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男孩消极影响更大?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科研人员表示男孩其实比女孩更“脆弱”。10月21日,美国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戴维·奧特(David Autor)与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费利奥(David Figlio)等人联合发表了一篇实证研究,通过对于1992年到2002年在佛罗里达州出生的超过100万名孩子的调查(具体包括出生、健康、行为纪律、学习成绩、高中毕业等信息)发现,在不好的家庭环境中,无论行为表现还是学习成绩,男孩都比女孩差。
报告表明,在大部分国家,女生的学业表现均高于男生,特别是在阅读能力方面。 澎湃新闻记者 寇聪 资料图美国的“男孩危机”
论文中说,过去四十多年来,在美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出现了急速的大逆转。1970年至2010年间,美国女性高中毕业率从81%上升到87%,上升了6%,而美国男性高中毕业率未变化。同时,女性在大学的表现也超过了男性。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年3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根据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的成绩进行研究,并发表报告指出男女在学习表现上存在性别差异。除了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其他所有国家,女生的学业表现均高于男生,特别是在阅读能力方面。
以美国为例,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同样惊人的对比:女性高中和大学毕业率的增加,更多出现在少数族裔家庭。例如,2010年,美国20到24岁成人中,高中毕业的女性比男性多6.2%,而白人中这一比例达4.5%,黑人中达12.2%,拉美裔中达7.8%。大学毕业率也是呈现这样的趋势。
戴维团队研究发现,比起女孩,男孩对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更加敏感。澎湃新闻记者 张新燕 实习生 徐盈佳 资料图男孩对家庭不良因素更敏感
那么,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戴维团队对同一家庭里的几个异性孩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和自家姐妹相比,那些家庭文化程度低、由未婚妈妈所生、家境贫困、并就读于公立学校(质量较差)的男孩,在小学和中学时期更爱逃学、更容易表现行为和认知障碍,在标准化测试中成绩更糟、高中毕业的可能性更小,还更容易犯下严重的青少年罪行。
原来,比起女孩,男孩对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更加敏感。在初入幼儿园阶段,男孩对家庭不利因素的敏感就已经很明显了,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得以强化,出现不良的学习与行为表现。再往后男孩女孩的表现差异越来越大,更多男孩到16岁就会犯罪,到18岁甚至不能高中毕业。
该团队称他们此番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严密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此前针对男女表现差异的两种可能假说。一种是“胎儿起源”说,即性别差异是孩子出生之前的潜在结果。但该团队的分析表明那些来自低教育程度、未婚先孕、没有父亲的家庭的男孩并不先天比他们的姐妹差。
另一种是环境影响说。虽然研究团队也观察到更好的学校有助于减弱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和行为结果,但他们还是认为男女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用“邻里社群环境和学校质量”去解释,而主要归因于家庭环境。即使在同一社群、学校里,弱势家庭的男女差异也更大。比起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比如白人或富人家庭,黑人或穷人家的男孩表现得更不如其姐妹。
那具体是什么家庭因素造成了男孩表现不佳?可能的解释不止一个:较差的经济条件、不足的育儿投入(包括营养、家庭安全感和周边环境影响)、缺少父母关注等。它们会对孩子产生交叉影响。
此外,该团队也坦言,目前他们的数据还不足以具体量化家庭因素对男女孩日后的影响程度——包括大学入取、收入水平等。他们怀疑早期的行为差异和学习差异会持续到成年时期——即离开校园、参与就业,甚至生儿育女后。
另据《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费利奥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决策者在帮助孩子时应考虑到弱势家庭,帮助贫困儿童时又应该考虑到他们的性别。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和辅导等早期干预对孩子学习也很重要。
孙云晓等人发文称,中国男生的学业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是能被数据证明的事实。 澎湃新闻记者 张栋 资料图中国是否也“阴盛阳衰”?
其实在中国,“男孩不如女孩”、“阴盛阳衰”等说法亦不少见。2010年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等人所著《拯救男孩》更引起了国人对“男孩教育”的极大关注,诸如“全国高考状元中的女生比例持续上升,甚至通常是男生优势领域的理科状元也逐渐被女生占领”之类的说法深得人心。
不过,亦有研究者对此类说法表示质疑。比如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于2010年在《青年研究》上撰文《男孩危机 :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提出尽管女生入学率上升较快,但分类统计还表明,教育层次越高,女生的比例越低。“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国女孩的总体教育机会仍少于男孩,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在她看来,人们不能只看到城市女孩在学业上的进步和优势,忽略了她们也是应试教育和性别角色刻板化的牺牲者。“况且在进入社会以后,女孩的逆境还是要多得多,拥有同样能力和水平时男性的发展机会远高于女性,女性或许需要优于男性若干倍才可能获得类似或平等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不久孙云晓等人特针对徐安琪的文章也在《青年研究》上作了回应。他们强调从中小学到大学,中国男生的学业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是能被数据证明的事实,甚至引用了美国的《商业周刊》的一句话,“在美国各地 ,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为何如此关注男生学业落后的问题?孙云晓等人所写的文章中说,学业落后让男生在校园里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男生变得讨厌学校,讨厌学习,反教育、反学习的态度和厌学的情绪很容易在男生群体中蔓延。“学业失败、旷课逃学、离开学校、闲散于社会是很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基本路径。”
孙云晓等人表示,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面临发展危机。尽管男孩和女孩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但应试教育与男孩天性背道而驰,对男孩更不利。此外,“父亲对男孩性别角色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父教缺失严重。”最后,他们认为性别差异本就是先天存在,因而才需要“因性施教”。
【参考文献】
徐安琪. 男孩危机: 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J]. 青年研究, 2010, 1: 005.
孙云晓, 李文道, 赵霞. 男孩危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男孩危机: 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一文的回应[J]. 青年研究, 2010 (3): 70-76.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