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5张老照片,缅怀王文娟,从16岁到95岁,张张充满回忆

2021-08-06 14: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们从上海越剧院获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于2021年8月6日凌晨零时25分,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5岁。

听闻这一消息,众多戏迷影迷的心情无比沉痛。

就让咱们,通过65张老照片,来深切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来追忆这位我们心中“永远的林妹妹”吧。

这65张老照片,共分四个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美丽人生”记录了越剧大师王文娟从16岁到95岁的生命历程中的美好瞬间。

而第二部分“相濡以沫的爱情”和第三部分“一生不变的姐妹情”中,则有多张罕见合影照曝光。

一、王文娟的美丽人生

1926年12月19日,王文娟出生于浙江省嵊县(现嵊州市)黄泽镇坑边村,原名王彩娟,是家中长女。1938年8月,她来到上海,开始学戏。1942年,她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在上海郊区的小型戏班中担任主演。上图是这一时期王文娟的照片。那时她才16岁。

1943年,王文娟开始在同乐戏院、万国戏院、河北大戏院演出,任二肩旦。1944年底,她首次在河北大戏院挂牌头肩花旦。1945年8月,她开始在同孚戏院演出,任头肩旦,演出剧目有《盘妻索妻》、《梁祝》、《双狮图》、《分玉镜》、《节女血》、《董良才》、《姐妹皇后》等。上图是王文娟在这一时期的老照片,那时的她也非常年轻。

1947年8月,王文娟与陆锦花组建“少壮剧团”,在皇后大戏院演出,声名鹊起。上图是她早期演出的剧照。

年轻时期的王文娟,形象十分美丽,气质清新。

扮上妆之后的王文娟更加俏丽动人。

1948年9月,王文娟加入玉兰剧团,与著名越剧小生演员徐玉兰组成搭档。两人首次演出的剧目是《风萧萧》,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赢得了“最佳搭档”的美誉。上图是两人的宣传照。

1953年4月,王文娟作为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中的一员,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文工队,荣立二等功,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上图是27岁的王文娟。

上图是王文娟、徐玉兰等越剧演员从朝鲜战场回国时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

1954年2月,王文娟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不仅演出了许多传统戏,而且还尝试着在一些现代戏中出演角色。其在《白毛女》中扮演的喜儿,在《技术员来了》中所扮演的刘惠芳等现代戏的角色,均收获众多好评。

1955年6月,王文娟主演《柳毅传书》、《晴雯之死》。1956年主演《追鱼》等剧,其塑造的晴雯、鲤鱼精等角色,无不受到观众欢迎。

1958年2月18日,王文娟与徐玉兰首次将《红楼梦》搬上越剧舞台,大获成功。王文娟所扮演的林黛玉,含蓄内敛,细腻多姿,令人难忘。该剧连演54场,场场爆满。1961年,该剧被上影厂搬上银幕,同样广受好评,王文娟因此成为万千观众心中的女神。

1966年,因为一场运动的开始,王文娟成为被批斗的对象,被赶下舞台。1970年秋天,她被安排到奉贤上海市文化系统“五七”干校进行劳动。直到1977年1月,才终于重返舞台。而这个时候,王文娟已经51岁了。但她还是以饱满的热情,在越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上图是王文娟晚年时的照片,依然是如此优雅迷人。

1985年,王文娟与徐玉兰一起组建改革性剧团——红楼剧团。1986年,任红楼剧团团长。1996年,由其主演、孙道临执导的1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孟丽君》拍摄完成。2016年,90岁高龄的她,还在“千里共婵娟——王派越剧专场演出”中,以越剧唱腔演绎了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7年,她获得第27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20年1月,94岁的她,还响应上级号召,捐出1万元爱心款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拍摄为武汉加油的视频。

2021年8月6日凌晨零时25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因病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5岁。王文娟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越剧事业。并为越剧艺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越剧“王派”创始人,她培养了众多弟子,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王派唱腔”将久唱不衰。

二、王文娟和孙道临“相濡以沫的爱情”

1962年,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和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二十二大明星”之一的孙道临举办了婚礼。当时王文娟36岁,孙道临41岁。两人无论从出生、还是成长背景、还是受教育程度,差别都比较大,但他们却始终举案齐眉,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为娱乐圈增添了一段爱情佳话。

上图为王文娟和孙道临在安徽黄山合影。

王文娟和孙道临的结婚照。

王文娟和孙道临合影照。

王文娟和孙道临,这对明星夫妻,在事业上比翼齐飞,在生活中鹣鲽情深。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同样可以幸福到老。

1964年,他们的宝贝女儿孙庆原(为了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而取名)诞生了。为这个小家庭带来了太多的欢乐和喜悦。

