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百岁老人超1600人,来看十大寿星的养生和护理秘籍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2015-10-16 09:4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百岁夫妻朱镜江、龚芳娟夫妇

10月15日,2015年上海“十大寿星”揭晓,第一寿星116岁的李素清老太太、最高龄男寿星113岁的秦茂堂老先生继续领衔上海市最长寿男女人瑞榜首。“十大寿星”中男寿星有2人,女寿星有8人。

百岁夫妻徐云祥、赵大妹夫妇

当日揭晓的上海“十大寿星”包括:十大女寿星、十大男寿星、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和上海市百岁夫妻。由于百岁老人体质、健康等原因,颁奖仪式没有邀请寿星们全部到场,而是由他们的家属代为领奖,上海市第二高龄男寿星周保根、十佳百岁风采女寿星袁舜华在亲属的陪同下来到现场领奖,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了解到,上海于2008年起开展全市百岁寿星排行榜评选活动,至今已经第八届。

上海市老龄委认为,从本次寿星排行活动来看,人瑞长寿的养生经验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心胸开阔、品行善良、热爱劳动,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坚持合适的体育锻炼、基本不挑食、不吸烟少饮酒、按时睡觉与起床、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社会关爱、政府扶助。

按照国际共识,称得上长寿地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达到7.5位。2014年,上海户籍百岁老人共计1631人,比上年增加224人,每10万沪籍人口中拥有百岁老人已达11.3人,比上年增加1.5人,远远超过长寿地区的标准。上海至今保持着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1979年)、老龄化程度最高(28.8%,2014年)、预期寿命最高(82.29岁,2014年)等纪录。近年来上海的百岁老人迅速增加,2014年增速达15.92%,超过同期80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的增速(分别为5.27%和6.80%),是老年人口群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群体。

从区县看,全市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最多的三个区依次为静安区(22.5)、徐汇区(17.1)和虹口区(15.3)。超过全市平均数(11.3)的区县还有黄浦区(15.0)、浦东新区(12.9)、崇明县(12.1)、长宁区(12.0)和闸北区(11.9),共计8个区县。

附:上海十大寿星的长寿秘籍和护理经验

1.李素清 女 116岁

生于1899年1月14日,辽宁省葫芦岛人。1975年随女儿女婿来到上海定居。目前,是上海唯一跨越了三个世纪的长寿之星。从2008年开始,连续8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寿星。

