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郑州夫妻封闭小区门口半价卖菜,“好人吃亏”大家不爱看了
文| 徐媛
近日,有网络视频显示,一对夫妻在郑州长江路一小区门口卖菜。该小区被封,小区居民不能出入。夫妻卖的菜价格不涨反降,苦瓜市场上售价4元钱1斤,他们才卖两元钱。卖菜阿姨说,“因为疫情咋能涨价呀,不能涨。”
这则视频获得了很大的关注。很多网友,小区居民都为卖菜夫妻的善举点赞,称赞他们展示出凡间大爱,让人感受到河南人朴实、仁厚的心肠。但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反对,反对的点,不是价钱太高,而是太便宜。在他们看来,疫情期间,菜价成本上涨,进菜、销售都不如以前方便,还要冒风险。卖菜夫妻按市场价出售就很不错了,没必要折价销售,作出牺牲。大家生活都不容易,说不定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比这对靠卖菜谋生的夫妻要好很多。
郑州夫妻封闭小区门口降价卖菜
这些反对的网友并不是不感动,而是不忍心看到好心人吃亏。其中流露出的对夫妻俩的体谅和心疼,同样令人动容,但在这之前,有一点需要厘清,即夫妻俩降价销售,就一定会吃亏吗?
疫情期间超市、农贸市场的菜价上涨,很多时候是因为道路受阻、工人缺乏,物流成本陡增,加上一些顾客被封闭在家,门店冷清,销售收入的减少,必须靠上调价格来填补,以免亏损太多。相比之下,流动摊贩在成本上有很大的优势,一来没有房租水电等固定支出,二来运送和销售方式相对灵活主动,只要蔬菜的批发价没有突然大幅度地上涨,蔬菜能够顺利地卖出去,不会烂在家中,即便夫妻俩定下的菜价比市价便宜一半,也不见得是亏本买卖。
也就是说,夫妻俩卖得亏不亏,事实上还有待厘清。网友之所以心疼他们,觉得此番的慷慨之举没必要,是出于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吃亏了。该观念的推导,不是基于经济上的理性计算,也并非来自事实上的确认,而是出于长久以来对好人好事报道的一种条件反射:他们在做好事,而做好事通常需要无私付出,牺牲个人利益。所以一听到“降价”两字,来不及去核实更多的细节信息,就觉得他们吃亏了。很多网友显然不喜欢这样的腔调,比起人性无私一面的突出呈现,他们更希望让好心人获得相应的回报,至少不要自损来成全他人。
其实,郑州夫妻就算涨价销售,只要价格没有高到离谱,人们也能接受,毕竟他们就近销售方便了居民。他们若选择平价销售,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在普通人眼里,这就是良心价,当之无愧地是在做好事。现在他们降价销售,让渡的利益更大,自然更难得。作为个人的选择,这样的举动让人敬服。但网友担心的是,若过多地宣传这类难度很高的好事,甚至有意营造一个好人不怕吃亏的氛围,无形中会提高做好事的门槛,也给其他商家带来道德上的压力。
虽然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经济学常识,知道特殊时期商家涨价有合理性,让商家有利可图,才能鼓励商家进货,保证供应。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人,只看表面的价格涨幅,把商家的涨价行为笼统地视为“发国难财”,此类“牺牲自我,服务他人”的善举过分放大,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颇有说服力的理据。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灾难时期既然有人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做亏本买卖,其他人怎么好意思在非常时期只想着赚钱呢?按照这一逻辑,灾难时期商家挣钱就是可耻,即便挣得的是合理利润,也是不道德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样的道德绑架,即便只是出自少部分人,也容易扭曲价格的信号,给商家造成压力。一旦蔚然成风,更是可怕。此前有新闻报道,一位郑州挖掘车司机,冒雨给车泡在水里的车主拖车,每辆车收50元,被骂“发国难财”。挖掘车司机心凉了大半截,不愿再蹚这趟浑水,打道回府,剩下等待拖车的车主也跟着遭殃。同样,疫情期间,若商家正常的涨价行为得不到理解,勉力经营换来的是怨声载道,甚至动不动被投诉“卖菜贵”,商家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供应上可能出现严重的短缺。
所以很多网友才着急说,不要这么突出好人吃亏,特殊时期保证供应为先,让商家涨点价,有利可图,才是长久之道。尤其当下,疫情再度来袭,各个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物价上涨,对此居民自然会比较敏感,看到降价卖菜的新闻,内心难免会五味杂陈。比起称颂个别的善举,理性地看待涨价的行为,拒绝道德绑架,是当下更需要的,这也是很多网友对这类“吃亏好人”有所警惕的原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