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游山西·读历史|上党神话甲中华(王潞军)
导语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一座小城,竟然奢侈地拥有那么多中国史前时期的传说版权……这是2004年长治荣获十大“中国魅力城市”时的颁奖词。中国四大远古神话,全部发端于古上党。
老顶山炎帝像
从古至今,上党是人们对长治这座城市的别称。而上党不单指一座城市,也泛指一个地区。何为上党地区?简单说,就是以长治为核心区域,曾为古上党领地的那些县市。历史上,上党地区合合分分,分分合合,最初为上党郡,后来分为潞、泽、辽、沁四州,不断分化组合。比照现在的地理区划,长治市、晋城市两个城市大体对应古代的上党地区。此外,河北的涉县,晋中市的榆社、左权、和顺,临汾市的安泽、古县,阳泉市的平定等历史上一度归属上党地区。上党地区作为地理概念已经消失,但作为文化概念永远不会湮没。曾经的上党各县在乡俗习惯、地域风尚、人文渊源等方面密不可分,神农尝百草不只发生在长治,而且在长治、晋城形成炎帝活动的完整链条。精卫填海神话源发地发鸠山是长治、晋城的界山,双方因“版权”而起争执。著名的神话传说愚公移山就起源于上党地区,若要细分长治、晋城地域,则无法展开叙述。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爆发的上党战役是地域文化无法割裂的又一明证。上党战役于1945年9月2日打响,经过屯留、潞城、长子、壶关、长治等一连串战役,10月12日我军在沁水桃川活捉敌遒史泽波,歼敌3.5万人。上党战役胜利结束。当时尚无解放后晋东南地区的定义,没有比用“上党”地域来总括这一系列战役更为恰当的词了。所以,从文化角度讲,我更愿意以上党地区为切入点,去谈中国远古神话。
晋城浮山脚下丹河
晋城浮山远望
晋城浮山娲皇宫
晋城浮山补天门
01
女娲补天
《淮南子》: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故事发生地之一:山西长治县郝家庄乡上郝村天台山“无影堆”。“无影”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日出日落,天台山无影。清乾隆《潞安府志》:“天台无影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周四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土人传娲皇炼石地,名望儿台。”二是说在夏至这一天,人站在天台山上,无人影。
故事发生地之二:山西泽州县浮山北谷磨儿山悬崖上,有“女娲氏炼石处”六个大字。《泽州府志》载:“浮山,县东南三十五里,插入天汉,高若浮云,形家谓为天马。上有伏羲庙,北谷有娲皇窟,中虚如囊,相传炼石补天处。”
天台山名称为山,其实就是一座大土堆,位于上郝村外丘陵上,为周围地势最高点;浊漳河与陶清河在山下不远处汇合,造就了古上党八景中的两景“天台无影”“漳水拖蓝”,山体尚未开发,仍保留原始的地貌。我在《探秘上郝村》一文中猜想如下:天台山是一座祭坛,天台山是一座古代气象观测台,天台山是一座大墓的封土堆,天台山是一座烽火台。四大猜想中,天台山实用功能必居其一。泽州县浮山娲皇窟背山面水,破败的祠庙已经修复,焕然一新,上有蓝天白云,下有丹水如带,探古寻幽,心旷神怡,为风景佳地。
潞城市魏家庄天坛山石门崖、襄垣县仙堂山仙人灶也传为女娲炼石补天之地。女娲故事在上党地区广为流传,奉祀女娲的庙宇星罗棋布。为何会有如此多女娲补天“遗迹”,因为面对上古社会地震、水旱灾害时,人类的力量过于渺小,只能幻想用超自然的神话去战胜它们。滔天的大洪水是远古人类的共同记忆,女娲补天是应对大洪水的生动记录。神话不是历史,人们只需知晓女娲补天故事发源于上党并扩散到全国就足够了。
长治八一广场女娲补天雕塑
天台山是一座大土堆,土堆旁有一蓄水池
02
精卫填海
《山海经》: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述异记》: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状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称帝女雀。
发鸠山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山,淳朴宁静,绿意葱茏,悠久的故事风行千年,一如既往保持着原生态之风貌。传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后女娲补天,拯救斯民。“不周山”就是发鸠山。
精卫填海的故事主要流传于发鸠山周围的长子县、高平市,山上有女娃坟,山脚下有清泉,是浊漳河南源。源头建有灵湫庙,也称三圣公主庙。宋宣和元年《修灵湫庙载记》:“灵湫庙,在发鸠山西麓,浊漳源头,古称泉神庙,祀神农炎帝之少女,名女娃,当地俗称三圣公主。宋政和初朝廷敕名‘灵湫’。”朱载堉《羊头山新记》:“又西北三十里曰发鸠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庙。宋政和间,祷雨辄应,赐额曰‘灵湫’。盖浊漳水之源也。庙中塑如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鸠,俗称三圣公主,乃羊头山神之女,为漳水之神。”
长子县是精卫之乡,炎帝故里。在长子,精卫的名望远大于其父炎帝,炎帝传说黯淡于精卫的光环之下,散布于长子的多处三圣公主庙便是精卫作为“长子文化代言人”的最好诠释。
长治八一广场精卫填海雕塑
长子发鸠山脚下灵湫庙
03
羿射九日
