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政厅|生死未卜,百万庄小区会被保护吗?
北京的百万庄小区,没听说过?在北京,只要抬眼望望窗外,到处都是这样的多层红砖老房子。这样的老小区被拆掉,可能没什么奇怪。那么,如果要把百万庄小区保护起来,你觉得奇怪吗?
“保护?有没有搞错?”坐在百万庄小区对面的小饭馆里,服务员听我这么说,差点没乐了:“百万庄小区有啥好留的?不就是个老小区吗?” 我反问:“你是不是觉得城里人都住这种小区?”他点头,我继续:“那你知道老百姓啥时候开始住楼房的?谁是祖师爷辈儿的楼房小区吗?”他诧异地望向窗外的红色楼群:“难道是百万庄?”对,就是百万庄小区。
它是新中国最早自主设计的居住小区,是上了教科书的样板小区,以这张蓝图为模板演绎、拷贝了大半个中国,从此以后城里人住上了楼房,我们国家的居住模式彻底发生改变,百万庄小区对我国居住区规划有着的深远影响,这样的小区,首都第一住宅区,该不该被保护呢?百万庄小区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位于北京西二环外车公庄路南。小区方方正正,九个居住组团环绕着中间的绿地、商店和幼儿园,各家各户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开车送孩子上学?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划理念当时在国际上盛行,也算是学术界的创新,欧美学名叫“邻里单位”,苏联叫做“扩大街坊”,被热乎乎地应用到百万庄的规划中。所以这个小区是国际前沿规划理念的中国实践。在建筑布局上,百万庄却不是照搬西方,而是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把住宅布置成“回纹型”,增加南北向建筑,减少东西向房屋。其组团又根据风水采用中国传统的十二地支来命名,西侧组团自北向南为“子丑寅卯”区,东侧自南向北为“辰巳午未”区。你住哪?我住丑区。庄外人听到这样的对话,一定觉得奇怪吧。百万庄的住宅也不能小瞧,这些普普通通的三层红砖楼,可是二战后欧洲“现代主义”的手法,就是舍弃啰啰嗦嗦的装饰,强调简洁大方。据说红色的墙面也是俄式建筑的特色,不过北京人也不觉得生分,反而亲切,因为皇城里也多得是绿瓦红墙。住宅户型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稀奇,但在那个时代,每户60平米的两居,有独立的厨房和厕所,还是新鲜事物。当时百万庄小区是国家重点项目,建筑材料很是讲究。红砖是烧制良好的上等红砖,墙体现在也很结实。门窗的木料都是东北的红衫木经过高温处理,不生虫不变形,六十年了依旧完好。门把手、合页、连马桶零件都是苏联上好的黄铜,哪家装修扔出来,收破烂儿的都第一时间抢走。建筑内部不仅都是统一装修好的,而且还统一配好家具、厨具、电灯和窗帘。比现在的开发商体贴多了,这才是精装修,真正做到拎包入住。这个祖师爷辈儿的小区,是不是比你家、我家强多了?没错,后来的小区,大多出于蓝,却没有胜于蓝。这里还有一个秘密:小区的设计师也是重量级的人物,是国家级建筑大师,张开济。张老先生设计过天安门观礼台、国家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等知名建筑,不是一般的建筑师啊!现在,这样顶级的建筑师,都忙着设计高大上的公共建筑去了,没人看得上居住区这样的小项目。
百万庄小区不仅在设计上出众,里面住的人更是了不起。这里是建国后国家栋梁、著名学者、国家领导人居住最密集的小区。庄里的居民卧虎藏龙,都是来自国家诸多部委机关(核工业、航空、电子、建设等)的开拓者和佼佼者,出门买菜的大爷都曾经是行业里响当当的人物。已故作家曲波,就在辰区创作完成了《林海雪原》。现在申区住的也都是部级以上的领导。很多国家领导人,李鹏、温家宝、谷牧、钱其琛等都住过这里。李鹏在自述《我这一家人》里,提到了在百万庄的日子。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个小区太神奇了,看起来一定也很神气吧。百万庄小区里人很少,树很高,路很窄。不由得放慢脚步,寻找大师的设计痕迹,却被家家收拾得有情趣的小院吸引:花盆里种着鸡冠花和“死不了”,篱笆上绕着牵牛花,家家都是生活设计师!流露出自然和亲切,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哪是走进了陌生的小区,仿佛一转弯就回到了自己的家。
