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7岁上海老桥今日“回家”,大修后文化价值高于交通作用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2015-10-18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大型吊机吊住桥梁的南端,原先桥身下的一辆模块车撤出,北端的桥身下则用一辆模块车支撑。文内图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10月18日,在经过岸边厂房内4个多月的修缮后,上海百年老桥——浙江路桥已恢复1908年时的靓丽“容颜”,踏上“回家”旅程。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全程跟踪此次移桥复位工程,经过13个多小时的“征程”,经过大修后的浙江路桥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预计今年年底将竣工通车

上海市路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路桥仍将保持机动车单向交通,以尽量减轻桥梁负荷,让百年老桥延年益寿,突出这座目前亚洲仅存的鱼腹式钢桁架桥梁的文化价值。

420吨桥身定位精度需在2厘米内

在移桥准备过程中,桥身已于17日从厂房中提前移出,移到了苏州河岸边。

18日早6点,桥梁复位施工开始。大型吊机吊住桥梁的南端,原先桥身下的一辆模块车撤出,北端的桥身下则用一辆模块车支撑。在吊机和模块车及卷扬机等设备的配合下,桥身缓慢地向苏州河方向移动。

9点多钟时,桥身南端底部的支座已位于苏州河岸边的浮箱上方。

浮箱上已事先做好了左右两个支架,支架上方还设有挡板,以防止架在支架上的支座在移动时左右偏移。由于支座必须落在两侧挡板之间的支架上,现场吊机的吊杆角度、水面上的浮箱位置进行了多次调整。

10点半左右,桥身南端支座终于就位在支架上,缓慢向苏州河南岸移动。

浙江路桥前后两次吊装均由上海建工机施集团承担。相比与5月份将桥身移送至厂房的过程,此次复位过程对吊装作业又进行了多方面改进。

该集团项目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这次首先改进了600吨履带吊的吊点架设工艺,做到了对新桥结构的成品保护,而且增加了吊装的安全冗余度。由上一次移桥在原结构上焊接,升级为设置转换梁,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对大修后桥梁结构没有任何损伤。其次,对新桥滑移技术进行了调整,将滑移动力输出由液压悬挂平板车顶推改进为卷扬机牵引,承载桥体的浮箱与新桥之间产生相对滑移,这种自平衡的滑移技术几乎不会对堤岸产生任何作用力,确保了堤岸的安全。第三,采用了千斤顶循环落架技术,并辅以全方位限位措施,让420吨的桥身能定位精度达到2厘米之内的要求。

“浙江路桥的一去一返,涉及流程之繁琐、工艺之复杂、设备资源之多、跨专业协同难度之大已远超传统意义上的桥梁修缮施工,也远比在同一位置建造一座新桥难度高得多。”

浙江路桥“修旧如旧”突显文化价值

据了解,浙江路桥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加固维修,使其外观与1908年建成时有了不少变化。

此次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原来两端平的横梁改成了最初带弧度的横梁,两侧人行道的栏杆也改为了鱼鳞状,桥身主体两侧的杆件经过更换调整之后,中间大、两头小的鱼腹式形状更加明显。

上海市路政局道路设施处副处长商国平告诉澎湃新闻,以前更换铆钉用榔头敲,现在则有了专业的电动工具,铆钉工艺的质量更有保证,人行道也将改为和最初一致的木地板。“经过这次大修,浙江路桥从外观和内在质量上都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要求。”

据悉,由于将之前的混凝土桥面板改成了钢桥面,桥身自重减轻了近200吨。而将来通车后,桥面上仍将维持机动车单向通行。

商国平表示,桥身减轻有助于桥梁使用的耐久性,维持单向交通也是为了给桥梁减负。“作为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桥梁,要保证再安全使用50年,不应该再增加它的交通负担,而更应该突出其文化价值。”

据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浙江路桥大修工程项目负责人钱程介绍,浙江路桥钢结构桥身在被移到岸上检测后,发现桥身上的很多杆件锈蚀严重,超出原先的预计数量的50%以上。锈蚀严重的杆件已经得到及时的更换,整个大修过程几乎是每天24小时持续进行,已保证在预定的工期内让浙江路桥重返苏州河。

复位后,还要在钢桥面上铺装沥青面层、木质人行道板,另外还有各类附属管线、装饰灯具的安装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将竣工通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