《淮南子》: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山西屯留县三嵕山是羿射九日神话故事发源地,是羿神的地盘,羿神便是三嵕爷。三嵕山上祭祀羿神的三嵕庙是全国三嵕庙之祖庙。羿射九日除害安民,功在社稷,受到人民爱戴,被尊为神灵,到宋徽宗时又加封羿神为“护国灵贶王”,奉祀羿神的三嵕庙、护国灵贶王庙密布上党及邻近地区。
因“羿”和“后羿”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为避免混淆,“后羿射日”被改为“羿射九日”或“大羿射日”。
三嵕山俗称老爷山,旧时山上奉祀神灵甚多,百姓统统称之为“老爷”,因而得名老爷山。“嵕”者,数峰并峙也。老爷山三峰耸峙,所以叫三嵕山:东峰曰麟山,是老爷山主峰,上建三嵕庙,供羿神与嫦娥;西峰曰灵山,上建金禅寺,奉佛祖;南峰叫徐陵山,上建先师庙,祀孔子。因麟山最高,故老爷山也叫麟山。解放战争时,老爷山为上党战役主战场,刘邓大军在此一举全歼企图驰援长治的两万三千余阎军,红色记忆让老爷山再度名扬华夏。经过建设的老爷山风光旖旎,殿宇辉煌,已成为闻名上党的游览胜地。
长治八一广场羿射九日雕塑
老爷山三嵕庙
老爷山三嵕庙
04
神农尝百草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古上党地区尝百草,识五谷,兴稼穑,创医药,进行了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活动,完成了中华民族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的伟大壮举。据《太平寰宇记》,(长治)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因名山建庙。高平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羊头山五佛碑刻有“神农圣灵所托,远瞩太行”等文字。黎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宝泰寺碑文称建寺所在地域为“秦将定燕卒之乡,炎帝获嘉禾之地”。高平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泽州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遍陟群山,备尝庶草,届斯一所,获五谷焉”之记载。
百谷山今名老顶山,有神农洞、神农泉,历代文人对炎帝在百谷山活动多有题咏。为纪念始祖功绩,1995年在老顶山建成亚洲最大的炎帝铜像。炎帝手捧嘉禾,面色慈祥,双目如炬,注视着他创业的上党大地。始祖百草堂是一座集神农医药文化与养生于一体的主题公园。襄垣亦有百谷山,黎城有百谷村,皆以炎帝尝百草而得名。
自古以来,上党地区各县盛行神农传说,从炎帝出生到创业到死亡形成完整的生活链条。奉祀神农的祠庙遍布全境。有关炎帝故事的历史文献、方志碑刻、考古发现等文化遗存极其丰厚,风俗信仰得到弥久传承。谒戾山、发鸠山、鹿渎山、羊头山、百谷山、羊头岭、羊神山等,相传都是炎帝活动过的名山。全国再找不出任何一地之炎帝文化可与上党比肩。这些情况表明,上党就是神农故里,炎帝神农氏起源于太行太岳。近年来,炎帝文化研究取得最新成果。厦门大学谢运中教授提出炎帝是山西人。山西大学刘毓庆教授论证得出炎帝发轫于太行太岳之野的成果,彻底否定了炎帝西来说。
长治八一广场神农炎帝雕塑
05
大禹治水
《山海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故事发生地之一:山西平顺县错錾沟。明《潞安府志》:“土人传鲧治水欲浚漳河南流,凿山势逆水不能下,被殛。禹乃改渠东流,始通。凿痕今存。”《平顺县志》:“错錾沟,县东北奥治村西赤壁村东有沟名错錾沟,传言伯鲧治水至此引漳南行,功不成。后禹因势利导,去其壅,漳始东流,疏凿之痕至今犹存。”(注,错錾沟实为禹之父鲧所挖,治水不成功。后禹对错錾沟进行了改造,漳水畅流。)
故事发生地之二:山西泽州县丹河龙门峡。清《泽州府志》:“邑东南二十五里太行山北有龙门峡,传为禹所凿,盖丹水所出之地。”如今丹河龙门已开辟为旅游风景区。
大禹故事在上党地区千古传颂,大禹庙在平顺、潞城、壶关、屯留、长子、沁源、襄垣等县市均有分布。《尚书·禹贡》曰:“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 至于岳阳;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又曰:“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大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记述大禹导水经过太行、太岳、漳水,在上党留下“禹迹”,与地方志及民间传说相呼应。
平顺奥治村
06
平顺奥治村大禹庙
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泽州县柳树口镇玛琅山、陵川县王莽岭传说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地,河南济源也称是愚公移山故事起源地,三者并不矛盾,其地均符合《列子》所说太行、王屋二山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之地理范围,该地域无疑与上党地区关联。虽然愚公移山是神话,但作者说到太行、王屋二山,怎么不提当时中国境内其他大山呢?这恰恰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对中华远古文明之影响。联想到太行山、王屋山丰富的炎黄传说和遗迹,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愚公移山故事又发生在这个区域,难道不值得认真探究吗?
