文披露,以今年的《青春有你3》《创造营2021》两档节目为例,早在节目尚未开始前,部分训练生粉丝后援会就已开始进行集资用于后续打投花销。
在这一套游戏规则之下,粉丝和明星都只能被裹挟其中。
粉丝形成合力制造流量的现象,数见不鲜。2015年9月25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宣布鹿晗于2012年转发的一条微博,截至2015年9月2日共获得了100252605评论量,刷新了“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的纪录;2018年5月,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付费照片,必须支付60元才能看到照片,当晚大概8万人付款,一晚创造收入480万元。
在流量的博弈中,压力实打实地作用于市场,资源大幅度向流量明星倾斜,市场由粉丝群体进行“打榜”,“刷流量”来进行造假,动辄破亿的互动数已经成为常态。
有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随着刷流量产业的成熟,娱乐圈无效声量(即粉丝刷出的虚假数据)占比不断攀升,2019年上半年无效声量再创新高,达到71%,无效用户的占比也高达49.4%。也就是说在全网范围内,近一半都是假用户。执迷于流量的粉丝无暇顾及,数据造假严重违背商业道德,涉嫌违法。例如打榜APP星援,由于非法获利800余万元,开发者已一审获刑5年。
而明星为获得商业价值,也无暇打磨作品。越来越多的明星被迫发博,以获得互动数,花费巨资维护数据也是常态。而在大众层面,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已然不再是个正面的评价,没有作品越来越成为公众对于明星的诘问。
平台作为最大的赢家,即便在乱象中仍然助推流量话题制造。2019年蔡徐坤与周杰伦的粉丝对垒在超话社区,形成全民狂欢的打榜热潮。大战落幕后,微博热搜榜也常出现有关周杰伦的话题,各个营销号也倾巢而出,炮制富有争议性的话题。
而微博的日活数据、榜单数据、话题讨论度、参与互动等等数据越好看,就越能吸引广告主来微博投放广告,简单来说就是你们闹得越欢,微博的商业价值越高。以微博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为例,在4.59亿美元的总营收中,广告和营销收入高达3.9亿美元,占比接近85%。不得不说,5.3亿的吃瓜群众真是没白吃,辛苦了。
所以说,在商业逻辑中,平台绝非仅作为工具存在,处于中立位置,而是从产品功能、规则设计上就融入了盈利需求。于是,通过制定规则、引发话题等手段,诱导粉丝参与,甚至推出“打榜贷”实现与微博借钱金融平台的联动,将粉丝经济一步一步做大,收割粉丝的“钱袋子”,才能将流量变现最大化。
当然,商业不是原罪,而是在全民狂欢、集体吃瓜的娱乐化趋势下,需要在更大的框架中去克制利益的无序扩张与过度低俗化。如今,劣迹艺人先后曝光,艺德备受考验,各部门深入整治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饭圈其实也在呼唤理性的回归。
在整治饭圈乱象的大潮中,平台绝不可能全身而退,理应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粉丝与明星之间形成共同成长、良性互动的模式,使“饭圈”的发展能够向阳而立、向善而行。
排版 | 安林
原标题:《微博下线“明星势力榜”,饭圈乱象何时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