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保部专家:部门之间仍有利益分歧,环保大部制暂不可能实现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三五规划建议),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包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
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是一个重大转折。
他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亟需在政府层面形成一套高效的环境管理机制,环保大部制成为可选政策之一,但从目前的信息来看,环保大部制仍未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得以明确。
夏光谨慎地表示,大部制暂时不可能实现,“乐观一点的话,也许在下一个重要的政治节点会有一些突破”。
要跟过去的发展模式决裂
夏光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提出的方案、思路和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规划,将中央的动力输出到实际行动中,这是很重要的转化过程。
其中一个变化是,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包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夏光认为,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以前描述生态环境现状时总是提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仍处于没有好转的态势,而这次则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将生态环境总体改善,这就是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这对关注环境健康的公众来说,是最好的好消息。”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要坚持绿色发展,就需要跟过去的发展模式决裂,我们自己造成的后果要在当代解决,不留给后代。”夏光说,“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在国土、资源、环境这几个领域里都要完善一套责任体系绩效的考核、责任追究制度,改变过去经济考核形成的行为习惯。”
另外,夏光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对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意义,现在的城市普遍患有“城市病”,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房价过高,这是城市发展只顾及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功能导致的,所以要重新考虑城市化格局。
环保大部制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澎湃新闻:目前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还面临各种障碍,比如说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矛盾,环保部门和同级的政府之间在进行监管方面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夏光:这是必然的。因为政府是一个多目标的体系,最主要的责任是创造就业、发展经济,改变城市面貌等,你要说政府完全支持你生态环保,不顾其他、不搞发展的话,不可能,没有这样的政府。
并且一个政府体系内部甲部门和乙部门负责的职能有冲突,对立制衡也完全是有可能的,所以要靠领导者来协调。这也是为什么中央出台的文件叫做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办法,而不是环保局长责任追究办法,就是说把“五位一体”里较弱的生态加强,让党政领导自己去平衡、自己去做决策,不要老给环保局长出难题,有后果,党政领导自己承担。
澎湃新闻:2015年9月《总体方案》出台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内容成为焦点话题,您对此怎么看?
夏光: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职能分散交叉造成的协调困难、行政成本过高、效率很低的局面。
但《总体方案》重心还在制度建设上,目前对大部制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因为各个部门对如何分配职能和管理还有一定的分歧,所以这次的《总体方案》里并没有对管理体制作出明确的安排,这个问题要先搁一下,进一步协商、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制度管理体制安排。
没有最后统一认识的东西,不给予强行出台,可以再研究,这是慎重的表现。
澎湃新闻:为什么生态保护的大部制局面没法形成?
夏光:从理论上来讲,环保部门应该把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统一在一起,但历史上环保部门成立较晚,之前像水利局、国土局、林业局等已经具有了生态保护的职能,现在交出来,部门结构变动太大,部门之间的利益暂时难以调和,所以只好暂时放下。
所以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大部制暂时不可能实现,还需要讨论研究,再在地方做一些小的调研试点,积累经验。乐观一点的话,也许在下一个重要的政治节点会有一些突破。
按中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各项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已按现有部门职能做了分工,各就各位,可以实施一段时间,如果有问题,等暴露出来后再改革调整也来得及。
相互交叉、扯皮内耗仍存在
澎湃新闻:现有部门之间的分工跟之前有些什么改变?
夏光:目前我们在污染防治方面的统一性比过去要增强了,关于污染防治的工作更加集中到环保部。在污染防治方面,大部制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已经具有大部制的性质了,但还没有最后完成,部门还不够大。
污染防治方面最大局限就是治理能力不够。污染防治治理体系的规模,中国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光靠现有的部门这点人和这点架构,要完成生态文明架构规定的污染防治责任,还差得比较远。
但是生态保护方面,与大部制的距离还较远,仍按照原来的管理体制分工分散在各个部门,缺少统一协调,缺少统筹,各个部门之间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有相互交叉、扯皮、内耗的弊端。
我认为,一些具有整体性、牵头性、协调性的工作主要安排发改委这个系统来承担,比单独再建立一个搞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更好。
因为发改委是搞发展的部门,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交给发改委,本身就是克服生态文明建设阻力的一个巧妙安排,对发改委这个体系来讲,可以利用其现有的组织资源,更权威。
另外发改委本身也需要绿色转型,因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后政府审批项目越来越少,发改委这个系统也需要一个新的转变,向生态文明方向转变来发挥职能,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