上党地区神话传说还有很多,以上六则经典作为上党神话或中国神话之代表,有其共性特征。
一、六大神话弘扬了远古人类战天斗地的无畏精神和勇气。为了改造不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就是改善生态的真实写照。神农尝百草发现五谷,推广农耕,给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物,为子孙繁衍奠定万世之基。
二、六大神话闪烁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光芒。人为万物之灵,人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中国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西方神话中大洪水来临时,人类登上诺亚方舟逃避神的惩罚。而中国古人选择抗争,以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命运。六大神话的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神为本。
三、六大神话是歌颂英雄主义的浪漫史诗。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英雄豪杰辈出不穷。女娲、神农、精卫、大羿、大禹、愚公是中华早期英雄人物,他们或为部落首领,或为平民百姓,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得到完美塑造。
“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在古代中原地区人们有限的认知观念中,在早期华夏领地还未像日后如此广袤之时,上党地区就是这个范围内最高之所,相当于当今的青藏高原或珠穆朗玛峰。荀子称上党为“上地”,苏东坡说“上党从来天下脊”。朱子形象地描述:“太行山一千里,河北诸州皆旋其趾。潞州上党在山脊最高处。过河便见太行在半天,如黑云然。”清《泽州府志》进一步阐明:“秦时有两上党之名,泽与潞之谓。故自河内见则万仞壁立,自朝歌望则黑云天半,河东、河北、河南皆旋趾而处于山之下,其势为东南绝险也。”
参加全国炎黄文化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考察灵湫庙
上党是干旱之黄土高原上难得的富水地区,漳河、沁河、丹河纵流其间,水量充沛,植被茂密,动植物种类丰富,太行、太岳、王屋屏障环绕,表里山河地肥水美,上党盆地平畴沃野,既可丰衣足食,又可以此为资争夺天下,“得上党而望中原”绝非虚言。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时提起上党:“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奇高绝险,可以通天通神;资源丰饶,可以成就事业。古上党地势居高望远,自然禀赋浑然天成,拥有得天独厚之优越地理条件,远古神话诞生于此并非偶然。
无论是远古还是现在,上党都是生态良好的鱼米之乡,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历山至今依然有大片原始森林,上党还是人参(党参)的故乡。这是神农遍尝百草,踏陟七十二座名山,从中发现五谷,创制医药,发展农耕的必要条件。同时,远古上党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条件落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在同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应运而生。
上党不光地势高,在远古文化上地位、名望也高。上党是“最中国”的地方之一。上党炎帝神农文化链条最完整,体系最齐全,遗存最丰富,不但如此,上党祭祀女娲、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唐太宗、唐玄宗等古代部落首领、帝王和佛、道、儒、基督等各教神灵,民间本土神祇的祠庙几乎应有尽有,名目繁多。《史记》云:“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上党在三河边缘,炎帝在上党建立耆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商都殷如群星围绕上党,炎帝及后世尧、舜、禹皆依托上党建功立业,留下“遗迹”、故事,一脉相传,播于华夏。
在自然禀赋、地理位置、人文底蕴都占优势的古上党地区,产生众多的远古神话不仅不稀奇,而且顺理成章。PICS
原标题:《游山西·读历史|上党神话甲中华(王潞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