这种人情味,在快速发展的北京越来越难以找到了。本来是要向大师朝圣,却找到了思乡的感觉,这也是百万庄的另一种珍贵吧。除了亲切,也惊讶百万庄小区的风烛残年,破败不堪。有的院子变成停车场,有的被租户变成仓库,屋檐脱落、窗户破损、杂草丛生、私搭乱建。仿佛很久没有人维护和修缮。一打听,原来由于部委合并,以前的主权单位消失,百万庄处于“产权不清、责权不清”的尴尬境地,缺少了及时维修。而且,最近这十几年来传言要拆迁,居民们不敢装修房子,不愿收拾院落,就这样眼见着百万庄一步步落魄。小区里随处可见这样破烂的椅子,留给散步的老人稍作休息。如今它们静静地空在那里,似乎在期待,似乎很无奈。这些椅子,让人想到百万庄当年的光采风华。这个承载了祖国青春记忆、见证了新中国辉煌的地方,如今,在房屋中介的广告上都打出“待拆迁小区”的字样。保护百万庄小区迫在眉睫。而要做到有效的保护,不是你我点点头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一个国家认可的法定的“金刚罩”。这个“金刚罩”就是把百万庄小区纳入“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地方称谓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只有这样,百万庄才会被保护,才会有机会申请专项资金去维修,还会有专门的部门定期督察,再不会有私搭乱建,再不会担心被拆除,这样居民住着才踏实,共和国的这段记忆才会被延续。
别以为历史文化街区都是留着大辫子穿着马褂走来走去的地方,这些地方差不多都被保护起来了,历史保护不能总盯着故宫和胡同。特别是北京,不仅是明清的皇城,也是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了很多有新中国特色和价值的建筑,比如人民大会堂、北京天文馆等建筑,已被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得到了保护,但同一时代、具有同样价值的百万庄小区,却没有个说法。只要没有被收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录”,百万庄就一直存在被拆掉的风险,这是悬在百万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百万庄会被保护吗?没有人知道,百万庄生死未卜。
住在那里的前辈们,曾经深情地要求保留,但是没有提到保护。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士,当时尚不知有“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名号。
居民对家园充满感情:年过八十的老庄民组成了“百万庄保护委员会”,说起拆迁,老人们很是气愤:“他们不懂,百万庄是个宝物。”老人们拍录像、写文案,记录家园的点点滴滴。很多分散各地的“庄二代”、“庄三代”也牵挂儿时的家,网络上组成群,讨论保护,回忆青春。社会各界保护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2004年张开济大师亲自给北京市领导写信“随着现代民居建筑的发展,百万庄已经成为历史,它是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2005年政协委员鲁怀安提出了保护的建议;北京建筑大学团队长年进行研究;2013年清华青年建筑师成立了“百万庄studio;2015年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成立了百人的“爱上百万庄”社区营造志愿者小组……
很多人都在努力,但还是需要你。
借助网络,请大家一起呼吁:
把百万庄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起来。
看到这里,请转发吧,并让你的朋友圈也转发。百万庄感谢你!
参考文章:
百万庄岁月枯荣 九区摆出八卦阵 成怀喜
北京百万庄住宅区建筑的文化特征与存在价值研究 贾荣香 孙 荧
百万庄居住区能否“刀下留城” 靳东晓
百万庄小区之岁月变迁 朱迪
共和国最早的住宅小区 居民之中卧虎藏龙 云心
留下百万庄的人居里程 王军
从百万庄图书大厦到“林海雪原” 小熊公告
慢步城市:爱上 • 百万庄 闲来随笔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