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什么我还没遇见那个“对的人”?
星期天,小编在社交软件上埋头猛滑,刷了半天愣是没看到合眼缘的。
有的只会说一句“你好”,然后就再也没后续;
有的比美有姬老师还油腻......
还有的十分喜欢当爹指点人生;
于是愤而卸载软件、关掉手机、仰天长叹:
“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我的那个他!”
是我太挑剔了吗?在无数爱情故事受命运安排出现的那位“对的人”,怎么还不来!?
你遇到过那个“对的人”吗?
于是小编随便问了问身边的朋友们,“你遇到过那个对的人吗?Ta是什么样?”,大家的回答如下:
小白,21,女,新闻专业在读
“目前还没遇到,我喜欢很能接梗的那种,算是情商高吧,但不是圆滑世故。
跟他在一起可以永远不冷场,他愿意跟你分享他身边大大小小有趣的事情,而且我们可以有说不完的话~”
张姐,35,女,单身带娃
“我一直相信会有这样一个人。跟地域年龄学历都无关,你就是能感觉到和他有默契。
但我觉得能走下去的唯一路径,是好好沟通,完全对彼此坦诚,不要有什么藏着掖着的小秘密。”
老罗,25,男,设计狗
“有啊,现在的对象就是。我觉得所谓对的人,不是说身高体重啥的标准,拿着标准是找不到人的。
反而是我遇到我对象之后,两个人慢慢磨合,她就成了我的标准,别人都是将就。”
这样看来,大家的标准都不一样。
有的是具体的性格特质,比如说“会接梗”;
有人想要匹配的处世原则,希望和对方都彼此坦诚;
而有人并不相信拿着具体的标准可以找到人,只真心爱着身边的那一位......
小编觉得,与其说存在的是某个合适的人,不如说,是两个需求契合的人,在合适的阶段走到了一起。
然而,遇到了对的人,就一定能走下去吗?
被当成“渣男”故事
我的好朋友老王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小鲜肉。
每次好友聚会,身边的妹子都不一样,所以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妥妥的渣男。
但是小编知道他真的冤枉,他很痴情,只是每次痴情的时间都不长。
每一次他都是信誓旦旦地跟我们说:“这次真的是她了!”
但一旦他和女朋友的感情稍微有点稳定下来,两个人没有开始那么激情四射的时候,他就开始忐忑不安。
他慌什么呢?他想:
“这大概不是我的真爱。照这个形势下去,我们估计很快就会对彼此感到厌倦了。”
我就问他,你觉得你的真爱是啥样呢?
他羞涩一笑,低下头说,希望遇到一个始终能让我有新鲜感、有激情的人。
每次认识一个新的妹子,我总觉得就是她,我掏心掏肺还掏肾。
但我们相处很快就变得单调乏味了,我感觉一眼就能看到这段恋情的结果,就分手了。
但分手之后,我又会觉得很空虚,渴望有一段稳定的关系,有一个和自己身心融洽的人。
我问他:
“你意识到了吗?你在不同时间段的需求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结束那段关系,去找其他人。但问题不在对方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上,而在于你。
你在单身的时候,渴望的是稳定关系的安全感,而你在恋爱时,需要的又是欲望、激情那种充满自由碰撞的东西。他们会冲突,而你会发现很难找到那个永远合适的人。
你的需求就像海水有潮起潮落,你需要的是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老王听完愣了很久。
关于对的人,需要认清的3个真相
“存在那个人群中的Mr.Right”这种论调,忽略了人是流动的、多面的,也忘记了关系是在动态变化的。
有关寻找合适的人生伴侣,我们都应该记住下面的三个事实。
1)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我们不一定要接受“人生另一半”的宿命论。
作家三毛写她和先生荷西的关系是“其实,我也没有另一半,我是完整的,我心里不由得告诉自己,我们虽然结了婚,但是我们都不承认有另一半,我是我,他是他。”
三毛和荷西的合照
我们的生活本就应该丰富完整,另一个人的出现只会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什么拯救世界的英雄。
醒醒,生活不是电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出现,是放弃自我负责,也是不相信自己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2)处理关系的负面情绪。把焦虑、倦怠感当作是风险预警系统,而非换人的警告。
在习惯性想要提分手或是觉得“一定是因为我没有遇到对的人”时,退后一步,去看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之对话。
为它取个名字怎么样?或是随手找一个水杯/玩偶来代表它。
问问自己,它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对我的影响是什么?我想要和它保持怎样的距离——是远远躲开,还是将它放在目力所及,不挨得太近,却刚好可以感受到它?
尊重我们的负面情绪,它一定是在提示我们,不要逃避问题,这里需要润滑一下了~
3)通过写日记,觉察自己的需求。
要知道你的不满也许并非来自于身边的这个人“变了”,而是你和他所组成的这个系统,由于职位变动、搬家、亲人生病等各种人生的大小事件发生,所以发生了正常的变动。
独自一人时,要面对内心的寂寞;两人相处时,要面对自我边界的保护。保持对内心的觉察,也许会帮助我们度过关系的小危机~
总而言之,关系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系统,而非个人层面的选择。
回头来看,存在那个和你从头到脚、百分之百Match的灵魂伴侣吗?
也许有,但你们仍然需要为彼此掏心掏肺,仍然会有争吵,这并不意味着是一条省力和美好的捷径,也并不只是两个人合拍就够了。
换个思路,假使真有一个人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也未必一定要做伴侣,你有没有想过,你和他也可以成为密友!
保持自我和生活的开放性,不给关系设限,有时候反而能为感情创造出更多空间,不是吗?
参考文献:
Aronson, E., Willerman, B., & Floyd, J.(1966). The effect of a pratfall on increasing interpersonal attractiveness. Psychonomic Science, 4(6), 227-228.
-END-
策划:凌辰
作者:罗南希Nancy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