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整治“饭圈”乱象:极端追星挑战底线、不良粉丝文化引众怒

2021-08-06 12: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不能让资本把“饭圈”变成“怪圈”

一段时间以来,饭圈文化愈发流行,尤其在娱乐行业,打造和经营饭圈几乎成为显学甚至造星的不二法门。于是乎,控评、屠版、互撕、人肉……方法简单,手段粗暴,有些“饭圈”正歪歪扭扭走向“怪圈”,不可不察。

图源:人民日报

剥开这些现象的薄纱,其背后根源在于行业资本控盘,流量经济作祟。在此流量迷局中,众多资本一路蒙眼狂奔、加大杠杆,热钱涌动,辗转腾挪,跨界并购,上演了一幕幕资本盛宴。

资本都是逐利的,正当经营本分赚钱当然无可非议。但近年来,在“唯流量论”下,娱乐行业一些大资本上下其手,通过数据造假制造行业虚假繁荣,刷流量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刷单公司已发展为规模庞大的一支“黑产”队伍。

流量造假不仅破坏了商业诚信体系,损害消费者利益,还大幅推高了社会交易成本,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一段时期内,文艺市场的竞争不再是比谁的制作更精良,而是比谁的数据刷得更高。结果一些所谓的小鲜肉、大明星演技崩塌、烂片如云,却备受资本追捧、赚得盆满钵满。与之对比,一些演技精湛的好演员因为没流量却拿不到本子,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娱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要讲经济效益,但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资本要自觉担当起弘扬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可有些资本挟饭圈之势鼓动诱惑年轻人不计代价地为爱豆打CALL,一茬一茬割韭菜,收割注意力经济,不琢磨如何给受众讲好故事,只想着如何给钱讲“鬼故事”,不创造任何正向的、增量的价值。

盛极必衰,月满则亏。“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没有优秀的作品,形式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文化产业需要资本的力量来推动,但更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以推动行业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该给竭泽而渔的“流量经济”降降温了,文艺创作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只有坚持以品质评价为核心,营造一个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文艺事业才能健康蓬勃向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极端追星挑战底线、不良粉丝文化引众怒…整治“饭圈”乱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丨薛鹏 管筱璞

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公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近期,“吴亦凡事件”暴露出的“饭圈”乱象,反映出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时刻,引导“饭圈”文化健康向上发展,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极端“追星”言行多次挑战法律道德底线

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引众怒

“饭圈”是粉丝群体因追逐同一偶像而结成的网络社群,“饭”即“粉丝(fans)”,“圈”则体现了群体的边界和区隔。如果说过去粉丝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在追星活动上,更多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现在追星已经完成了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饭圈”也就随之形成。

近年来,新媒体生态的形成、多平台社交媒体和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为偶像买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饭圈”文化行为。

在此次“吴亦凡事件”之前,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已多次挑战社会法律道德底线。今年4月底,一则“倒奶视频”将选秀综艺《青春有你3》推到了风口浪尖。画面里,近20人忙着向污水槽内倾倒新鲜牛奶饮品,令人痛心。

爱奇艺推出的这档节目通过层层淘汰,在近百名选手中留下9位选手“成团出道”。根据规则,5月8日成团夜前,粉丝购买指定蒙牛乳饮品,微信扫描包装箱或瓶盖中的二维码即可使用“果粒值”为选手应援,助其登上人气榜单前列,获得专属曝光资源。而每日应援次数无限制,可以使用的“果粒值”无上限,这更刺激了粉丝拿出真金白银助力偶像登顶。

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倒奶刷票的行为不仅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而且严重误导了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

5月6日晚间,爱奇艺公开道歉称,忽视了价值观导向和社会责任,以及节目应有的合理规则。受此影响,赛程已近尾声的《青春有你3》停止录制。

“‘饭圈’乱象也是综合现象,以《青春有你3》为例,既涉及到粉丝无底线追星问题,也涉及到平台纵容的问题,还涉及到商家的不良行为问题,因为刷牛奶揭开盖以后里面有二维码,要想投票就得去买,谁能喝那么多,想多投票牛奶就浪费掉了。”5月8日,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道。

