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盛夏未来》:恨一部电影很容易,但爱一个人很难
原创 海妖 第十放映室
《盛夏未来》的上映不但让一片死寂的暑期档重燃生机,同时也带出了一大堆争议。
本质上,《盛夏未来》还是一部认真的在思考青春本质的青春片。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部电影作为一部青春片到底有哪些可取之处。
向来擅长拍悬疑片和推理片的陈正道初次尝试青春片,居然很能让人眼前一亮。
他太懂自己那些悬疑和推理方面的天赋该怎么转接到青春片上了。
在人物身上增加可供解读和猜测的细节,就能有效的丰富人物的情感层次,角色的行为逻辑也就能站得更扎实了。
比如郝蕾饰演的母亲。
表面上是一个对女儿过分严厉,不尊重女儿隐私的典型中国母亲,且还是一个有外遇的中年妇女。
但影片不止一次的表现郝蕾在家庭和爱情之间的犹豫挣扎,她的这种挣扎甚至直接作用到对女儿的教育上。
从一开始反对女儿恋爱,到后来不愿意女儿分手,这其中的人物转变看似是母亲的朝令夕改,实则暗示着母亲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中所经历的巨大内心挣扎。
当影片交代出陈辰辰父母早已离婚,只是为了女儿高考而继续撒谎时,我们也就更能理解郝蕾饰演的这个角色是有多么的纠结和不自由。
可以说,母女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全片表现青少年叛逆的最重要的一条剧情线。但恰恰是因为导演在这条线里讲清楚了母亲的动机,所以这种叛逆不但没有沦为标签化的标新立异行为,反而成了母女二人和解,女儿最终正常的推动因素。
再比如,班主任这个角色。
她看似严格、毒舌,但通过换座位一场戏却也表露出了这个班主任通情达理,尊重学生的一面。
她可以因为学生谈恋爱劈头盖脸的训斥学生,也会因为郑宇星的情绪激动而迅速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重了。同时她也会因为校方的决定而不得不帮着校方要求两个孩子退学。
这个人物不至于迂腐不讲理,但也不是一个可以彻底为了孩子们的荒唐举动豁出去支持他们的英雄。归根结底,父母和老师等配角在《盛夏未来》中呈现出来的最大特质就是真实、具体。
影片给观众留了足够的空间,去从老师和家长的视角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遭遇到的具体困境,尽可能地撕掉类型片为特定的类型人物贴上的标签。
而去标签化,就是这部青春片想要探讨的最重要的青春课题。
好的青春片从来就不该停留在只拍一些浪漫校园恋情的格局上,作为一个类型特征并不强的次类型电影,呈现青少年角色的自我匮乏、自我认同和成长才是青春片存在的最大意义。
爱情也罢,亲情也罢,在青春片的范畴里都必须要为了人物的成长服务。
比如姜文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重要的并不是马小军最后能不能和米兰在一起,而是米兰能否帮助马小军成长。
《盛夏未来》也一样在关注这个问题。
导演不断地设置师长和男女主角之间的矛盾,又不刻意标签化父母师长的形象,其实就是要逼着郑宇星和陈辰能更坦诚的面对自己,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如果要看甜宠爱情情节,这部电影很有可能让观众失望,因为它拍的爱情戏委实是太过于含蓄了。
两个人从互生情愫到假戏真做,都几乎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壮举,有的只是犹疑和试探,是确认自己的行为合理之后才敢跨出一步的小心翼翼。
实际上,影片更在乎的是探讨和把玩爱情主题本身,它不断地去对两个青年的爱情状态做拆解,让他们在和老师、家长的博弈中一点点地认清自己的内心。
和很多80后,90后的孩子不同,这部青春片其实讲的是00后青少年的成长困境。
这批网生代少年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更能大大方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也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认清自己。
电音、短视频等既是郑宇星们努力实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找到的爱好,同时也是他们躲避外部世界的种种问题的一层保护壳。
郑宇星一直不太能很好地分清楚自己到底是因为喜欢电子音乐才喜欢Ming,还是倒过来,是因为喜欢Ming才喜欢电子音乐。
直到陈辰的出现才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可以有另一维度的可能。他对陈辰产生好感能够让他在一定程度上将电音和Ming之间的关系做好区分。
喜欢陈辰,哪怕他可能一时无法理解这种喜欢算不算爱情,但至少是很单纯的对一个具体的人的喜欢。
而陈辰也一样,直到亲眼见证了母亲和郑叔叔的感情,她才能理清楚自己到底是真的喜欢郑宇星,还是只是想和母亲怄气。
直到那一刻,她才从母亲因为懦弱犹豫而失败的情感经验中学会了勇敢面对自己对郑宇星的爱情。
她直到音乐节才表露自己从高二开始就暗恋郑宇星,未必只是因为她之前都没有勇气,而是之前可能连她自己都不敢确定这种情感到底是什么。
兜兜转转分析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不纠结于Ming到底是男是女的争议,其实就是本片导演最希望观众撕除的标签。
爱情的对象从来就不是特定的群体,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Ming无论是男是女都只不过是郑宇星曾经喜欢过的一个人,他喜欢Ming凭什么非得是因为他是一个男人或女人呢,他分明喜欢的是Ming作为一个年纪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一个出色的DJ的魅力。
爱情,在这部青春片里起到的作用,是为了帮助主角成长,郑宇星对Ming的爱本来就包含了太多青春期的暧昧与不确定。
陈辰妈妈这样的大人尚且很难看清楚自己爱情的本质,更不用说郑宇星这样一个小男孩了。
当然,本片也确实有太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Ming的海报上是一个男生,而郑宇星想让Ming吃陈辰的醋又明显是一个很中二的异性恋逻辑。
英文字幕里从来不用her/she来指代Ming,但真正出场时的Ming却又是一个全副武装、雌雄莫辨的形象,也由不得观众们对这部电影有这么大的争议了。
陈正道自己的解释是,Ming仅仅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的象征,是一个代表着青春期探索的符号,这等于是把Ming的性别和郑宇星的性取向设计成了薛定谔的猫,似是而非,暧昧不清。
可能导演自己都没能彻底明白,这样的处理方法并不能有力的证明郑宇星最终学会了如何爱一个具体的人,不接受、不坦然面对这个人的性别和取向,那么这个爱的对象也就很难具体。
很多时候,撕去现实中人们内心的标签,要比撕去一部类型片中人物身上的标签要难得多的多。
原标题:《「盛夏未来」:恨一部电影很容易,但爱一个人很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