【长寿秘籍】长寿基因、营养均衡、心怀慈爱

李素清的家人都长寿,母亲在94岁、弟弟在98岁仙逝。老人不挑食,荤素搭配均衡着营养。平时吃些小零食,有喝绿茶的习惯。老太太平时话不多,但很关心人。

【护理经验】看护已由生理上升级到了心理

女儿女婿与老寿星同住一间房。女儿为了不让老人憋着,尽量多说话。知道老太太喜欢小孩,就叫曾外孙女、曾外孙有空就陪着她玩一玩。

2.秦茂堂 男 113岁

生于1902年4月18日,江苏无锡人。现住昆山大儿子处。老人爱读书,读时会摇头晃脑。眼睛没有过去好,但能够看得见。耳朵有点背,但还能听得见。

【长寿秘籍】无啥操心、知足常乐、爱讲故事

老人的女儿说,爸爸很知足,生活上低要求。每当夜晚降临,邻居老少,坐好小矮凳,水浒传、三国演义、济公等故事,他一回一回讲下去,讲得有声有色。

【护理经验】儿女们照顾老人无微不至

老人的女儿说,他们经常到饭店聚餐,弟弟蛮会寻寻开心,此时,爸爸非常高兴。他们常吃银耳、赤豆、红枣这些东西,当然也有爸爸的一份。

3.朱晓华 女 111岁

生于1904年2月7日,江苏苏州人。现在嘉定区塔城路的护理院。老人爱聊天,一口苏式软语,吐字清楚。

【长寿秘籍】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助人为乐心态好

过去,老人与大女儿一家同住的大院,邻居家大多是双职工,没法接管小孩,她就主动一一去接管、烧饭给他们吃。老人家的心态很好,就算遇到不顺心,也不会很纠结。

【护理经验】老太太每天数钱锻炼手和脑

为了不让老人脑子萎缩,外孙让老太太每天数数钱,可以在练习手指的同时,也灵活了脑子。

4.李文英 女 111岁

生于1904年11月10日,江苏江都人。她的生活能够自理,脑子依然非常清晰。医生说她,血压高压110、低压70,还是80岁的心脏。

【长寿秘籍】小辈孝顺、热爱劳动、心地善良

老人长期住在上海最小的外孙女家,几代人和睦相处。老人像大部分妇女一样,终生做家务。她人际关系特别好,要下雨了,赶快帮邻居晒的衣服收回家来,再一家一家送过去。

【护理经验】与家人欢聚,是老人最高兴的日子

现在,老人的小女儿正在乡下为老人尽孝,上海这边的小辈也仍然像过去一样关心着老人,常常会买点吃的穿的去看望她。每当上海来人,大家欢聚在一起时,是老人最愉快的日子。

5.孙凤英 女 111岁

生于1905年8月18日,江苏泰州人。1988年丈夫去世后与儿子夫妇一起生活,儿子媳妇负责着老人的一切生活起居。

【长寿秘籍】心静、生活简单规律

老人信佛,很能静下心来。老人生活规律,讲究清淡的饮食习惯,厌倦荤菜,不吃鱼肉,番茄炒蛋是日常最爱的下饭菜,生活上无特殊需求。

【护理经验】家人尽心而为只愿老人高兴

家人注意平常让老人多做些自己愿意做的事,小事都随老人意,只要她高兴就好,如剥剥毛豆、拣拣菜等。老人许多事都依赖儿子,儿子也尽心而为,总使老人高兴。

6.吴淑和 女 109岁

生于1905年8月27日,安徽省休宁人。老人出生于晚清的一个官僚家庭,熟读国学经典,喜好诗词,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婚后育有8个儿女,后来全都从名牌大学毕业。

【长寿秘籍】宅心仁厚、饮食营养

吴淑和知书达理,心地善良,从不与人争执。她的饮食注意营养,少食多餐:早餐是吃麦片、牛奶和一个鸽蛋;9点左右喝一碗百合汤或枣子汤,滋润肠胃,补充营养;中餐是软食,大多是稀饭或包子;午睡后再喝一碗藕粉;晚餐和午餐差不多。一天总要吃五六次。

【护理经验】利用互联网,传递关爱情

老人105岁时,50多个子孙从国内外聚集到她身边,更有趣的是,在各地的小辈们还通过网络组织一个“合唱队”,在寿宴上为老人唱起了《游子吟》。

7.周保根 男 109岁

生于1906年9月19日,江苏溧阳人。老人长年不生病,没有伤风感冒,爱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但老人不爱空调,怕冷。

【长寿秘籍】胃口好、动得好、心态好

老人饮食荤多素少,曾经长期从事林业劳动,练就了一副好身骨。因为时代的原因,老人被迫离开上海,直到80岁才回归上海。老人没有因此郁郁寡欢,而是积极地追求美好的未来。

【护理经验】大家聚在一起,高高兴兴

老人住在儿子家里,平时的日常生活主要靠他们来照顾。儿子说,他要吃馒头,我们就去给他买;他想吃鱼吃肉,我们就跑菜场。

8.陈彩照 女 109岁

生于1906年7月27日,浙江上虞人。年轻时上过私塾,能看连环图画,当年一套《水浒传》看得津津有味,几乎能背得出108将的绰号。

【长寿秘籍】和气待人、爱清洁讲卫生

老寿星平时和气待人,从不与人争执,与邻居总是客客气气。老人平时十分爱清洁,每逢外出总要打扮得干干净净,下楼要拉扶手,总不忘套塑料手套。吃得少,但讲究清淡、清爽。

【护理经验】80岁女儿悉心照料老母亲

老人现在与女儿曹巧英住在一起,虽有钟点工帮助照顾,但大部分时间要女儿照料,曹巧英也已80多岁了,曹巧英说,她是我母亲,理当我们小辈照顾,没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

9.徐素珍 女 108岁

生于1907年9月22日,江苏南通人。现在,她与77岁的大儿子一起,居住在南通海安。老人身体一直很好,至今不用拐杖,能够独立行走。耳聪目明,与人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长寿秘籍】长期吃素、劝人为善

提及长寿之道,小辈说,她长期吃素,已经十几年了。但是,她过去爱吃肉。老人相信佛教,经常念经拜佛,劝人为善。现在,她还要每天搓麻将。

【护理经验】儿子陪伴安心,保姆做得称心

现在,老人和大儿子住在一起。母亲有儿子在身边,安心;儿子与母亲在一起,放心。为了母亲安度晚年,儿子为母亲请了个比较称心的保姆。

10.罗时敏 女 108岁

生于1907年10月25日,祖藉安徽歙县。老人有点文化,年轻时因老先生在商务印刷厂任职员,所以老人也曾在该厂工作过,解放后在家相夫育子。

【长寿秘籍】心宽能容事、生活有规律

老人对以前遭不公之事很宽心,也不许小辈们提及,只说有将来才更好,心态极好。平时常要求坐轮椅出去看看,散散心,宽宽身,多接触外面的天地,多看看马路风景有益身心健康,增添益寿。

【护理经验】家人遇事人性化处置

家人遇事用人性化的方式处置,如在北京工作的儿子突遭亡故,为不使老人悲哀伤思,家人们一直将此事瞒着老人,还得平日里用各种方法周全着老人,免得老人思子心切。“小老人服侍老老人就得有个好心态”,家中人这样说也这样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