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夏季美食奥运会,谁能拿金牌?

2021-08-04 16: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风物菌 地道风物

▲ 假如清凉美食奥运会也有“会歌”,大概是:“啊~龟苓膏......” 图/视觉中国

-风物菌语-

看奥运会的夏天

怎么能少了这场盛赛?

“金牌榜第一!”

“破了记录!”

“又在东京升国旗听国歌了......”

这个夏天最激情热火的事,莫过于看奥运了。赛程已经过半,热度不减。中国健儿屡屡取得骄人成绩,总是举国欢腾。当然,无论是否获得奖牌,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个个都是英雄。

▲ 如果它们也来参加运动会,会怎样?图/网络

看比赛很过瘾,却也很容易上火。除了备好降压药和速效救心丸以外,三伏天的热浪“一伏一伏”袭来,降温消暑也是第一等事。要是全国各地的清凉美食也举办了一场“运动会”,该有多精(hǎo)彩(chī)?

冰粉碰上凉粉、朝鲜冷面较量广东糖水,四果汤对战清补凉......不用多想,就知道这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有多令人期待了。有的“选手”以低温取胜,有的靠口感拿分,还有的凭丰富配料占上风,更多的则是凭独特的口味,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 红糖冰粉,大概是云贵川人心中永远的冠军。摄影/老天使, 图/图虫·创意

一方水土养一方清凉美食,各地“选手”互不服气,若真如奥运会般英雄齐聚,个个都是一身本领,谁能杀出重围真不好说。当然,不管谁赢谁输,它们都是炎夏日子里不可缺少的“续命神物”。

凉粉vs凉面

谁是“跳水”之王?

最常见的食材,往往比赛最激烈。大米、面粉、淀粉、豌豆粉……即使食材单一,各位“选手”也能在花样、口感上臻于极致。

▲ 上图 素卤子作浇头的兰州凉面。摄影/lljing163, 图/汇图网;下图 朝鲜冷面。图/视觉中国

凉面军团历来是夺冠热门。煮熟的面条过凉水,除了降温,还能去除面条的黏性,口感更加清爽筋道。面条以外,酸甜咸辣的配料也是一招杀手锏:营山凉面的红油蒜水,兰州凉面的烤肉素卤子,总能成为清凉面条的黄金搭配。而朝鲜冷面,则更是用冰水做汤一招制胜。

▲ 川北凉粉,夏季美食比赛的老选手了。图/视觉中国

凉粉代表队也曾屡屡拔得头筹。川北凉粉的麻辣滋味独特,汉中凉粉则胜在花样:槟豆凉粉、米凉粉、豌豆凉粉、玉米凉粉……汉中人最爱的槟豆凉粉,“若是吃一碗,三天心中凉”。

本届运动会的重头戏,是“漏勺跳水”比赛。三位“选手”即使形态相似,也能各出奇招。

▲似鱼似虾又像小蝌蚪,看各地如何把它“赛”出名堂。图/网络

漏鱼 | 在西北,我是“鱼”

夏天的西北,除了有凉面、凉粉、甜醅子,漏鱼也是必吃的清凉美味。你可以叫它漏鱼,也可以叫面鱼,天水人叫锅鲰(zōu),或者可爱一点——鱼鱼儿,总之似鱼非鱼就对了。

漏鱼的原料可以是面粉,也可以是淀粉混玉米面等等。做漏鱼是个力气活,要在烧开的水中一点一点撒入面粉,另一只手要不停搅拌,不能出现面疙瘩,最后成一锅糊状,再用漏勺乘热擂下去。功夫在于能否搅得坚柔滑道,太黏太稀,都难漏出好看的鱼鱼儿。

▲ 对,就这样擂。图/网络

漏鱼做好了,搭配的汤水也是“拿分点”。红油咸菜辣汤、素臊子汤,打卤汤,漏鱼简直百搭,但在夏天,浆水酸菜才是漏鱼的“梦中情人”。一碗浆水漏鱼,清爽开胃,让人食欲大增,喝几碗都不够!

