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谈中美关系:制定对美政策,中国应更多地去选择和储备

澎湃新闻记者 陈栩
2015-10-31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10月27日,美国海军驱逐舰“拉森号”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12海里。因美国巡航南海一事,中美关系似是“跌入谷底”。

“南海之争”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缩影,那么除了中国海洋地缘政治之外,中美关系的到底会往哪走?这始终是人们心中的问号。

10月30日,在复旦大学又掀起了一场新的中美关系讨论。这场讨论主题是“21世纪的美国与世界——中华美国学会2015年会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和《美国研究》杂志联合主办。

会上,中美专家关注更多的是中美关系大走向,从习近平9月访美的亮点与启示、再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以及国际新秩序的塑造,他们有着这样一些观察和判断:

【谈习近平访美】

黄仁伟:习近平访美的“四大兴奋点”

习近平访美有哪些令人兴奋之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总结以下4点:

首先,中国同美国的地方层面关系有了极大推进。中国同美国的州政府的关系仍在继续推进,而且推进速度非常之快。例如,中国企业对美国地方投资大幅增加。中美关系有新基础——地方政府合作关系,这在以往很少见。

其次,美国公司里出现一批支持中美关系的新力量——信息产业。在习近平访美期间,脸谱网、推特、谷歌——这些过去的对手都同习近平高度融洽。

第三,一些新表述:在亚洲问题上中美双方尊重对方利益。中国尊重美国的利益,美国实际上也尊重中国的利益,何以体现?其实,美国对“一带一路”是支持的。此外,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不加以歧视,以前也没有这类表述。

第四,中美关系中的美国盟国因素。退一万步讲,即使中美发生对抗,如果大部分盟国不参与、不介入、保持中立,美国的对抗就搞不成,不管从经济上还是从安全上,还是意识形态上。所以现在中国的任务就是要把美国的盟国变成中国的友邦,至少是中立国。

杨洁勉:习近平访美的“三大启示”

“习近平此次访美,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一次非常必要的访问、一次十分困难的访问,一次精心安排的访问、一次相当成功的访问和一次富有启示的访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评价说。

这次访问带来3点启示:

1、思想理论上的启示:中美双方在引领性的思想理论上有斗争,有妥协,但是中国要起引领作用,必须还要加强中国的理论建设,这些理论也得让中国老百姓听得懂。喊出来的一系列口号,都要进行第二次非常详尽的阐释。比如新型大国关系、亚洲新安全观,别人听不懂的,都要做解释。当两种思想理论交锋时,必须要用双方共同的认识,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2、对美战略上要认识到其两面性、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制定对美政策,中国要更多地去选择和储备。

3、在困难中间看到前进的方向。

【谈新型大国关系】

崔立如:“新型大国关系”一直在发展,只是中美表述不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崔立如认为,中国将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定义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人认为美国对这个概念不那么热情,但事实上,“新型大国关系”一直在发展,只是中美表述不同。

“一则美方不主动提‘新型大国关系’;二则中方若提‘新型大国关系’,美方也持不否定的态度——这说明美国对中国的说法有所保留。”崔立如说。

苏格:有“新型大国关系”定航,中美不会出现“修昔底德陷阱”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表示,“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不冲突、不对抗”。“新型大国关系”的文本就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基础之上。

“奥巴马已经表示,中美不会出现‘修昔底德陷阱’”,他说,“最后一点还是‘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因为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一个标签,美国人就想谈到细,这些都可以把它叫为新型大国关系的范围。

他表示,关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双方的认同、表述可能不同——因为在多极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人都需要独善其身。“因此,这就需要包容与合作,以不同用词来表述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欢迎中美双方为不断充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贡献力量和智慧。

“无论如何,中美这两个大国只要不走守成大国和新型大国冲突的老路,就是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他说。

【谈中美竞合与国际秩序变化】

金灿荣:把握第4次工业革命机遇,中国要“在弯道上超美”