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

妨碍公共秩序、突破自身能力追星

畸形“饭圈”三类生态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等因素,我国的偶像产业不断发展,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预计在2022年达到1400亿元。

“聚光灯下只一人,打灯台下千万人”。在产业发展的驱动下,一批良莠不齐的明星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饭圈”也不断壮大。

制图:李芸 杨雅玲

然而,一些明星偶像作为公众人物,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其打架斗殴、嫖娼、吸毒、代孕、强奸等违法乱纪行为,不仅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带坏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饭圈”。

一些“饭圈”扭曲成为充斥歪风邪气的“怪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评,包括教唆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网络暴力这些不良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升栋看来,当前“饭圈”生态问题可归为三类:

以主观喜好代替客观评价,对不符合其利益的人群进行无理性、无底线互撕。“饭圈”为了争夺流量,现场应援、转发投票、刷浏览量,组织粉丝积极打榜,对不符合利益的其他人群进行攻击、谩骂,甚至侵犯隐私、人肉搜索,严重损害他人的人身权益和精神健康。

不顾他人,妨碍公共秩序。如“粉丝接送机致航班延误”“粉丝机闹”等事件。据统计,仅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有27起。

在产业链条的推波助澜下,粉丝突破自身能力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如今的追星行为涵盖了一些被引导的新方式,如与其他粉丝交流、为偶像进行宣传,甚至还存在购买行星命名权、买断大幅广告、赠送昂贵奢侈品等,助长了非理性消费。

“未成年人容易将偶像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会不断地美化和合理化偶像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指出,尽管一些知名艺人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但仍有不少粉丝为其行为进行解释、包庇甚至谩骂执法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形式多样的“饭圈”乱象背后

是“流量至上”畸形导向下的资本黑手

追星本无罪,年轻人喜欢明星本是正常现象,有自己喜欢的圈子也很正常。事实上,“饭圈”文化在促进年轻人培养向善的集体情感、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等方面也曾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如在反击“港独”言论时,“饭圈女孩”用特有的方式发声;在抗击疫情时,他们进行的公益物资捐赠等活动,在关键时刻筹措了大量防疫物资,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线。

然而,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等不良导向下,一些资本无视社会责任感,在当下中国“饭圈”串起了“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各个利益集团,无所不用其极收割大量粉丝特别是未成年粉丝的“钱袋子”。

据介绍,“饭圈集资应援”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包含实物回报的,比如卖专辑、周边,将所得利润用于支持偶像相关活动;二是不提供实物回报,但承诺把粉丝的真金白银用于选秀投票、给偶像送礼;三是说好了为偶像“搞钱”,承诺提供回报却并不兑现的诈骗行为。

“娱乐公司和‘粉头’为从中获利,不断强化粉丝保护偶像的‘使命感’,诱导粉丝增加消费;部分明星对此持支持或默许态度,进一步助推了粉丝的消费意愿。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难以抵御各方诱导,容易做出非理性消费。”季为民认为,“饭圈”中动辄几千万元的应援费用,不仅远超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会给其家庭造成一定压力,且追求数额、攀比排场的应援观念会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等产生负面影响。

治理“饭圈”乱象,要多方协力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把言行规范起来

当前,“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正在深入开展。针对“饭圈”乱象的“应援打榜”等问题,中央网信办精准施策,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动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制图:李芸 杨雅玲

中央网信办表示,将总结近期治理经验,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加强网上涉明星信息规范、强化账号管理、完善黑产打击机制、探索建立粉丝引导机制等方式,为长效整治和规范粉丝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

8月2日新闻联播播报,针对网上不良粉丝文化等问题,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督促网站平台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图片来源:央视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畸形“饭圈”文化要多方协力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把言行规范起来。斩断毫无底线的资本黑手,遏制泛娱乐化的野蛮生长,加强行业自律,敦促演艺人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此外,针对青少年为主的“饭圈”,要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演艺行业共同努力,制止畸形“饭圈”行为,净化娱乐生态。

文章来源:

1.《不能让资本把“饭圈”变成“怪圈”》.万泉涌.央视网评

2.《极端追星挑战底线、不良粉丝文化引众……怒整治“饭圈”乱象》.薛鹏 管筱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标题:《整治!“流量至上”的资本黑手、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