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技湃丨“商业内幕”网卖了28亿,未来五年又要怎么做

澎湃新闻记者 陈栩
2015-11-05 07:4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总编辑兼CEO亨利·布罗吉特(Henry Blodget)东方IC 图。

在过去8年里,“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总编辑兼CEO亨利·布罗吉特(Henry Blodget)将这个小打小闹的网站变成了一个重量级的新媒体。

10月30日,欧洲出版巨鳄斯普林格集团完成对“商业内幕”价值4.5亿美元(约合28.5亿元人民币)的收购——此次收购使得“商业内幕”作为创业媒体打拼的日子结束,它正式作为财经类媒体的一支主力军开始扩张势力的战斗。

布罗吉特近日在“商业内幕”总部接受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采访时,描述了他的未来计划:未来5年,他想要将“商业内幕”变成一个国际化的金融报道中心,拥有大体量、从欧洲到亚洲的区域报道,1300人的大团队,甚至进军电视圈。

不断向国际扩张

“商业内幕”现在坐落在纽约一个3700平方米的两层楼里。2007年,这家新媒体还在一个狭小无窗的空间里——总共差不多24个人的编辑团队,把一个小房间挤得水泄不通。而布罗吉特本人在一个小隔间里上班,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不过即便今天,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办公条件与员工平等。

现在“商业内幕”拥有350人的全职团队,大多数人在纽约的总部工作,其他一些在伦敦、芝加哥、旧金山以及美国其他的州内。“商业内幕”的首席运营官朱莉·汉森(Julie Hansen)说,他们计划在未来5年时间里每年增加100-200人。

目前,“商业内幕”已经创建了一个独立运营的英国站点,并且在澳大利亚、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获得了运营执照。

而这支生力军仍在不断向国际扩张,11月,“商业内幕”将启动在德国的网站,6个月后,将在波兰、法国和另一个还未决定的国家或地区开设网站。

汉森透露说,目前这一选项有4个,正在“热烈讨论中”。“我们希望在中国香港设点。”她说,这些新站点虽然使用“商业内幕”的名字,但是将独立运营。

开启订阅和视频计划

目前,“商业内幕”网站85%的收入来自广告。不过布罗吉特和汉森正在积极寻求转变,希望通过小型活动和订阅满足部分营收。

“商业内幕”的订阅收入屈指可数,主要来自其“内幕情报”(BI Intelligence)服务,人数仅仅数千。两位顶层负责人正在考虑对“商业内幕”网站开启付费模式——但还未确定方式,要么会使用“臭名昭著”的付费墙,要么对特定内容采取付费阅读——这一措施会在2016年开始。

另外,与各大竞争者(或是同一东家旗下的各个媒体)一样,“商业内幕”也要开始自己的数字视频计划。不过相对不同的是,他们正计划制作长视频,这一计划很有野心。长视频造价更贵,但以其优质和跨平台的潜力,能够向广告商卖出更高的价钱。

“商业内幕”首个纪录片全长65分钟,讲述了职业E-游戏(即电子竞技)的故事,会在11月首映。布罗吉特称他们在10月拥有4亿的视频播放量。

“我相信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转向电视。”他说,“我不知道以什么形式,但我相信有这种机会。”

数字媒体的专业化正在加强

独立于“商业内幕”的两个新分支“知情者”(Insider)和“科技内幕”(Tech Insider)在今夏上线。两个网站分别着重于趣闻和科创类新闻,使得“商业内幕”能够更为着重于自己的商业财经报道。“知情者”栏目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它借由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科技内幕”在网站开设的第一个月就拥有700万读者。

Politico评价说,“商业内幕”网站本身有“高能网络小报感”,以及多种吸引读者的模式,使其拥有快速聚集点击量的能力——但这也使“商业内幕”本身颇具争议。

另一方面,专业化的新闻机构竞争也愈加激烈——像《华尔街日报》、彭博社和CNBC这样的老牌机构正在重新探究如何生产更快、更长篇的稿件——而且调查更为深度。

“知情者”主编尼古拉斯·卡尔森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是我们一直想要达到的,而我们以后想要变得更大。”他说。

而变得更大,是斯普林格最在行的事情。

现在来讲讲斯普林格收购“商业内幕”

作为1946年成立的出版商,斯普林格集团曾经在香料和茶叶的库房里靠借来的打字机完成工作。现在他们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媒体公司,年收入达30亿欧元(约合207.5亿元人民币)。斯普林格旗下有德国最具竞争力的媒体《世界报》以及发行量第一的小报《画报》;《政客》(Politico)在欧洲的的发行也由斯普林格以合作形式参与。

斯普林格的数据显示,该集团的数字产品收益占据了2015年度总收益的60%。1月,为了进入美国市场,斯普林格收购了“商业内幕”9%的股份,并积极投资Mic和Thrillist等新兴媒体。

斯普林格一直有意对“商业内幕”进行进一步收购,而这一计划在《金融时报》(FT)7月23日的并购谈崩后加速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23日,日本经济新闻社(Nikkei)收购《金融时报》的消息引来了传媒界的一阵轰动。

随后的3个月,“商业内幕”和斯普林格的收购谈判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9月28日,双方在纽约一家韩国餐厅里谈妥。29日,斯普林格宣布将以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商业内幕“89%的股份,使其最终控股达到97%。剩余3%股份属于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亚马逊的创始人、《华盛顿邮报》的拥有者。

这一收购也使得”商业内幕“的市值与VICE Media、以及Buzzfeed更为趋近。

“商业内幕”董事会成员之一、前《华尔街日报》首席执行官戈登·戈洛威茨(Gordon Crovitz)说:“董事会认为增长的前景非常高,同时斯普林格也是放在全球增长角度看最为符合逻辑的收购者。”

那么,这个年收入5000万美元的网站,估值如何会达到4.5亿美元的呢?布罗吉特认为这是“信仰”问题。

“我对数字媒体的看法是,现在的我们就像是1980年代的电报产业,”他说,“如果你相信这种可能,那么这种估值就是完全合理的。我想在未来的20-30年里,你们将会看到本地化的数字品牌变成全球化的大型媒体集团。我认为,这是需要远见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