▲ 右边是用玉米面做的鱼鱼儿,左边是浆水,夏天陕甘地区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图/视觉中国

凉虾 | 在湖北,我是“虾”

湖北、四川、重庆有太多热门选手:配料豪华的红糖冰粉、Q弹爽滑的凉糕,都是无法忽视的清凉美味。此次派出的参赛选手,是凉虾。

▲ 可以直接喝的凉虾。摄影/wu786621845,图/汇图网

凉虾的主要原料是大米浆,也可以掺玉米粉、豌豆粉等。原料一变,西北人口中的鱼就变成了虾。“几个漏勺几个孔,乘出一杯虾仁。”漏好的凉虾放在冰镇的红糖水中,洁白如玉,翩然翻飞,搭配果块则更为可爱。先喝一口红糖水,再吃爽滑的凉虾,最后甘甜的水果顺势而下,一举纾解了齿颊间的燥热。

槐花粉 | 在广西,我身穿槐花

论清凉消暑,广西已有龟苓膏这种夺冠热门选手,还有奇葩选手水果沙冰“不走寻常路”,传统冷饮里,槐花粉也当仁不让。

▲ 广西槐花粉。摄影/八手一脑,图/图虫·创意

广西的夏天,槐花粉几乎人手一杯。形状与漏鱼无二致,原料更是与凉虾类似,口感相同的滑嫩。槐花粉的优势,在于明亮诱人的黄色外观,以及自带的槐花清香。一饮而尽,凉透心底之余还满口留香。

糖水大乱斗

“花样游泳团体赛”

清凉美味,怎么能少了糖水。南方多的是用各种水果、干果、谷物做成的糖水,苏州绿豆汤、云南木瓜水,广东烧仙草、马蹄爽……就像一场“花样游泳大赛”,看清凉糖水如何拯救失去胃口的夏天。

▲ 绿豆马蹄糖水,搭配空调食用更佳。图/图虫·创意

福建选手 | 四果汤

福建漳州、厦门、泉州等地的四果汤,也靠花式配料取胜。

▲ 四果汤,一场果料的狂欢。摄影/罗元颖

四果汤大多以蜂蜜水作汤底,“四果”的搭配千千万,堪称甜品“碰碰车”:西瓜、菠萝、芒果,还有红豆、莲子以及各种蜜饯、坚果、陈皮最后锉几下冰块,舀一大勺糖水,这解暑的冰甜汤算是齐活了。

▲ 四果汤丰富的配料。摄影/王海燕

开在外地的福建餐厅,几乎每家都有四果汤。然而,“阿达子”和石花膏大概只有福建本地的四果汤才有,尤其是加了芝麻的阿达子,吃起来Q弹十足。一口冰冰凉的四果汤,大概是闽南最具古早滋味的甜品了。

海南选手 | 清补凉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苏轼的这句诗词虽然不是在海南写的,但喝到清补凉时的苏轼,想必就是这样的心境。

▲ 清补凉,海南人的心尖尖儿。摄影/ysheshe,图/汇图网

烧烤在东北的夜市上有多火爆,清补凉在海南的夜市就有多受欢迎。“早上老爸茶,晚上清补凉”,傍晚时分,夕阳拖着尾巴慢吞吞地消失,残余的热气还在大地蒸腾。这个时刻,一碗清补凉,最能驱赶暑热。

红豆、果粒、芋圆、冰淇淋等食材,都是清补凉里的常客。作为灵魂的椰子,永远坚守着清补凉椰子味的“尊严底线”。清补凉的另一制胜点是出其不意的配料,你以为它是椰香版四果汤,结果粉丝、鹌鹑蛋也经常见到,不管是啥,总能融入清补凉的味道,甜而不腻、爽滑润喉、冰凉可口。