探析美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评估美国未来的发展能力,也能从中发现“中国赶超美国”的机遇。

“就单一国家来说,美国可以说是这200年近代史上最成功的国家,但这一成功过程同样经历了许多磨难,并非想象中一帆风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

总结美国发展经验,金灿荣表示,美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的纠错能力非常强,如今,美国的纠错能力显得比以往弱。

“如今,美国在政党、经济、社会种族分裂上遇到了问题,可是却难以找到化解良方,至于未来美国的‘纠错能力’如何,还有待评估。”他说。

另一方面是美国的创新能力很强。金灿荣表示,中国在过去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皆与三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

“所以,重点是中国将会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我们的机会,看我们是否能否抓住,弯道超车。”

至于美国未来发展情况如何,我们也应该对它的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一些系统性研究,这样有助于我们判断美国未来的发展能力,这样一来,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向的判断也会更准确。”金灿荣说。

张宇燕: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变强,美国得和中国“商量着办事”

中美经贸关系向来被誉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在讨论中美关系时,经贸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是中美“博弈”基础。

“从短期和中长期来看,美国在一个中低速的轨道中,所以这也是制定对美经济政策博弈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

他表示,过去一年里,中美金融关系的联动性非常高。他对比中美经济发展情况,认为随着中美在金融领域的力量对比正发生着变化,随着人民币纳入SDR后,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有了更多“话语权”,因此,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美“商量着办”的能力提高不少。

“用一句话概述:习近平谈全球治理时讲‘国际事务是大家的事儿,我们得商量着办’。这个话看似普通,但是实际含义非常深刻,有些事儿,确实就是得‘商量着办’。”张宇燕说。

中国加入SDR的政治影响,就是在国际金融最重要的平台上讨论全球金融治理,货币体系的时候,中美关系的力量对比产生变化,中国和美国”商量着办“的能力在提升。

一方面,美国经济根基不稳。

“从短期看,美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状况还不错,但有些人开始担心美国的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这也是美联储在考虑是否升息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说。

2015年5月,联合国发布了一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该报告把全球经济概括成“五低二高”:低速增长、低通胀、低贸易流动、低投资、低利率;高股价、高债务。

“‘五低二高’是一个‘有毒’的组合。可是,如今这些组合支撑着美国经济,这是在人为的支撑美国经济,美国的经济并非是在‘乐观地长期增长’——这些是美国经济根基不稳的表现,因此美联储才特别犹豫是否要升息。”他说。

另一方面,中国则在国际金融领域走强。

张宇燕表示,随着央行再次“双降人民币”,人民币纳入SDR已进入冲刺阶段,离岸人民币也涨了约300点。

“人民币纳入SDR,首先反映了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上升;此外,在货币金融问题上也反映出一个趋势——即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他说,“有人预估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可以上升其外汇总量的10%,这个数量非常巨大,这对中国当然有利,这是美国不情愿看到的,但是美国也没有办法。”

黄平:新型国际秩序有四种可能

有这样一种说法: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正在试图“改变规则”,进行“权力转移”。中美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秩序之争。关于“新型国际秩序”或是“21世纪我们将要面临的国际秩序”,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黄平从逻辑分析出发,罗列出以下4种可能:

1.仍旧维持在二战后的既定秩序中,但我们可以不断丰富它;

2.旧的秩序被打破,一种“新的、互利合作共赢的”秩序正在酝酿生成;

3.我们可能将处在一个长时间的转型期、磨合期、过渡期,旧秩序不灵了,但新秩序却还没有产生;

4.在磨合期中风险失控乃至冲突战争,第四种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从客观上说,从周边到实际,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从“发展一体”到“和平合作一体”,甚至包括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国在这些领域中的利益、所能施加的影响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多少,都与中国迅速崛起互为相关,正如这句老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认为中国不能被动消极地去应对美国的战略,需要主动出击、积极应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