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媒:核电合作不是向中国单膝下跪,是互惠互利的双行道

James Quinn
2015-10-25 09:09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在短短的4天内,一直占据着英国媒体的重要版面。中英两国在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的协议的达成则成为此访的一大亮点。

然而,有部分评论指出,英国不惜一切代价在核电项目上吸引中国投资的表现,是否存在着过于讨好、卑躬屈膝的嫌疑?

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员詹姆斯·奎因22日撰文对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称,欣克利角项目并非是英国在向中国卑躬屈膝,这一项目是一条两国都能互惠互利的双行道。

“没有一个英国企业能够或愿意投资”

“在18世纪中期就建成的古老官邸里,两个男人举起手中的钢笔,微笑地签下了他们面前的一系列协议。”文章描绘了一幅中英合作的图景。两位领导人深知,他们正在签署的这些协议是多么重要。

文章称,在经过了多年的协商讨论和数百场在英国、法国和中国举办的会议,卡梅伦和习近平终于签订了中英两国在新的核电站项目上的合作协议。位于英国萨默赛特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将在近几周内开始建设,共将耗资180亿英镑,而中国将持股三分之一。

文章指出,这一项目作为中英之间的新型关系,和英国吸引中国投资的重要举措之一,却并不被一些人看好。

但这一项目不应该被这样看待。文章认为,英国和中国此次进一步加强关系应该被视作好事,而不是英国在向中国“磕头”,这应该被视作是,英国经济在伴随着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急速增长的同时,希望能从中分一杯羹。

“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是证明‘中国投资英国是件好事’的绝佳例子。这不是意味着英国正在向一个外国经济体单膝下跪,而是体现了几个跨国企业在投资同一个项目上的共同合作,为了保护能源安全,英国需要这个项目,而能源安全也是英国工业能够持续生产的关键因素。”文章表示。

据报道,英国国家电网在近期的年度报告中指出,今年冬天,他们可能将会被迫要求一些大的工业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关闭电源,以保证国内的电力供应。这就不是一件好事。

文章指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英国在这个核电站项目上寻求外国投资的唯一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英国企业有能力或者有兴趣投资。

本月初,《每日电讯报》评论员詹姆斯·奎因曾采访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GE就在美国的核电领域有自己的投资。杰夫·伊梅尔特称,核电站“真的是一桩国家级的生意”。

因此,詹姆斯·奎因在文章中指出,当英国政府发现国库中并没有足够的钱去造我们的核动力发电机的时候,从而转向法国和中国并不是个意外。撇去欣克利角会带来的利益不说,此次英中双方共同宣布的一系列合作协议证明了英国和中国之间的对话并不是单方面的,他们是双向的,而且应该继续保持下去。

“不应该把这些投资视作卑躬屈膝”

文章表示,旗下拥有“伦敦地下城”和“海洋世界”等品牌的英国默林娱乐公司的例子就正在证明着这一点。

据报道,中国的吉利汽车公司在投资了伦敦出租公司后为其创造了超过1000个新的工作岗位,默林娱乐也将和中国的合作方共同在上海开设一个新的“乐高乐园”。文章认为,默林娱乐在中国就是一个成功的英国案例。

目前默林娱乐在中国已经拥有5个旗下的项目,并且在未来的18个月里还将开设3个新的项目。默林娱乐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是它的中国竞争者并不具备的,而且,它的品牌还同许多西方传媒品牌挂钩,比如和梦工厂的电影、《乐高大电影》等等。这些都是中国需求日益增长的消费者们想要获得的。

文章指出,虽然对默林娱乐来说,中国现在还没有成为他们主要的收益来源,因为亚太地区的收入去年只占其总收入的13%。但中国有朝一日会的。因为虽然中国经济不再像之前一样快速增长,但拉动消费依然是习近平和中国政府正在追求的,而在这个领域,英国有着许多的专长。

尽管英国品牌巴宝莉(Burberry)的股价在今年年初后就下跌了23%——这意味着巴宝莉太过看重亚太地区的市场。但文章指出,巴宝莉依然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高端消费者们急需这样的奢侈品。因此,从长期看,巴宝莉还是会从中获益。

而咖世家(Costa)咖啡所属的韦博德集团(Whitbread),目前已经在中国拥有大约350家Costa咖啡,而它的潜力是巨大的。在10年之前,很多人都或许认为极少的中国人会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同样的,中国的万达集团将投资伦敦的九榆树地区的房产,复星集团则购入了英国银十字婴儿车生产商,这些都将为英国注入了资金。

文章认为,英国人不应该把这些投资视作卑躬屈膝。更何况,根据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英国只是中国的第八大投资目的国,甚至排在了尼日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之后。

中国的确对于英国经济来说很重要,但反过来,却并不是一定成立的。文章指出,“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在未来发生,我们的说辞必须开始变得平衡,以保证更多的英国企业重视中国市场的潜力,而不是在任人唯亲或者是出售企业的建议中耽误了自己。”

(编译 吴艳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