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奥“她力量”背后,女性运动员征途是星辰大海
#
可持续发展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
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5.5 确保妇女全面有效参与各级政治、经济和公共生活的决策,并享有进入以上各级决策领导层的平等机会。
作者 | Sybil
“东京2020奥组委将‘多元化团结’视为重要办赛理念。”2020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表示。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数据,东京奥运会将近49%的参赛选手为女性,残奥会女性参赛选手人数也创新高,官方称本届奥运会为“历史上更为平等的奥运盛会”。
本次国际奥委会鼓励每个国家都派一名男运动员和一名女运动员担当旗手,我们也见证了优秀的女排运动员朱婷作为我国首位夏季奥运女旗手带领中国代表团出现在开幕式上。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女性参与奥运会项目从无到有,从简到丰,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斗争。
旗手朱婷
奥运史上,女性经历了什么
在古希腊,女性被禁止参加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甚至被剥夺当观众的机会。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同样秉持着“奥运赛场是女性‘禁区’”的观念。1896年在雅典举办的首届现代奥运会,女性仍被排斥在外。
第二届巴黎奥运会,东道主法国带头派出女运动员参加,赛场上开始出现女性的身影。但在前几届奥运会,女性只能参加网球、射箭、高尔夫、马术等几个被认为可以展现“女性美”的项目,并被要求身着“得体的”长裙。
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设项中,女子参加的项目占总项目的39.8%,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中该比重上升至44%。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拳击从表演赛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宣告女性终于可以参加所有奥运项目的竞逐。
随着参与度的提高,奥运会上女性获得的奖牌数同样有飞跃性的增长。在既参加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又参加过至少另外一届夏季奥运会的国家中,有29个国家的女性收获的奖牌总数超过了男性。
自1948年以来获得的奥运奖牌数超过90的国家
(蓝线代表女性,黄线代表男性)
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这一现象对于中国特别突出。
根据网易数读的统计,1984-2016年共242名奥运冠军中,152人是女性,占比达到了62.61%。
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女运动员占比69%。中国首日斩获的三枚金牌均来自女性运动员:杨倩夺得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喜迎“开门红”;侯志慧夺得举重女子49kg级金牌;孙一文夺得击剑女子个人重剑金牌,创造历史。
消弭性别差距的努力
从过去的被拒之门外,到今天的大放光彩,女性在奥运会中的角色反映出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其背后是女性挑战、突破传统认知,撼动男性本位观念及思维定势的不懈努力。
过去,女性的体育竞技能力不受到认可。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设置了女子田径项目,但在女子800米跑比赛中,有许多运动员体力不支倒下。这被认为是女性不适合田径比赛的表现,因此取消了奥运会中的女子800米项目。
顾拜旦:“如果体育比赛女性化,比赛就变成可怕的活动了。阿姆斯特丹的做法似乎为我反对女性参加奥运会的态度提供了合理的依据。迄今为止所收集到的意见,大部分都是反对在第9届奥运会上再次出现女性参赛的场面。如果有哪个女子想踢足球或者进行拳击,由她好了,只要不当着观众的面就行。因为,聚在这种比赛周围的观众根本不是来观赏体育比赛的。”
二战后,各国妇女兴起解放运动,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获得了参与各种公共活动的机会。在真正进入赛场后,她们表现出的运动能力不断刷新传统认知。
比如在马拉松等长距离耐力项目中,女性运动员已经不逊于男性,成绩提高的速度甚至超过男性。女子选手在诸项运动的成绩与男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举重、篮球、铅球等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不擅长的运动中同样表现亮眼。
东京奥运会田径女子铅球冠军巩立姣
女性运动员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证明了只要给她们平台和机会,让她们有机会获得科学的训练方法和适当的运动设备,她们同样可以创造佳绩。
在奥林匹克地位的提高,是女性在各行各业取得杰出成就的一个缩影。女性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度提升、在国际奥委会等组织中女性成员的增多,使女性在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和赛事组织上具有更多主动性和话语权,大大促进了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
1975年的国际奥委会罗马会议上,执委会正式宣布“男女运动员均应得到平等对待”,并将其写入宪章中。《奥林匹克宪章》明确了国际奥委会有“鼓励并支持推动妇女参与各个层次、各种机构中的体育运动,以实施男女平等原则”的使命和职能。
这代表着不仅是在赛场上要实现机会均等,而是从学校、俱乐部、国家奥委会到国际奥委会,从地区比赛到国际赛事,从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到官员,女性都应有与男性平等的参与机会。
向着“更平等”的目标继续奔跑
尽管女性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屡创佳绩,然而研究表明,针对女性运动员的隐性歧视仍固化于一些人的心中。
美国《剑桥大学学报》对社交网络中的超过1.6亿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后发现,男性运动员在体育资讯中占据的空间和时间比女运动员多3倍,人们对于女性运动员最常讨论的还是年龄、长相和婚姻状况。
我们在本届奥运会已经看到了一些改变。德国体操女队在7月25日的比赛中全体穿着长及脚踝的比赛服参赛,这一举动旨在反对体操运动的“性化”(sexualization),目的是让运动员在“展示美的同时不必感到不适。”
德国体操女队的队员穿着长款连体体操服进行比赛
在力求创造最高水平电视转播标准奥运会的同时,东京奥运会广播服务负责人试图抹去女运动员过于性别化的画面,不以任何特定方式凸显或展现选手的身体部位细节和穿着。“体育魅力,而非性魅力”——这是奥运会官员推行的一个口号,目的是推动在赛场和屏幕里实现性别平等。
小结
奥运会无疑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全球盛会之一。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和人格魅力不仅为她们自己赢得了尊重与喝彩,还激励了无数赛场外的女性。
46岁再次站在奥运会跳马赛台上的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正在攻读数学博士学位、以黑马之姿获得公路自行车金牌的非职业选手安娜·基森霍费尔......女性运动员以自身的拼搏改写了竞技体育的历史,也推动着社会有关女性婚姻、家庭和身体等观念和价值发生变化。
原标题:《SDGs | 东奥“她力量”背后,女性运动员征途是星辰大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