▲ 椰奶是清补凉的灵魂。图/网络

浙江选手 | “豆腐”军团

浙江实力不容小觑,此次的参赛团队,是“豆腐”军团,其实跟黄豆做成的真正豆腐没啥关系。

▲ 红糖木莲豆腐,长相和冰粉没差了。摄影/设计师Cindy,图/汇图网

首先上场的是浙江金华、绍兴一带的传统冷饮——木莲豆腐,也叫石莲豆腐。它用薜荔种子中的果胶做成,做法跟冰粉类似。在夏天采摘其果实,揉其汁于水,加入适量的野藕粉沉淀水,搅匀,凝固成豆腐状,透明如水晶的木莲豆腐就做好啦。一股植物的清香,是它的“法宝”,再浇上糖醋浇汁,酸甜适口。夏天饮用,仿佛是空旷山谷间闯入的一袭凉风。

▲ 树叶豆腐,颜色非常清爽治愈。摄影/czjcj,图/汇图网

接下来参加比赛的是义乌、东阳一带的择子豆腐,用野果加工成的择子粉制成,口感软滑爽口;永康的树叶豆腐压轴,看一眼就能让暑气消一大半,冰冰凉凉,最后以果冻般的口感获胜。

除了“豆腐”军团,浙江代表队里的台州洋菜膏,同样表现出众。洋菜是一种富含胶质的海藻类植物,带着薄荷的清新,在鼻尖弥散开来,颇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对于台州人来说,吃了洋菜膏,才算过了夏天。

▲ 台州古早味,哧溜开吃~ 图/咸鱼日记簿

凉菜射击赛

谁能射中你的心?

除了凉粉和糖水,菜类“运动员”一点也不“菜”,一根根脆嫩的凉菜条就像箭矢,只为击中每一个味蕾“靶心”。这场凉菜射击赛,同样异彩纷呈。

▲ 大拉皮,东北凉菜的代表选手。图/视觉中国

东北大拉皮尝的不仅是拉皮绵软细腻的口感,黄瓜丝,香菜,萝卜丝,纷纷齐聚“开会”,让大拉皮多了一层筋道的口感。再加上酱油、老醋、麻酱、蒜泥等调料,吃起来非常过瘾。

▲ 德宏舂鸡脚,“舂舂舂”魔法攻击。摄影/樊小喆,图/图虫·创意

在云南的,“万物皆可拌”,水果也能做成凉拌菜。“舂舂舂”军团,香柳和鸡一起“舂”出了地道的云南风味——舂鸡脚,吃起来柔嫩有嚼劲儿,酸辣清爽,还带着浓郁的薄荷香。夏天的午后,舂上一盘鸡脚,开胃又消暑。再配上清甜的水酒,一口鸡脚一口酒,好不惬意。

▲ 皮蛋拌豆腐,大概是凉菜比赛的“裁判”?摄影/kenpqyp.dfic,图/图虫·创意

在江浙沪,皮蛋是小清新,是江南闷热潮湿夏季里的一道凉风。冬天吃热乎乎的皮蛋瘦肉粥,夏天就吃冰凉的皮蛋拌豆腐。

在河南,豆角汆熟,加上香油、盐、蒜末、酱油、当凉菜吃分外美味;在凉拌的黄瓜、皮蛋里,撒入一捧荆芥,再食不甘味的胃口,也能被撩拨出旺盛的食欲。

▲ 荆芥:河南人心中的“雅典女神”。摄影/handou5, 图/汇图网

一到夏天,消暑的凉食怎能少。吃一颗凉果,尝一口凉菜,喝一杯冰凉的糖水,总是清爽宜人。奥运比赛的选手,都是一副“试问天下谁是敌手”的气派,而这场夏日清凉美食大赛,则更富有人情味儿,消了暑气,赶走炎热和浮躁就好,解的是时令馋意,吃的是无穷乐趣。

清凉美食奥运会

谁是你心中的第一名?

- END -

文丨李亦

封图摄影 | ysheshe,汇图网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标题:《夏季美食奥运会,谁能拿金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