一家三口,多么的幸福。

孙道临在弹琴和演唱,王文娟和女儿孙庆原在认真聆听。

又是一张全家福,时间不同,但传递的爱意,却一样。

1958年,王文娟和孙道临是在黄宗江的介绍下认识的。也就是说,是黄宗江这个“月老”促成了这段姻缘。所以他们一生都感谢黄宗江。上图为夫妻俩与黄宗江合影。

王文娟与孙道临的合影照。

人到中年的王文娟和孙道临。

两人一起在景区合影。

孙道临和王文娟在探讨艺术。

1996年,夫妻二人联合拍摄了1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孟丽君》,王文娟扮演孟丽君,孙道临担任导演。这一年,孙道临75岁,王文娟70岁。

不离不弃的恩爱夫妻。

虽然生活中也曾经历过众多磨难,但他们都以微笑的姿态面对。

孙道临和王文娟在探讨发声技巧。

晚年的王文娟和孙道临共同出席活动。

这是两人非常罕见的一张合影。

2007年2月2日,以孙道临名字命名的孙道临电影艺术馆落成,这是全家人(包括女儿女婿以及外孙和外孙女)当时留下的一张合影。而这,也是王文娟和孙道临,所拍下的最后一张合影照。2007年12月28日,孙道临因突发心脏病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86岁。在送别孙道临时,王文娟痛哭失声,其场景,令人心碎。

三、一生不变的姐妹情

令我们难忘的,还有王文娟和越剧界其他演员的姐妹情。今天,我们也为大家找到了她与其他越剧姐妹的多张罕见的合影照。

上图是一张十分难得的合影照,由著名人像摄影师朱天民拍摄于1951年,是著名的越剧十二姐妹的合影。图中人物前排左起:张桂凤、吴小楼、徐天红,中排左起: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后排左起:陆锦花、范瑞娟、傅全香、袁雪芬、王文娟、戚雅仙。

上图为王文娟和孙道临结婚后没多久,她邀请一众好姐妹,到家中做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越剧名角。同时对60年代著名越剧演员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多了解。

上图中的人物左起:徐玉兰、徐天红、王文娟、傅全香。这是一张很有趣的合影,图中人物的神态十分生动,其中不知为何傅全香会用手帕遮面,是因为害羞吗?

王文娟和徐玉兰,是舞台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姐妹。

王文娟和徐玉兰在《红楼梦》中所扮演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经典越剧《红楼梦》剧照(王文娟、徐玉兰主演)。

王文娟和老搭档徐玉兰的剧照。

1954年,王文娟和徐玉兰创作合演了越剧《春香传》。在这部根据朝鲜民间传说和同名朝鲜歌剧移植而来的越剧中,王文娟扮演美丽善良的古代朝鲜少女春香。上图为两人演出时的剧照。

越剧《春香传》剧照,王文娟、徐玉兰主演。

两位世纪美人的合影——王文娟和秦怡。

四、瑰丽的艺术形象——观众心中“永远的林妹妹”

王文娟在舞台和银幕上塑造了太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被大家誉为“永远的林妹妹”。

上图为王文娟和徐玉兰于1983年重演《红楼梦》时的情景。当时,王文娟已经57岁了,但其扮相还是那么美丽动人。

上图为王文娟在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楼梦》中扮演林黛玉的剧照。

王文娟的表演十分细腻传神,比如在《红楼梦》黛玉进府这段出场戏中,她即使是一个转身、一个轻轻坐下的姿势,都极其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令人难忘。

在《红楼梦》中“葬花”一场中,王文娟通过丰富的演唱手段,准确地表达了林黛玉触景生情的满腹愁绪。充分体现她的艺术魅力,使得这个唱段,成为永恒的经典。

上图为王文娟出演《红楼梦》“黛玉葬花”时的剧照。

王文娟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的剧照。

王文娟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表演“共读西厢”的剧照。

王文娟在越剧《红楼梦》中表演“黛玉焚稿”的剧照。

王文娟扮演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王文娟演出剧照。

王文娟在越剧《追鱼》中扮演鲤鱼精。

王文娟剧照。

王文娟出演孟丽君。

王文娟在《春香传》扮演春香剧照。

王文娟扮演春香的人物造型。

王文娟剧照。

王文娟演出剧照。

王文娟演出剧照。

在我国老百姓所喜爱的年画艺术中,众多画中人物,都是根据王文娟的形象而进行创作的,可见她在大家的心中,是多么受欢迎。

只是,如今,这位老艺术家却离我们而去了。“一部红楼,半世人生”,在此,我们最大的心愿便是——王老,一路走好!

本文由DJ雅清团队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